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读论语。学而01
【0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习是人成长和进步的基础,《礼记.学记》篇中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认为每个人生下来都是一块璞玉,都可能被雕琢成为精美的首饰或礼器,但前提是需要教给他各种道理和知识,这就像是工匠仔细认真雕琢打磨的过程一样。
而「学」和「习」两个字其实是人类掌握知识的一个过程,首先是学,通过读、听、看、问等方式,从别人哪里了解,但是真正把这些拿来的东西变成自己的,那就要“习”,这个字的本意是雏鸟煽动翅膀学习飞翔,知识也是一样,通过不断地应用、练习变成自己的能力,这不是一件很值得高兴地事吗?
“有朋自远方来”所指的并非是来了一起吃喝玩乐,因为古代讲究“同学为朋,同志为友”,他们对朋和友的交往界定很清楚,对交往的甄选也很严格,不是像如今这么随便,在网上聊两句、酒桌上喝一杯或者酒吧里见一面就认为是朋友,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说“出淤泥而不染”指的是学问道德有成的人,我想能做到的并不多,大部分人都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我们在交往时候一定要慎重,交「朋友」应该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因此如果有共同语言的朋友,从远道而来共同研究学问,帮助你进步,这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吗?
当然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明白,我们学习是为了什么?为了谁?答案肯定是自己呀,所以别人知不知道你有学问,有什么关系呢?《宪问篇》中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连几千年前古人都知道的事情,为什么现在人弄不明白呢?我想还是虚荣心和利欲之心在作怪吧,所以孔子说如果能够自主学习而不在意是否别人了解重视,这基本上具备了君子的品行要求了。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