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效方集锦】小儿肠套叠、新生儿黄疸方
一、小儿肠套叠
1.活血利气汤
【方源】董廷瑶效验方
【组成用法】小茴香3g 干姜3g 官桂3g 延胡索6g 没药3g 蒲黄9g 五灵脂9g 川芎3g 当归6g 赤芍6g
水煎服。
【功效主治】活血利气,通络止痛。治疗小儿肠套叠。小儿疝气
2.完疝汤
【方源】李孔定效验方
【组成用法】柴胡6g 白芍15g 枳实12g 甘草6g 黄芪12g 北五味子6g 荔枝核12g 黄芩10g 萱草根15g 铁线草15g (以上为3~5岁小儿剂量)
诸药纳陶罐内,清水浸泡1小时,煮沸10分钟,取汁150ml,煎3次取汁混匀,分4次温服。本病冬天皮肤收缩,治疗较易,夏天皮肤松弛,治疗较难。服药期间,忌剧烈活动,食勿过饱。疝已全消,则去黄芩,减枳实、荔枝核量为各4g,续服5剂,巩固疗效。
【功效主治】升陷降气。治疗小儿疝气。小儿肠麻痹
3.温脐散
【方源】董廷瑶效验方
【组成用法】肉桂1.5g 公丁香1.5g 广木香1.5g 麝香0.15g
本方共研细末,熟鸡蛋去壳,对剖去黄。纳药末于半个蛋白凹处,复敷脐上,外扎纱布。二小时后如能肠鸣蠕动,矢气频转,则为生机已得,便畅腹软,转危为安。如未见转气,可再敷一次,必可见功,屡用屡验。
【功效主治】温阳导滞。治疗小儿肠麻痹。
二、新生儿黄疸
1.新生儿阳黄清解汤
【方源】王著础效验方
【组成用法】绵茵陈10g 白英6g 生栀子6g 黄柏3g 川金钱草15g 川郁金3g
每日1剂,水煎2次,混合一起,日分2~3次温服。
【功效主治】清热利湿,化瘀退黄。治疗新生儿黄疸,常见于新生儿感染伴有发热及黄疸,新生儿肝炎综合征及部分新生儿阻塞性黄疸等,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阳黄者。
【加减应用】若身有发热者加柴胡、黄芩祛邪热;呕吐者加鲜竹茹、陈皮和胃降逆;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通腑泄热,釜底抽薪;小便欠利者加滑石、车前草利水通淋;腹胀甚者加枳壳、厚朴。
2.退黄汤
【方源】王静安效验方
【组成用法】茵陈15~30g 栀子6~9g 黄连3g 郁金12~15g 白蔻6g 香附15~30g 苏梗9g 金钱草30g 满天星30g 花斑竹30g
将诸药浸泡5~10分钟后用文火煎10分钟,取汁,视小儿年龄给药,每日服4次,4小时服1次。
【功效主治】清热除湿,利疸祛痰。治疗婴幼儿黄疸。
【加减应用】感受疫毒,黄疸初起,症见发黄,恶寒,身热不扬,纳呆或食少,恶心呕吐,溲黄赤、短少,大便不实,苔厚黄腻,或微白,脉数沉细,纹红青紫,属脾湿过重者加苍术9g,草果10g;新生儿阻塞性黄疸,为气郁不畅,经络阻滞,隧道壅塞,加用疏肝破气之品,重用白蔻、香附,加青皮10g,香橼10g,槟榔10g,炒麦芽30g,炒谷芽30g;大便干结者,加胖大海10~15g,脏气得通,邪气得泄;如见腹部有痞块者,加紫丹参15~30g,鸡内金10~15g,酥鳖甲15g,粉山甲15g,以活血软坚消痞;呕吐者加陈皮6g,姜竹茹9g;素体虚弱,色黄晦暗,手足欠温,邪气虽盛,正气亦虚者,加明沙参30g,黄芩30g。
3.肝炎Ⅳ号
【方源】宋祚民效验方
【组成用法】茵陈6g 生栀子3g 金钱草6g 鸡内金3g 穿肠草6g 生薏米6g 木通1.5g 通草1.5g 青矾散0.06g (冲)壳砂1g
水煎服。
【功效主治】本方有清热利湿,健脾退黄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胎黄。
【加减应用】发热者,加金银花、连翘、败酱草、青黛;呕吐者,加藿香、姜半夏;便溏者,加伏龙肝、茯苓;尿黄赤者,加木通、滑石块;腹胀者,加莱菔子、广木香。
4.乳儿黄疸证治方
【方源】裴学义效验方
【组成用法】乳儿黄疸有阴阳之分,故方剂组成各有不同。
阳黄证治方生麦芽9g 茵陈12g 胆草3g 炒栀子4g 穿肠草6g 金钱草9g 通草3g 紫草9g 黄柏4g 竹茹4g 马齿苋9g 败酱草9g 青黛血竭各0.3g
阴黄证治方生麦芽9g 小于术6g 茯苓9g 薏苡仁9g 茵陈12g 通草3g 金钱草9g 滑石6g 橘核9g 莲肉9g 生牡蛎30g 桃仁4g
选精良地道药材,严格核对无误后倒入砂锅内,加水至浸没药材为宜,开锅后文火煎15分钟即可,时间不宜过长。茵陈后下。每煎药汁在50ml左右。青黛、血竭分3次冲服。每剂煎2次,服药宜少量多次,早中晚各1次,重症每日5~6次,必要时连夜服之。
【功效主治】清化湿热,疏肝泄胆,健脾利湿,调和肝胆。治疗乳儿黄疸综合征(即乳肝)。
【加减应用】若禀赋不足、脾阳不振肢冷者,加党参、干姜;腹胀加木香、橘核;腹泻加莲肉;舌绛毒热盛加紫草;夜寐不宁加枣仁;肝大加生牡蛎;活血化瘀加红花、桃仁;谷丙转氨酶偏高加马齿苋、败酱草。
明德初心仅作为学术分享使用,如有不当,请联系我们删除。
免责申明:非专业人士请勿试药,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
发一些新生儿肺炎,新生儿综合心脏病的症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