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怎么学中医的?

学中医又苦又累的活儿,大家都说上了“贼船”,下不来了。回想这么些年,也确实不容易!下边我就谈谈我是怎么学的,算是心路历程吧,供大家参考!

一:中医基础

中医学习,刚开始的无从下手;当初按部就班,也不知道对不对;现在回想起来,我认为中医基础必须打好,我就是先学基础的;对临床帮助很大!

阴阳;阴阳最为简单,也较难;现在大学由于光学理论,不去实践,所以比较抽象,很多不懂,以为阴阳就是算命用;封建迷信,其实不是;中医借来说明病情的;

现实例子当中,白天为阳,夜间为阴;男人为阳,女人为阴;热属于阳,寒属于阴;在病情当中比如腹痛难忍,满炕打滚这种肯定是阳,腹痛绵绵肯定是阴;高热面红是阳,高热面淡是阴。如果不学怎么会知道阴阳怎样用于临床呢?

五行:乍看五行属于迷信,其实也是中医前辈拿来比喻病情;水生木;就是肾水滋养肝木;一个眼干涩眼花患者,往往阴虚,采用杞菊地黄丸治疗效果很好;杞菊地黄丸就是根据水生木设计的,六味地黄补肾,枸杞子补肝肾,菊花名目。明白这个道理你就知道五行是否愚昧,是否迷信了。

所以这些医学知识基础必须学会,还要滚瓜烂熟;

脏腑生理功能:

这些你也要知道,而且是重点背诵;比如肺主呼气,肾主纳气,看起来比较抽象,没有内在关系;在临床有大用;比如期前几天治疗一个肺纤维化患者,吸气困难,就是纳气不行,自然考虑肾虚,注意补肾,开始生脉饮,后期麦味地黄丸加减效果不错。

再比如心主神志,开窍与舌。口舌生疮一般属于心火旺盛,导赤散加减也好,甘草泻心汤也好都有治疗心火作用,故而奏效。你不学习脏腑生理能行吗?

外感当中,六淫特点也要掌握:

比如风行善变,摇摆不定;来无影去无踪,凡是具有这些特点就是风,按照风邪来治;

荨麻疹,具有来去不定,突然来了,去也悄然;就是风的特点;临床必需用风药;

中风,脑血栓,发病突然,也是风的特点,汉唐以前多数从外风治疗;还有面瘫,面神经麻痹,也是风。风药也必须用;

比如寒邪收缩,人受寒,发热怕冷往往卷缩盖被;湿邪沉重,尤其下焦,尿路感染,妇科带下,痛风,大都是夹湿或者湿热下注;暑热邪治疗多数清热;燥邪干燥治疗必须濡润!不明白其中个趣怎么能临床呢?

七情:

肝属于怒,心属于喜,肺悲,脾思,肾恐,如何指导临床呢?生气上火就是肝,疏肝泻火常用治法;喜笑无常属于心脏,治疗你也离不开心;思过度失眠,呈现脾虚人参归脾丸等加减;恐伤肾,有些惊吓尿裤子就是肾虚了,不能约束膀胱。

学会以上这些,方剂学,药物学为第二部分,以后再说。接下来说说经典。

《伤寒论》公认必须学的。我买的关于伤寒论第一本书是陈瑞春老《伤寒实践论》。陈老这本书真的很好。他写的通俗易懂,方子后边跟着他临床实践,基本临床常见,你不用担心,跟着用就有效。

以前网络不发达,我也比较穷买不起很多书,我就拿着陈老这本书,天天读,基本翻烂了都。

比如他写的桂枝汤,治疗肩周炎,荨麻疹,鼻炎,都是常见病,抓桂枝汤调和营卫,解肌祛风为主。肩周炎加川芎当归桑枝秦艽这些就行,寒重加附子或者乌头。湿邪重加薏米苍术这些。

陈老还善用小柴胡。临床列举很多类疾病,都用小柴胡。我善用小柴胡其实就是跟陈老学习的经验。不仅如此,陈老还列举类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四逆散,这样解绍好处就是可以给你大的脉络,知道少阳是个什么东西。

陈老还善于经方合时方,临床给我启发,不像有些人死板说经方不可以加减。

他的四妙散合芍药甘草汤治疗湿热热痹症;小柴胡合二陈汤治疗咳喘,柴平散,玉屏风合桂枝汤等,都是实在干货。还有很多这里不一一列举了。大家有兴趣可以买看看。

后来我发现现在人好多就是少阳病。也因此善用柴胡,合用时方,都是陈老经验。陈老经验宝贵不可忽视,他就是实实在在做伤寒学问的大家。不是现在某些人,天天吹牛皮。

陈老介绍伤寒论方子不多大概四五十个。后来我就学习刘渡舟经验,他比较全面。好处就是刘老观点跟陈老观点相似都是脏腑辨证,经络辨证为主,所以没有什么隔阂,接轨很顺畅,观点相似。再后来系统听过郝万山教授伤寒论课,他的一些东西都是刘老的,也基本一路顺畅。没有隔阂。

学完他们的,又看到胡老的学术,正在兴起,因此有找胡老讲座看。胡老不同其他人观点,他是八纲六经辨证,用方按伤寒论加减,合方为主。不讲脏腑,不讲经络。有些不适应。但是不妨碍我学习,我就学他经验。比如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临床常用。比如柴胡桔梗汤,柴胡石膏汤,尤其大柴胡合桂枝茯苓丸也都是有效。

后来又看到黄煌教授体质论,开始也不理解后来思考多了理解一些。但是我没有细学,只是学他经验,比如柴归汤,跟胡老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一拼,以及八味解郁汤,柴胡加连翘退热等等。

