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张图读懂8类降糖药物机制,一目了然!
口服降糖药的分类
1、双胍类
改善胰岛素抵抗,减少肝糖输出
双胍类药通过抑制肝葡萄糖输出,改善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而降低血糖。
图 1 双胍类药物的降糖机制
2、磺脲类
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
磺脲类主要作用为刺激β细胞分泌胰岛素,其作用于β细胞膜上的ATP敏感的钾离子通道(KATP),促进钙离子内流及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增高,刺激含有胰岛素的颗粒外移和胰岛素释放,使血糖下降。
图 2 磺脲类药物的降糖机制
3、格列奈类
作用于β细胞,促进胰岛素分泌
格列奈类也作用于β细胞膜上的ATP敏感的钾离子通道(KATP),但结合位点与磺脲类不同,是一类快速作用的胰岛素促分泌剂,主要通过刺激胰岛素的早时相分泌而降低餐后血糖,具有吸收快、起效快和作用时间短的特点。
图 3 格列奈类药物的降糖机制
4、α-糖苷酶抑制剂
延缓碳水化合物吸收,降低餐后血糖
食物中淀粉、糊精和双糖(如蔗糖)的吸收需要小肠黏膜刷状缘的α-糖苷酶,α-糖苷酶抑制剂抑制这一类酶从而延迟碳水化物吸收,降低餐后高血糖。
图 4 α-糖苷酶抑制剂的降糖机制
5、噻唑烷二酮类
激活脂肪组织PPAR,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噻唑烷二酮类主要通过激活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起作用,增加靶组织对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而降低血糖,还有改善血脂谱、提高纤溶系统活性、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使C反应蛋白下降等作用。
图 5 噻唑烷二酮类的降糖机制
6、DPP-4抑制剂
双通道作用于α,β细胞
抑制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和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分泌多肽(GIP)的灭活,提高内源性GLP-1和GIP的水平,促进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同时抑制胰岛α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从而提高胰岛素水平,降低血糖,且不易诱发低血糖和增加体重。
图 6 DPP-4抑制剂的降糖机制
7、GLP-1
促进胰岛素基因的转录、胰岛素的合成和分
GLP-1以葡萄糖浓度依赖性方式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并减少胰岛α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从而降低血糖。
图 7 GLP-1的降糖机制
8、SGLT2抑制剂
减少肾脏葡萄糖重吸收达到降糖效果
SGLT2抑制剂可以抑制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使过量的葡萄糖从尿液中排出,降低血糖。
图 8 SGLT2抑制剂的降糖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