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老照片】-1万-8319-这才叫将军!这个志愿军军长听了一会,就指出美军火炮数量和位置
作为三军统帅的毛主席,在谈到我军的独臂及伤残将军时曾说过这么一句话:“中国从古到今,有几个独臂将军?旧时代是没有的,只有我们的红军部队,才能培养出这样的独特人才!”
今天这篇文章,讲的就是独臂将军之一,被老一辈革命家陈丕显誉为“深谋远虑,铁军骁将”,叶飞赞为“英勇善战,赤胆忠心”,钟期光评为“华东骁将,功勋卓著”的廖政国少将。
廖政国将军
和许多红军将领一样,廖政国也是在少年时代参加的红军,那时他才17岁。
此后直到长征前夕,廖政国一直都随红四方面军在鄂豫皖根据地活动。
在1937年,即廖政国22岁的时候,为了配合西路军对付马步芳,廖政国曾带着几名战士跑到了河西走廊组织过反抗活动。
虽然最后以失败告终,却锻炼了其组织能力。
抗战爆发后,素有才干的廖政国又被上级点名,派到了日、伪、顽交错复杂的新四军部队。
也就在廖政国成为新四军不久,他便用一次军事行动狠狠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这就是著名的奇袭上海虹桥机场。
被炸毁的日军飞机
当时,适值日寇“扫荡”,廖政国在率部反击的时候遇到了一股顽军的埋伏。
他们本是抗日的武装,却反过头来打起了新四军,这让廖政国怎能容忍!
于是,一个反击,廖政国就打得敌人落荒逃跑,然后又一口气追了他们60多里。
谁知,由于推进过猛,廖政国所部无意间深入到了上海近郊。
因为缺少标注准确信息的地图,廖政国也不知道自己打到了哪里。
一问向导,才知道这里是日军的虹桥机场。
日军高级将领、战地指挥官从日本国内坐飞机来中国战场,这里是必经之地。
廖政国当机立断,决心以猛虎掏心之势,于深夜发起奇袭,打日军一个措手不及。
抗日战士
也是日军目中无人,他们以为打跑了国民党,这里又是敌后,是十分安全的地方。
或者说,他们根本就瞧不起新四军,认为他们武器简陋,绝对不敢深入到这里打游击,因此只派了几个伪军和办事人员值班。
结果,战士们轻易突入了机场,一连捣毁了日军4架飞机。
可笑的是,第二天上海租界出版的《华美夜报》、《大美晚报》等报刊不明就里,竟在头版新闻里如此写道:“国军万余夜袭虹桥机场。”
“真能写,上海从1937年国民党军淞沪会战失败,连个国军的毛儿都没有,哪来的国军,还说是万余,这万余的人朝哪里藏”,民众纷纷对此嗤之以鼻。
“那时新四军干的!”知情的市民说。
一传十、十传百、上海各界掀起了以人力物力支援新四军的热潮,许多爱国工人、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虹桥战斗的影响下,纷纷奔赴抗日前线,给新四军部队增添了许多新鲜血液。
廖政国善战有功,不久新四军扩大编制,旋即被提升为团长。
不幸的是,就在廖政国担任团长期间,却意外因伤致残,永远失去了右臂。
廖政国将军
1940年10月,在苏北黄桥一座宽敞的农家大院里,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1纵队第4团的战士们正围在修械所长的周围,聚精会神地听他讲起了兵器知识。
突然,团长廖政国的屋子里发生了一声震天动地的大爆炸。
战士们听了大吃一惊,纷纷撂下手里的家伙赶去救援。
等到他们冲进屋子里,只见廖政国浑身是血地倒在地上,他的右臂,已被炸得血肉模糊。
团长房间里怎么会有炸弹呢?
