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芝银: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辨证治疗】

亚急性甲状腺炎是一种自限性非化脓性炎症性疾病,又称肉芽肿性甲状腺炎、巨细胞性甲状腺炎等。典型特征是甲状腺区域逐渐或突然出现疼痛,伴或不伴发热,转颈或吞咽时疼痛可加重,可放射至耳、下颌或枕部。发病原因不明,与病毒感染或病毒产生的变态反应有关,发病年龄一般在20~60岁,女性多于男性。病程 1~2周或数月,复发率高。西医对本病常予对症治疗,或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等抗炎治疗。亚甲炎属于中医学“瘿病”“瘿痈”范围。中医在本病的治疗上相比西医治疗而言,临床效果显著,毒副作用低。
许老认为,瘿痈之为病,乃外感、内伤或正气不足,导致气、血、津液运行失调而成。强调虚、痰、气、瘀为本病发生发展的“宿根”,根据本病发展演变规律,将疏风泄热、清肝泄热、益气养阴、温阳通滞等作为治疗常用方法,兼顾虚、痰、气、瘀,以祛除内伏之邪,方能减少复发。

许老对甲状腺结节进行辨证论治,归纳为以下4种。

(1)外感风热证本证多见于亚甲炎早期,因感受风热之邪而发者。症见甲状腺肿胀,疼痛,发热恶寒,头痛,咽痛,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等。治法:疏风泄热,解毒凉营。方药:银翘散加减。

(2)外感风寒证本证亦可见于亚甲炎早期(较少见),因感受风寒之邪而发者。症见甲状腺疼痛,身热恶寒,热轻寒重或热象不显,或伴头痛,四肢酸痛,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等。治法:疏散风寒,和营消肿止痛。方药:麻黄桂枝汤合荆防败毒散加减。

(3)肝郁蕴热证:本证多见于亚甲炎中期,表证已解,邪热传里者。症见甲状腺部位疼痛、触痛,常因情志波动而诱发或加重,伴烦躁易怒,口苦口干,身热,胸闷不舒,舌红苔黄,脉弦滑数等。治法:清肝泄热为主,辅以和营解毒、理气止痛。方药:栀子清肝汤加减。

(4)气阴两虚、瘀热互结证本证多见于亚甲炎伴甲亢者。症见甲状腺部位疼痛、不适,或常反复发作,伴疲劳乏力,咽干口渴,心悸,自汗或盗汗,夜寐不宁,舌质偏红,苔薄,脉细弱等。治法:益气养阴为主,辅以清热凉血、理气化瘀止痛。方药:生脉散加减。

(5)脾肾阳虚、痰瘀互结证:本证多见于亚甲炎后期,或因久服糖皮质激素,或反复发作、病程较长者。症见甲状腺部位触痛或隐痛,质地偏硬,常伴畏寒肢冷,面目浮肿,神疲乏力,纳差便溏,性欲减退,妇女月经不调,舌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或白腻,脉沉迟无力等。治法:温阳通滞,化痰散结。方药:阳和汤加减。

(6)气滞血瘀、痰气交阻证:本证多见于亚甲炎后期,表证已解,热证已除者。症见甲状腺疼痛不显,或已无甲状腺疼痛,常见甲状腺肿硬,有块,无触痛,苔薄白,脉平等。治法:理气破瘀,化痰散结。方药:血府逐瘀汤合二陈汤加减。

验案范例

黄某,女,52 岁。2012 年 7 月 2 日初诊。

现病史:颈部肿痛反复发作 2 月余。伴发热,劳倦乏力,心慌时作,易汗,口干热臭,小便黄,大便干,寐尚可。舌边稍红,苔薄黄、根部偏腻,脉缓细。2 个月前有感冒病史。

查体:双甲状腺Ⅱ度肿大,质硬,压痛明显,皮色不红,无波动感。血常规检查:WBC 12×10^9 /L。ESR:30mm/h。

西医诊断:亚急性甲状腺炎。

中医诊断:瘿痈。

中医治法:患者发病前有风热感冒,继而甲状腺肿痛,系邪热未尽,内犯瘿络,气阴两虚,湿浊中阻。治拟清热化湿,益气养阴。

处方:夏枯草 10g,黄芩10g,牡丹皮 10g,赤芍 10g,紫丹参 10g,党参 10g,木灵芝 20g,茯苓10g,陈皮 5g,藿香 10g,佩兰 10g,薏苡仁 20g,厚朴10g,麦冬 10g,天冬 10g,百合 10g,徐长卿 15g,绞股蓝 15g,六一散10g(包煎)。9剂,每日 1 剂,水煎分 2 次服。

2012 年 7 月 11 日二诊:患者诉颈部无肿痛,无发热,乏力、心慌等好转,二便调,寐安。舌淡红,苔薄白,脉缓。查体:触诊甲状腺无明显肿大,质软,无压痛。原方 14 剂继服,巩固疗效后停药。

按语:许老结合患者伴随症状、舌苔、脉象,认为患者乃外感风热,继而内犯瘿络,以致甲状腺肿胀疼痛,日久不愈,邪热伤阴耗气,故症见发热、易汗、心慌、小便黄、大便干、舌边尖红、脉细等阴虚之象,以及劳倦乏力、脉缓等气虚之象。此外,患者脾气不足,运化失调,湿浊中阻,症见苔薄黄、根部偏腻。治以清热化湿,益气养阴。方中夏枯草清火散结;黄芩清热燥湿;六一散清热利湿;牡丹皮、赤芍、丹参清热凉血、散瘀止痛;党参、木灵芝、绞股蓝补中益气、扶正固本;茯苓、陈皮、薏苡仁、藿香、佩兰、厚朴健脾化湿;麦冬、天冬养阴生津;百合润燥安神;徐长卿化湿止痛。方中健脾化湿之药数量较多,取“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之意,湿浊去则脾胃健,气血津液生化有源,正气得固,则邪热自祛。

本文摘自《 许芝银甲状腺疾病临证精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