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摇,从皇室走向民间的古代传统头饰

步摇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种古代女子的首饰,无论是那个朝代的影视剧,我们都可以看到步摇的身影。它是我国古代女子头上不可缺少的风景线,随着岁月的流转,一直留存在皇室贵族女子妆匣之中的步摇也渐渐走进了平民女子家中。步摇最早出现在殷商时期,到了明清时期,无论是制作技艺还是式样设计都有了突破性的发展。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步摇的发展和在影视剧之中的展现。

步摇的出现和发展

根据考古研究,我国的步摇最初出现在殷周时代,在这段时期,步摇已经是王后在祭祀或者庆典之时必须佩戴的重要的饰品。后来,步摇渐渐流传到了民间,成为了民间女子必备的饰品。'步摇'一词其实形成在战国时期,在楚国宋玉的《讽赋》之中有'垂珠步摇,来排臣户'的诗句。女子们将步摇固定在头发上,在行走之时,下垂的金属珠玉会不停地摇颤或者撞击,发出清脆的响声,给人以视觉和听觉上的美感,所以称之为'步摇'。后来将步摇固定在冠上,就称为步摇冠。

学者认为,在汉代,步摇是为皇宫女子的重要首饰,在现今发现的文物可以看出,当时只有长公主和皇后才佩戴步摇。其他的皇室女子,比如皇太后、公主或者嫔妃之类都不能佩戴步摇。汉朝以后一直到南北朝时期,这个时候步摇已经渐渐传出皇宫,不仅嫔妃可以佩戴,贵族妇女甚至平民也可以佩戴,只不过民间的步摇更加简单。

南北朝时期是金步摇发展的黄金期,在当时,步摇是贵族男子和女子共同佩戴的首饰,也是地位的象征。鲜卑族的步摇主要是由步摇叶片组成的,1957年章吉营乡房身村鲜卑墓出土的两件花树状金步摇,就是慕容鲜卑步摇叶的代表。

鲜卑族对步摇非常痴迷,在《晋书·慕容廆传》之中有着这样一段故事——三国时期,鲜卑族一部落首领莫护跋率领族人随同司马懿征讨,莫护跋立下战功,被封为率义王,建立了以莫护跋为王的国家,定都大棘城。而莫护跋非常倾慕汉文化,尤其是汉人的步摇,他特别喜欢,就叫人做了一顶,日日佩戴。因为他对步摇的喜爱,所以人们都直接叫他'步摇',因为在古鲜卑语之中,'步摇'和'慕容'两字相近,久而久之慕容就成了家族的名称。

从南北朝开始,步摇已经不受地域和民族的界限,被各族女子广泛接受。一直到了明清时期,因为民间手工技艺的日渐精细,步摇的式样和材质都有了新的发展和变化。明清两代经典的首饰工艺——珐琅彩、点翠等等,都给步摇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步摇的经典样式——花树、流苏、银链和螺状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花树就是步摇的典型式样,并且一直到了明清时期,这种经典式样依旧被沿袭。在中国古代人的传统思想之中,树是可以通往天上的,是人与天、地结合的媒介,也是生命生生不息的象征,这种美好意象一直流传到了明清时期。明清时期对首饰更加注重繁复与华丽,所以我们看明清时期的花树流苏,已经不仅仅是枝干和叶片的搭配,而是加上了更加具有生机的花卉和虫鸟。在点缀连接之时,明清时期的工匠们更善于用螺旋状细丝相互连接,而非仅仅的下垂。女子在佩戴之后,花鸟虫叶的装饰品互相触碰,别有一番情趣。

在对花树步摇的命名之上,人们不仅仅会用'花簪''摇钗'等等名字,基本上以纹样或者意象命名。虽然在明清时期'步摇'这个词比较少出现,但是依旧是女子喜爱的重要饰品。

(电视剧《如懿传》)

流苏步摇是一种古老的不要形式,在簪钗的顶端垂下珠链,在女子走动之时,这些穗子会随着步伐而摇动,这也是《讽赋》之中'垂珠步摇'的来历。到了清朝,人们基本上不会称为步摇,而是直接称为'挑子'或者'流苏'。因为满清皇室对于'东珠'以及佛教有关的各种有机宝石的喜爱,所以流苏的才子也有了很大的变化。比如珊瑚、珍珠、碧玺、琉璃等等,都出现在了流苏之上。代皇室工匠不仅仅对流苏的式样进行了改进,还将步摇的精髓运用在了其他的头饰之上。比如清朝皇室妃嫔佩戴的钿子上就有垂下的珠串,在小说《金瓶梅》之中,李瓶儿就曾经和西门庆讨要一件金九凤钿子,兵并且要求'每个凤嘴衔一溜珠儿'。

(电视剧《女医明妃传》)

金步摇和珠串步摇常常出现在皇家饰品之中,而在民间,女子们通常会佩戴银制的流苏步摇。这种银链步摇是汉族女子十分钟情的饰品,因为分布广泛,渐渐有了地方特色,出现了明显的南北差异。南方女子的步摇银链更加细,排列细密,数量也比较多,看起来秀气精致。北方的银链步摇虽然流苏比较稀疏,但是总体用料非常足,更加简约大气。

(电视剧《如懿传》)

螺旋状步摇出现在隋唐时期,虽然没有流苏和细链子,但是因为质地轻盈,在女子走路之时,也有随步而动的特点,所以也是步摇的一种形式。这种步摇主要是以细丝螺旋状或弹簧状的方式链接珠玉等,以达到可以摇动的目的。在几种步摇形式之中,这种步摇是最为简单的,相对于繁复的花树和流苏,更加适合作为日常发饰。

总结:

纵观步摇的发展历史,从深受慕容鲜卑所喜爱的花树步摇以及步摇冠,仅宋代独有的宋式步摇,到寓意吉祥的明清步摇等等,步摇在时代审美文化的影响下渐趋丰富多样。明清时期的首饰工艺达到了中国古代首饰发展的巅峰,工匠们职责分工更加明确,材料也更加丰富多样。随着满汉两族的交融以及中西方的文化交流,也促进了首饰行业的进步。

无论是古代女子还是现代的女子,头饰是一件不可或缺的物品。古语常言悦己者容,而步摇的细致之美,悦耳之声,只有女子自己才能亲身体会。无论女子在社会上的地位如何,饰品和服装,都代表着她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参考资料:

孙机——《步摇、步摇冠与摇叶饰片》

田立坤——《步摇考》(田立坤考古文稿),文物出版社

赵雅新——《科左后旗毛力吐发现鲜卑金凤鸟冠饰》

扬之水——《中国古代金银首饰》,故宫出版社

杭海——《妆匣遗珍:明清至民国时期女性传统银饰》,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