新四军苏北指挥部
原来,黄桥决战中,新四军从伪军手中缴获了大量武器装备。
新四军武器历来简陋,得了这么一批宝贝,都高兴坏了。
为了尽快了解并熟悉这些武器装备的性能,并能熟练使用形成战斗力,廖政国响应副指挥粟裕的号召,也拿起了一种橄榄型的手榴弹研究了起来,打算熟悉了之后再传授给部队的战斗骨干。
从专业角度来说,这件事本应该由军械所长来做,可他也是第一次接触这种武器,研究了半天也不得要领,遂打算将其拆卸分解。
廖政国经验丰富,知道这件事的危险性,执意不让部下冒险,坚持由自己独立完成。
然而,就在廖政国熟练地拆卸时,手榴弹却突然冒出了一缕白烟。
不好!直觉告诉廖政国这颗手榴弹要爆炸。
按照一贯的处理方法,廖政国可以直接将其扔走了事。
但此时窗外正好有几名营连干部在热火朝天地学习、讨论,一旦扔出去,后果不堪设想。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廖政国毫不犹豫地站起身,踮起脚跟,用手高举着正要爆炸的手榴弹,硬是让手榴弹在手中爆炸了。
缴获的日军武器
面临手榴弹的生死考验,廖政国舍身保护战友的英雄气概,令在场的战士们无不动容,更感动了一位少女——17岁的扬州姑娘史凌,负责护理廖政国的医疗队队长。
长期的接触,廖政国对这位细心美丽的姑娘有了好感。
彼时廖政国不过27岁,对爱情自然也满怀美好的憧憬。
但因为他失去了右臂,怕以后拖累史凌,因此便将对史凌的爱慕藏在了心里。
这件事,让第一纵队司令叶飞和副司令员张藩知道了,两人一合计,便做了牵线搭桥的月老,把郎才女貌的廖政国和史凌撮合到了一起。
后来,每每提及此事,廖政国总认为这是自己这辈子最幸福的事情。
“我是断臂换良妻呀!”这是他常说的一句话。
廖振国将军全家福
不过,新婚虽然美好,廖政国在生活中也不得不去面对失去右臂的不便。
我们知道,在战争年代,在军队里当团长,按编制都有警卫员,可廖政国却坚持亲力亲为。
凭借坚强的意志力,他不但用左手学会了穿衣、洗脸、吃饭,而且还学会了百发百中的枪法。
廖政国将军
1945年8月,抗日战争结束,廖政国因表现突出,被升为旅长。
就在廖政国担任旅长的时候,解放战争爆发了。
一开始,解放军整体实力居于劣势,尤其是面对配备着美国坦克、装甲车、火炮、汽车等机械化武器的国民党精锐部队,解放军的战士们感到颇为头疼。
廖政国心思缜密,他见山东地区多丘陵河川,便想出了利用地形牵制+打爆破的主意,即先用人工挖成的沟壕使敌坦克动弹不得,然后再派爆破兵用炸药包将其摧毁。
没想到,这个方法很管用,一下子就遏制住了敌军的装甲部队。
令廖政国更想不到的是,他发明的爆破战法竟在不久后的朝鲜战场上,被老部下杨根思发挥到了极致,成了美军挥之不去的梦魇。
不过,说起廖政国最传奇的事,还要数“听声辨位”了。
谈笑风生的廖政国将军
战史记载,抗美援朝时,廖政国是志愿军第20军的副军长。
第五次战役时,李奇微窥破了我军后勤粮秣只能支撑七天的弱点,竟在志愿军攻击势头衰竭时发起了反击。
这一下,令志愿军各部队都有些措手不及,如在中线作战的六十军之第180师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出事的。
当时,为了保存有生力量,第20军在击退联合国军的追击后,旋即奉命后撤休整。
但是,美军不甘心失败,集中了6个师和李伪军的4个师,以摩托化步兵、炮兵、坦克兵和空降兵组成“特遣队”,突破了第20军友邻部队的阻击后,刁钻地地插到了20军的侧翼,占领了华川地区。
他们依仗武器先进,用远程火炮封锁了渡口和强梁,一度令志愿军前进不得。
美军炮兵阵地
正在这时,副军长廖政国上来了。
他没有发火,而是问了参谋一句话,“你数一数,这一分钟里有多少发炮弹在附近爆炸?”
过了一会,参谋报告:“大约20多发。”
廖政国问,“那说明啥?”
参谋愣住了。
“那你知道美军榴弹炮的发射初速度吗?”
参谋摇摇头。
“美军榴弹炮发射初速度是每秒650米。刚才炮弹飞行时间大约为七八秒,每轮射击间隔是5分钟。也就是说,美军的炮兵阵地在此地西南6公里左右。立即组织部队,发起进攻端掉它。”
参谋听完,折服不已。
当然,这只是开始,因为跟在20军后面的27军、人民军第5集团军还未撤离战场。
并且,华川地区是第五次战役的出发地,当地有大量的兵站和医院,这时也未完成转移。
于是,廖政国当即决定,就地展开阻击。
廖政国将军视察前线
廖政国是老红军了,他带兵有个特点,那就是编组团级部队时,总喜欢选两个强营和一个弱营。
具体说,就是两个营的干部配备强一些,一个营的干部配备相对弱一些。
他认为:两个强营也要有所不同。一个,要突出“硬”字,就是打起仗来不计伤亡,以完成任务为目标;另一个,则突出“勇”字,具有所向无敌的勇猛战斗作风,指哪打哪。这样,一个团握有两张王牌,战斗力必然强悍。
当然,这里的弱营并不是弱不禁风的部队,它一般只是干部新、兵员新、战斗经验不足、基层干部的指挥能力差些。
对此,廖政国也有办法,那就是在必要时,抽调一个团级干部派下去指挥战斗。
这样,弱营经过几次战斗的经验积累,其战斗力一般会后来居上,也变成强营。
另外,廖政国还喜欢截留团、营的归队伤病员,并且常让他们留在师特务营,或留在教导队,或分散在机关。
这么处理有个好处,那就是当遇到兵力不足时,他就派这些战斗经验丰富的士兵上阵,即刻就能在前线形成响当当的战斗力。
因此,从5月25日到7月15日27军接防,在华川以北60里的防御正面上,20军打得有声有色,阻击了敌军长达50天。
最后,20军不但圆满完成了掩护兄弟部队转移的任务,还取得了毙伤俘敌2.1万余人的胜利。
参考资料:《传奇人生—-我所知道的独臂将军廖政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