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自制力
(此文发表在《上海教育》杂志2020年4A期上)
今年的春节因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爆发而变的非常特别。人们必须要自觉的待在家中,用实际行动来阻断病毒传播的渠道,为战胜疫情做出大家应有的贡献。春节原本是阖家团圆的时节,也是亲朋好友互相走动、巩固亲情增进友谊的好时光,更是许多人外出旅游放松身心的好机会,让人们全都固守在家中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各地的疫情之所以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绝大多数的国民都能做到顾全大局,步调一致,体现出了很好的自制力。
所谓自制力,就是一个人控制自己思想感情和举止行为的能力。其本质上是做出选择的能力,其核心的是运用理智判断去做重要事情的能力。自制力是人的必备品格之一,是人的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制力有如下三种表现:
一是“我要”。有一些事情是自己不想去做的,但自己知道只有做下去才能提高生活品质,于是心智就会产生“我要”的力量,促使自己将这些事情做好。比如说为了防控疫情大家都在家里待着,就属于这样的情况。再比如说那些在乐器方面的演奏高手,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持之以恒地反复操练,他们也想像其他同龄人那样自由自在地玩耍,但同时又明白不付出努力和汗水,就不会有收获。以至于到了最后,他们之中在音乐方面很有造诣的人和普通人在脑神经的组织上都有很明显的区别,这就是“我要”的力量所在。
二是“我不能”。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不良的习惯,或者说“顽疾”,在消耗自己的生命,损害自己的健康和幸福,并阻止自己通向成功。面对这些坏毛病,需要使用“我不能”的力量,不断地改变自己。这其中,一个最经典的案例就是富兰克林了。富兰克林青年时代曾经下决心“克服一切坏的自然倾向,习惯或伙伴的诱惑”。他给自己制定了一个包括十三项内容的在内道德计划,逐项加以落实。比如,为了矫正闲谈和说笑话的习惯,他列了“沉默”一条,要求自己做到:“除非于人于已有利之言谈,避免琐屑的谈话。”后来有一位朋友说他常常显露骄傲。于是他又把“谦逊”加入表中。他晚年撰写自传时,曾经谈起青年时代锻炼自制力的计划,认为他的成绩应归功于节制。
三是“我想”。每个人都为自身的发展设计了美好的愿景,并制定了相关的行动计划,但常常因为眼前各种事物的诱惑而让自己偏离发展的轨道,到最终一事无成。那些具有自制力的人,始终放眼未来,在面对各种诱惑时能够调动心智中“我想”的力量让自己将目光聚焦在愿景上,引导自己做出正确的选择。
人为什么要培养自制力?这是因为人是群居的,要与其他人相安无事、和谐相处,最好的办法就是学会控制自己。当你不是一个团队的主宰时,要学会凡事多听听别人的意见,不要总想着挑头,以免让自己在社交场合上出丑。有意识地学会自我控制,才能让自己保住健康、保住事业,不会被所在的群体所抛弃。由此可知,自制力对一个人的成长、走向成功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该如何培养自制力呢?
首先,要做到明辨是非。知道什么事情自己可以去做,什么事情不应该去做,要提升自己的判断力。一个明辨是非的人才能约束自己的行为,不去做无益的事情。其次,要有规则意识。规则是待人接物的底线,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一切活动都是自由的,而一旦触碰了底线,就必须要受到制约甚至惩罚。一个人有了清晰的规则意识,就会有安全感。在规则始终统一并明确的前提下,人的自控力也会得到有效的发展。第三,学会自我管理。通过外加的约束和严格的要求,常会让人形成强烈的抵触情绪,这就像弹簧一样,施加的压力越大,一旦松手后反弹的就越厉害。很多孩子在家长、老师面前是“乖孩子”,但一旦离开了他们的视野就变得非常“狂野”,甚或到了让人不敢相认的地步,就是因为外加的约束力量太强的缘故。只有学会自我管理,才有可能养成自控的习惯,并形成自控力。第四,学会自我反思。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总会磕磕绊绊,经历这样或者那样的体验,获得各不相同的经验,这些都是人生的组成部分。但有自制力的人,其与众不同之处,就在于能够及时反思、不断总结,从失败中汲取教训,从成功中提取经验,从而让自己不断走向新的成功。
凡是自制力好的学生,学习成绩普遍很好,在各方面的表现都不错,他们不仅在学校里表现优异,走上社会后也会有很好的发展。自制力属于道德素养中的高级素养,有良好的自制力的学生,正是通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来培养自制力,从而让自己的道德水平不断得到提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