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园聚起了2000万C端粉丝,医联正在用互联网助力医生多点执业
6月16日,由腾讯主办的2016中国“互联网+医疗”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丁香创始人李天天、医联创始人王仕锐等医疗行业互联网知名企业高管均参加了此次盛会,动脉网作为此次峰会的受邀媒体之一,为大家整理了演讲嘉宾的精彩内容。
以冰破冰——新型患者视角的医疗服务
演讲嘉宾:李天天 丁香园创始人
丁香园是专业的医生社区,这些年丁香园做的工作一直都是为医生提供服务。从去年开始,丁香园向患者发力,让患者能够体验基于互联网与线下结合的医疗服务。今天我会从患者视角去讨论怎么样去破冰,破医疗服务之“冰”。
从信息、交流、互动三个层面来分析,患者需要什么。
在互联网上,与医疗相关的信息在中国非常匮乏,国外有很多很好的网站,但是在中国却非常难在搜索引擎上找到对患者有效的权威来源,所以这是市场中存在的巨大缺口与痛点。
当然,有了信息还不够,有些患者觉得看完信息就可以了,因为有人已经了解了疾病和药,但有些人则希望有交流,更有些人觉得交流不够,因此需要与医生见面聊一下,所以这个过程是一个倒过来的三角。
上面是满足绝大部分人检索信息的需求,到了中间是医患之间的交流,到最后则有医患之间的互动,这三个词组合起来是ICE。因此,丁香园要用这个冰攻破前面讲的医疗服务的坚“冰”。
首先来看信息层面。说到做信息,其实是做内容,二者有相似处,但是也有不同。丁香园一年多以前在患者端做为患者量身打造的医疗信息系统。把好的内容、有证据、有临床价值的内容,变成患者愿意读的方式发布出来,这些都会耗费很大的成本。这些公众号都是丁香园做的,专注特殊疾病和特殊人群。
除了尝试以内容的形式展现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展现形式。
丁香园实现患者教育目的背后的逻辑是这样的:
丁香园一直在努力从底层往上面走,在最近一年多以来,核心用户已突破1500万人,在丁香园的微信公众号群组组合里,全部粉丝超过2000万。单篇微信文章阅读量超过10万。
有人认为,表面来看这就是一些数字,不就是写文章搞小游戏吗?其实不是这样的,丁香园在后台做了大量基于数据的分析,你需要了解用户,给用户画像,你需要知道你传递内容针对哪些用户。
所以做这些内容的时候,要明确内容是什么,第二个还需要对数据进行反复的研究,每进行一次网络推广,一定要在后台看数据,数据会告诉你,你没有注意到的真相。因此,不是说会写文章就行了,还要懂产品和数据。
其次,关于交流层面。丁香园更多强调的是人机之间的交流。每一次搜索其实都是一次对话,只不过你问的不是人,问的是谷歌。所以丁香园在搜索引擎当中做了非常多的优化与探索。
但是,要想做好搜索,你必须先有基础数据,比如说疾病数据、药品数据、健康状况数据、医院数据、药房数据等,这些都需要搜集起来,并且“清洗干净”才能用。
人与人的对话在医疗服务当中是不可避免的,也不可或缺的,医疗毕竟是对人提供服务的行业。丁香园想尝试做的是如何把医生跟患者进行有效的对接,比如说在线咨询。
中国最缺的就是医疗基础服务,美国90多万医生里有50多万是全科医生,中国接受培训全科医生6.8万人。在一个全科医生高度缺乏、不健全的情况下,基础领域大有可为。我认为移动医疗最佳使用场景不是三甲医院,而是在诊所、社区等基础医疗机构里。
医疗,移动医疗也好,互联网医疗也好,本质还是医疗,医疗强调的还是病人有情怀,这种“工匠精神”远远比先进技术和设备更为重要。
互联网与多点职业
演讲嘉宾:王仕锐 医联创始人
医生多点执业的首要目标是优化医疗资源的匹配,缓解医疗资源供需不匹配的问题。中国有290万职业医师,但是这290万两极分化非常严重。遇到一个医疗资源不均衡,又稀缺的现状。
有两个办法解决:第一个是办更多医学院校,招更多好医生。现在国家经济发展虽然很迅猛,但是人口发展是更迅猛,离要求的数量越来越不够了。
第二个办法,医联发现最好的那一帮医生没有完全调动起来。他们就诊的效率、精准的匹配和完全释放自己体制后的能量没有被释放出来。也就是说,虽然不能在短时间内创造更多的供给,但是却可以提高供给效率。