后来又读日本人有些汉方经验,发现胡老黄煌教授他们观点跟日本人很相似,可能受到他们启发。尤其大塚敬节先生医案一定要读,很好书。

最为系统看过刘惠民教授伤寒论三字经歌诀注解。也是苦读,她的书也是跟刘老一脉相承,也是比较顺手。后来买了《伤寒论名医验案》,陈明教授编辑,自古经方医案,很好学习资料。

还读过民国老曹医案,就是那个怒骂鬼子欺负妇女的曹颖甫,后来被他们剖腹而死的。

他徒弟姜景佐写的,真是好书,读来畅快淋漓。可惜只有三阳病案。

岭南四大金刚,陈伯坛、易巨荪、黎庇留医案也读过,都是很好经验不能放过。

再后来读原文,深度理解一些,结合临床。至于原文背诵我基本背不下来,但是大概脉络我知道,就是读多了缘故。

关于温病:

我第一本书买的《赵绍琴验案精选》,开始读不太懂,只是感觉他的方法灵活,善用升降散,风药,突出一个气机流畅为主。很多病就是这些药如荆芥防风羌活独活蝉衣僵蚕,凉血茜草大青叶地榆赤芍丹参白头翁槐花等;赵老无论肾病,还是其他杂病照样有机会用,真是大开眼界。

后来我去了城里工作了,那会有网吧了,没事我就逛网吧,不像现在比较方便,用手机随便扒拉就能查资料。后来发现有赵绍琴老视频讲座,《温病心得》,然后就仔细听,一节不拉。听了以后有种豁然开朗感觉。

学了他的经验,第一次治疗一个高中生水痘高热,很成功。一剂退热,四剂收工。本案还收载《华夏中医论坛》那本书里了。

再后来网上下载赵老《温病纵横》一方一方学习,系统熟悉温病常用方子;也是受益匪浅。

后来深入学习吴鞠通《温病条辨》,叶天士外感温热论等,领悟进一步加深。发现温病著作真的是羽翼伤寒。

比如阳明病,承气汤,《伤寒论》只是介绍三个方,调胃承气汤,小承气,大承气汤。而温病发展不少,比如增液承气汤。大家知道《伤寒论》阳明只是泻热存阴。而温病提出增液承气汤,泻热同时养阴,岂不是高于伤寒一节吗?宣白承气汤,治疗咳喘,针对大便干,伤寒论虽然有类似条文,但是具体没有方法。这就补充伤寒论未逮。牛黄承气汤,承气汤基础加牛安宫牛黄,也是高于伤寒而未脱伤寒。所以你单独学习伤寒不行,必须结合温病,这样你的理论才能贯通,不至于知识面欠缺,临床可以左右逢源。

陈瑞春老说学会伤寒,温病你就是大家;这句话影响我到现在。这两门我始终作为主课研究;旁究其他大家。

那么外感这些学习差不多,其他人经验就不学了吗?当然要学,李东垣《脾胃论》几个方子也必须学。比如补中益气,清暑益气汤,益气聪明汤等经典方必须学会。他不同伤寒论温病方,从脾胃论治,也是别具一格!临床用来也是屡屡得手!

记得曾经治疗一例,舌苔水滑,口干便稀,心烦气躁失眠。以为柴胡五苓散,用上反而加重。后来考虑中气不足,湿热内蕴,用益气聪明汤,治愈。

湖南刘炳凡老善从脾胃论治疾病,不可多得好书。比如培土生金,疏肝和胃,疏肝健脾,健脾补肾,健脾养心,治疗五脏疾病基本都是健脾为主。可谓灵活运用,深得脾胃真传。

蒲辅周老善治温病,将伤寒温病结合一起,炉火纯青,登峰造极高手。岳美中自学成才,也是伤寒温病融为一炉,成为顶尖高手,他的书也不可或缺。

皮肤病泰斗朱仁康,赵炳南也粗略读过,甚为感叹,明白各科都以内科为主的延伸。

眼科韦文贵,五官干祖望,妇科朱小南,都是难得大家,必须仔细研读。记得有个孕妇呕吐,我就学习朱小南先生先用香菜泡水,止呕,再服药,效果很好。这些大家经验随处可见不能不学。曾经治疗一例小柳原田综合症,选用韦老逍遥明明颗粒加减而愈,也是偷学韦文贵老经验。

当然还有其他民国名医张锡纯的书《医学衷中参西录》,也得好好读读。其中石膏运用到了登峰造极地步。以及很多验方,活络效灵丹,升陷汤。补络补管汤也曾给我立下汗马功劳,治愈一例外伤吐血效果明显。

王清任医林改错当中活血方子必须熟读;补阳还五汤,身痛逐瘀汤,血府逐瘀汤等必须熟悉,临床常用,用之得宜,也是立竿见影。曾经用身痛逐瘀汤治疗一例严重坐骨神经,多了一个忠实粉丝。血府逐瘀汤治疗失眠,胸闷,牛皮癣等也是奏效迅速。

学完这些东西,自己意识里有了轮廓,因此临床我不拘伤寒温病,不能先入为主思想,因病因证用药。只要医书必有用,都是我们学习榜样。而且我也留心向同道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现在网站论坛不少,手机也方便,保持每天必读;

另外还得总结经验,前一阵子我在千聊讲课,湿热阴虚怎么治,就是我临床琢磨总结,大家一致反映很好用。一个同道学完说:解决了他多年越不过的坎!有兴趣点击图片去千聊看看。

当然其他还有一些,不一一列举,总之多读书总有好处。抓重点,补短板,广读书,长经验。多思考形成自己风格思路,临床这才小有成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