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副智慧对联:要足何时足,知足便足;求闲不得闲,偷闲即闲
大道知行
01
要足何时足,知足便足;
求闲不得闲,偷闲即闲。
此联教人在生活和物质享受上要随遇而安,无求过美。人的需求是无止境的,满足感是相对的。“知足者常足,不知足者无足也。”何时才能得到满足呢?能适可而止,知道满足便是足。
下联是说想求得清闲而未得清闲,能在忙中“挤”出和“抽”出空闲时间便是闲。
人生在世,不可不忙,不得不忙。然而,人生又不可没有休闲,不可不懂休闲,没有闲暇的人生就像永远拉紧的弦。当然,终日游手好闲、无所事事固然是浪费生命,但对春花秋月、良辰美景毫无亲近感和喜悦感,又何尝是热爱生活、懂得人生的乐趣?休闲与生命不可分割,休闲本身就是生命的一部分。
02
容人却侮,谨身却病,小饮却愁,
少思却梦,种花却俗,焚香却秽;
静坐补劳,独宿补虚,节用补贫,
为善补过,息忿补气,寡言补烦。
此联为清代篆刻家、书法家邓石如的自题书斋联。
“却”是除去、避免的意思。上联是说,容人、谨身、小饮、少思、种花、焚香六种作为,可以避免受辱,消除疾病,驱散愁闷,减少梦幻,不落流俗,冲淡秽气。
“补”是弥补、补养、裨益、补救的意思。下联是说,静坐、独宿、节用、为善、息忿、寡言六种作为,能够缓解劳顿,裨补肾虚,尚俭养寿,补救过失,益气养性,减少烦怨。
联语表现了作者超脱世俗、洁身自好的精神境界,对今人修身养性仍有参考价值。
03
名利萦牵,山水皆归自浊;
志趣旷达,市朝亦觉幽清。
上联是说,人如果被名利缠绕牵扯,即使青山绿水也会感到臭浊。下联是说心胸开朗、豁达,志趣广泛,即便是处于争名逐利的场所也觉得清幽。
对联里的市朝,指争名逐利之所。《战国策·秦一·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有云:“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
04
心无物欲,即是秋空霁海;
坐有琴书,便成石室丹丘。
上联的“霁”指明朗,霁海即平静的海波。下联的石室是指古代藏图书档案的地方,而丹丘亦作“丹邱”,传说为神仙居住之地。此联意思是说内心没有物欲,他的胸怀就如秋天的碧空和浩瀚的大海那样宽广明朗;闲居无事有琴书作伴消遣,生活就像神仙一般逍遥自在。
05
好山水游,其人多寿;
有诗书气,生子必才。
上联说游览山水有益于自身长寿。秀美壮丽的自然风光能够帮助人们排遣忧愁,激发对生活的热情和对人生理想的追求。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游览山水,可以振人精神,帮助人们寻求审美愉悦,扩大视野,陶冶情操,运体动脑,增强体质。
下联讲家有诗书气氛有利于子女成才。北宋诗人、书法家黄庭坚曾有“藏书万卷可教子”的诗句,意谓诗书传家宜于子弟读书成才。
06
三顿饭,数杯茗,一炉香,万卷书,
何必向尘寰外求真仙佛;
晓露花,午风竹,晚山霞,夜江月,
都于无字句处寓大文章。
上联意思是说:每天按时吃三顿适口的饭菜,品几盏沁人心脾的佳茗,伴着香炉的缕缕青烟,坐拥万卷书城捧读奇书,神交古人,可谓其乐融融,何必脱离尘寰到世外去寻仙求佛?
下联大意为:清晨的花草带着晶莹的露珠供人餐霞饮露,正午的翠竹摇曳在轻风之中显示其有节有柔的品格,傍晚的山霞映红天际,静夜的月光洒落在沉寂的江上。作者以时序为经,以风物为纬,编织成一幅赏心悦目的动人画卷。这些都是无字句的自然美境提供的文章素材。面对这媚人的山光水色花草翠竹,能不令人文如泉涌吗?
全联表达了联语作者对粗茶淡饭、焚香读书、寻花问竹、观霞赏月的雅趣,流露出淡泊名利、清心寡欲的心绪。
07
致爱则存致悫则著;
不辱其身不羞其亲。
这副对联的意思是,能爱人以真、诚实守信,实乃安身立命之本,不投机取巧、自取其辱,不让列祖列宗蒙羞。该联启示人们做人要真诚,胸襟要开阔。
08
且住为佳,何必源寻世外;
与奢宁俭,无忘来自田间。
上联讲住,意指房屋能住就行,何必要建得像世外桃源?下联讲食,意指食物不要追求奢华高档,简单一点最好,因为田间耕种真的不容易。
对联旨在告诫我们,不能沉溺于物质的享受,而应该多修养品格、多做贡献,这样的人生才更有价值。
09
离合悲欢,天下事如斯而已;
生旦丑净,世间人尽乎此矣。
此联通俗易懂、言简意赅,上联以离合悲欢示例启示人们,世间事要拿得起、放得下;下联以戏剧的生旦净丑比喻社会中人各有分工,应该各尽其责。
10
道有源头,立言立功立德;
工无驻足,希贤希圣希天。
上联指出,修身悟道的源头唯有立言立功立德。下联则警示追求圣贤的境界应该永不满足。该联为人们指明了人生目标,可谓大言稀声、意境高远。
本文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