医生工作5天,还有两天休息,那如果在经济的利益刺激下,也许可以把两天时间也拿出来,这样在周末的时候就可以多出20%到30%供给端的资源,这就是目标。但是要想让医生达成最高效率,除了政策支持外,还是需要市场经济的调节。
多点职业机遇与挑战。机遇就是产生新的市场,一个新的服务体系会出现,依据医生为中心的新生态链。一方面保证效率,另外一方面也能够保证所有患者提供一个有信任感的规则下运行。医生集团在2014年的时候,国内只有2家,现在有300家医生集团了,发展是非常迅速的。
什么是业余时间,什么是自己的主要时间,这个事情需要想清楚。很有可能医生在周末,花了很多的精力去做他自己觉得正确的事情。但是真正上班的时候,可能精力就没有那么好了,他的能量就没有那么大了,甚至有一些可能性,就是说可能逃班,可能逐渐的去疏离我们,逃到那个框里。
如果医生大批量脱离体制,当然现在不可能。即便不脱离体制,那心不在体制内,这对于所有三甲医院是非常大的挑战。
新的市场会产生,会有信息交互出现,因为现在有新的信息流、新的产业形态,会发现很多问题:
第一个定价机制不完善。一个医生在什么年龄做什么事情,有什么背景、手艺,能够决定同一个疾病不同的价格,这个事情一直没有定论的。现在所有的价格都是一单聊一单的。这个事情其实是有风险的,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医保介入、商保介入,如果这个定价问题不解决,商保很难去配合。
其次是职业地点难甄别,很多外观看着不错,但是硬件措施、清洁系统不达标,一些二级医院,医生过去以后并不是想象中的样子,而手术台给你开好了,你得硬上。
第三就是机构方面的问。会有一些新机构,流行把各种医院拆解然后做工作室,医生拎包入住,但是现在也会遇到问题,主要就是协议不明,权责不清。医生和机构是怎么样的关系?怎么样结算?如果国家管的话怎么管?如果国家不管的话,可以把尺度放开到什么程度?这些都无定论。
最后就是病人的信任度了。新的机构出现,在没有任何品牌背书、国家背书的体制下,是不可能一下长大的,即便是现在非常优秀,即便是一切达标,其实患者的信任程度也是0。因为患者没有办法去甄别什么是好的医院,什么是好的医生,这就是我们遇到的最大问题。
打造一个健康的多点职业的市场,主要办法就是标准化、透明化,医联尝试把所有医生能量,内容和级别,把能够全部的数据化,或者是至少结构化拿到,然后分析到位,然后把这些医生的所有的品质公开透明,让所有患者在见到这个医生前,能够有一个第三方,或者是一个专业的,对于医生的判断。
另外,关于医生品质管控的具体办法,医联现在用的最多的是已在哈佛使用了近20多年的评价体系,在美国也有百分之二十多的医院在用这个。
总结而言,评价医生临床能力的标准就是,看这个医生做了什么手术、做了多少台手术。并根据中国国情进行调整。医联现在可以给每一台手术打出专业的打分,每一个医生这一辈子做的每一台手术都可以评出级别,医联会根据手术室从左从右,开大开小都有规则,而且越来越细。因为专业人士看到的东西跟普通人的视觉体验的东西不太一样,医联希望帮助普通人和患者做一套这样的东西,帮助他们做判断。
欢迎个人转发到朋友圈
网站、公众号等转载请联系授权
xi.n@vcbeat.net
郝雪阳
二级市场的互联网医疗观察者
丨魏则西事件丨腾爱医疗丨搜狗明医丨
丨新三板上市丨并购基金丨“并购狂魔丨
丨HPE中国丨三胞集团丨青松康护丨
丨青松康护丨泰康在线+丁香园丨海思科丨
丨四川执象丨三开科技丨华数康丨三诺生物丨
▷联系作者请加微信号:hxy942416176,添加时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动脉网,“未来医疗”服务平台
投稿:tg@vcbeat.net
授权:xi.n@vcbeat.net
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关注动脉网官方微信号:vcbeat或长按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