孩子再聪明也尽量别跳级,没能力解决好这三个问题,孩子会被毁掉

前段时间与一个小学二年级学生家长聊天,这位母亲介绍自己的孩子:学习能力很强,成绩全班第一,虽然读二年级,但做三年级的题目完全没问题。鉴于这种认知,她准备不让孩子上三年级,而是直接跳到四年级。
有天赋的孩子跳级,似乎符合常理,我们身边也有不少这种案例。比如清华大学2019年新生中就有一位年仅14岁的鹿姓少年。据报道,鹿同学上幼儿园时就已经认识了3000多个汉字,也能很轻松地解出小学一二年级的数学题,于是他幼儿园一毕业,就跳过小学一年级和二年级,直接上了三年级。就读中学期间,鹿同学还获得过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决赛)银牌。如此优秀的孩子,在旁人看来,就是地地道道的天才啊,因此他以14岁的小小年纪被清华大学录取,许多人并不觉得奇怪。
可现实中这样的孩子实在太少,我们经常所说的聪明孩子,远远没达到天才这个档次。很多家长把自己的孩子当天才看,是因为他们只生活在自己那个很小的范围里,不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过于乐观的判断导致部分家长做出了错误决定,他们认为孩子具备了跳级的能力。事实上,就算孩子真的具备了跳级的实力,家长也不要轻易做出让孩子跳级的决定,因为跳级面临着诸多未知风险。若没有能力解决好这三个问题,孩子就会被毁掉。
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消除因跳级带来的环境生疏感
一旦跳级,就意味着告别熟悉的学习环境,进入一个比较陌生的学习环境,这肯定会给孩子带来环境生疏感。
当同班同学不再是原来的同学,当上课的老师也不再是跟班上的老师,孩子就会出现较大的心理压力。再加上孩子年龄较小,他们的心理调节能力非常有限,大概率会引发许多问题。这时家长的介入就显得非常重要,但许多家长是没有时间、没有能力去帮助孩子的,少数家长或许时间比较充足,却又没有足够的知识水平去引导和教育孩子。
跳级的孩子,如果不能消除内心里的环境生疏感,心理的健康成长就会充满着不确定性,非常危险。
第二个要解决的问题:化解跳级带来的人际交往风险
从低年级跳级到高年级,就与其他同学产生了年龄上的差距。加上周边环境快速而巨大的变化,他们短时间内一定会面临着较大的人际交往风险。
举个简单的例子,某位二年级同学跳过三年级直接到四年级,由于他熟悉的同学和老师都在三年级,很大可能他会利用下课时间与就读三年级的原同学玩耍,这时会出现两个尴尬的情况:一是他无法融入四年级的学生圈;二是他与三年级原同学的共同语言越来越少,会渐渐被“落单”。所以跳级的孩子,在人际交往上很容易产生“与原来同学关系疏远,又很难与新同学建立联系”的境地。
人际交往是个大学问,这门学问很多家长自己都没有掌握透,当他们看到孩子遭遇人际交流困惑,大概率会陷入束手无策的境地,这进一步加剧了风险。
第三个要解决的问题:缓解跳级带来的潜在学习压力
既然是跳级,学习成绩肯定非常优秀,基本算是同年级数一数二的人物。可跳级到了高年级,就不一定能保持数一数二的名次了。如果孩子在跳级后因不适应出现学习成绩滑坡,他们面临的就不仅是个人方面的压力,还有来自亲朋好友方面的压力。有些邻居可能就会说了,某某家孩子,原本学习成绩不错,但他父母脑子里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非要让孩子跳级,结果孩子成绩下滑,净瞎折腾!
人们的闲言碎语是很有杀伤力的,心理承受力不强的孩子或许因此而崩溃。不过,若家长有能力及时介入孩子学习,并提供有效帮助,孩子也许很快能恢复原来的学习状态,且再次成为同年级数一数二的人物。然而现实是,很多家长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综上,孩子再聪明也尽量别跳级,这里面存在着很多不确定的风险。而家长和孩子双方都需要花很多精力去控制这些风险,他们很累、很疲惫,却不一定能收获成功和荣耀。
有人说跳级是“让孩子跳着往前跑”,控制不好力度,孩子就会累到虚脱。这个说法有一定的道理,所以我们不妨让孩子按照正常的学级,一步步往上学,做个轻松的“优秀者”,难道不好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