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生态廊道 方案与试点
(1)河道整治,为控制黄河横河、斜河的发生,需要进行河道整治来稳定河槽、控制河势。
(2)嫩滩改造,黄河下游目前嫩滩大概有1560平方公里,其中河南611平方公里,有各种斑块状的湿地保护区、鸟类自然保护区等,
这些保护区当年划分相对比较随意,现在需要重新整合,由过去单纯的生态保护,转变为修复保护和多元利用,重新布局黄河下游的湿地生态系统,优化生态空间。
结合二级悬河的治理,对搬迁后的村庄进行复垦和土地整理,调整滩区农业生产结构,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治理原则“宜水则水,宜田则田,宜泽则泽”。
东坝头以上河段。通过高滩淤筑和堤河串沟淤筑,过洪能力从现状的7000增大到8000以上,达到5年一遇洪水标准,二级悬河态势基本可以消除。
东坝头至陶城铺河段:
(4)淤筑高滩、生态移民建镇。高滩顶部与黄河大堤基本齐平,河南省计划安置58万人左右,
建成安置区37处,农业特色小镇13座,风情特色小镇1座,生态旅游型小镇3座,历史文化型的小镇3座,新型农村社区17个。
对于生态小镇,我们采用“分质供水、分类排水、精准处理、循环利用”的城镇绿色节水、节能型排水系统,
和二滩的生态农业一体化,彻底治理源污染。
生态效益估算。滩区生态治理效益主要包括:增加旅游收入及提高土地收益两部分,年均生态效益总计700亿左右,按照环保部“水十条”实施的预测评估结果,直接贡献与间接贡献为 13:87,
直接效益700亿左右,还可以拉动GDP增长5000亿左右,也就是说生态并不都是赔钱的,生态是有经济效益的,只不过不直接反映在生态工程上。
我们做了生态廊道的试点推广,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包括水利部和河南省,以及相关方面的领导,
黄河设计院专门成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工程技术中心”,
黄河下游“三滩治理”等思路已经写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规划纲要》,同时也写入了《黄河领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水安全专项战略规划》。
我们选择了五个试点:
我简单介绍平原新区这一个试点,平原新区紧邻桃花裕,为黄河下游左岸第一滩,
平原新区滩地相对较高,二级悬河发育不很明显;
滩地在郑州对岸新乡市平原新区南侧,区位优势极佳:
滩区面积和人口占平原新区三分之一,滩区问题能否得到良好解决,决定整个平原新区发展的成败:
我们提出平原新区:防洪保安、生态保护、水资源利用、高质量发展和文化传承等五大目标。
针对存在的五方面问题: 1河势游荡、洪水威胁;2人水混居、环境污染;3渠系荒废、用水粗放;4发展受限、私搭乱建;5特色不足、亟待发掘
提出五大策略:“1控导加固、高滩淤筑;2空间重塑、生态修复;3渠系恢复、高效利用;4黑白名单、有序发展;5挖掘提炼、文化植入。”
“目标>>问题>>策略”逻辑关系如下:
平原新区试点五大策略之韧性发展理念:
以韧性规划来确定格局,以韧性基础设施来优化体系,以韧性应对设计来加强创新,最终实现韧性发展的目标,也就是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平原新区三滩分治的空间格局:
滩外是平原新区的“板屋地点?”,滩内是高滩、二滩和嫩滩,整个空间格局比较清晰。
解决居民防洪安全,解决地方经济发展和生态空间,解决生态修复和连续性。“高滩”约8.68平分公里,安置人口5.88万人,人均建设用地120平米;滩外再安置1.4万人,就把平原新区的滩区居民安置问题解决了;
二滩大约86平方公里,现状村庄拆除后土地复垦,发展生态农业和旅游业;嫩滩大约16平方公里,洪水漫滩自然滞洪沉沙,在保护修复的基础上持续多元利用。
以上25分钟时间,汇报我们做的工作,
“918讲话”提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各级各部门和各行各业,都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