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带你走黄河》---13【碛口过年】
黄河上飘满了白色的冰,朝阳中泛出金色的温暖。今天是腊月二十五,一大早渡口便开始热闹起来,船老大不时抹去严冬里的汗水,忙碌着一船又一船渡过前来赶年集的陕北老乡。这是春节前的最后一个集,人们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整个碛口古镇瞬间回到了久违的繁华。
集市主要集中在镇里一条街上,街道两旁原有的店铺早早卸去了门板,将店内货物搬出高台,高台下也早早摆满了各样摊铺,单就卖菜的摊位,就挤挤挨挨摆了一大溜,菠菜、韭菜、藕、黄瓜、葱... ...样样齐全。水果摊、杂品摊、肉食摊、调味摊,衣服摊等一家挨着一家,琳琅满目。最惹眼的还是对联摊和糖果摊,火红的色彩与热闹的气氛相得益彰,将年的味道渲染到极致。
碛口一年有两个最热闹的集市,分别在最热的夏与最冷的冬。夏天的是正宗庙会,自然热闹。冬天的只是一个集,但是沾了年的光,无论规模还是气氛似乎都要更胜一筹。其实,年的味道早在一进腊月就开始于大河两岸弥漫,随着年的越来越近,腊月二十五的这个集便形成了浓郁的爆发。
十里八乡的大闺女和小媳妇三五一群,兴高采烈而来,她们的出现便是集市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吸引着众人的目光。汉子们虽然都忙碌着手中的活计,但不时还是会偷偷看上几眼。即便是墙角下晒太阳的老汉、婆姨们不免也被这青春的喧哗所吸引,投来赞许或羡慕的眼光。
摊铺前讨价还价的认真、行走间摩肩擦踵的笑骂、乡党偶遇的惊呼与女子们脆生生的笑语汇集,成了集市的交响曲,如流淌在冬日暖阳里的一首抒情诗,抒发着活生生的乡村情愫。人头攒动,人流缓急,大河共鸣,此起彼伏之间便是声色俱全,五彩斑斓的流动的画卷,张扬着古镇年的味道。
正午时分,热闹起来的是摆在街巷尽头或僻静之处的小吃摊。其中,最受欢迎是一种叫做“碗托”的小吃。当地人吃的是乡味,外乡人吃的是香味。一勺猪油热锅,几个红灿灿的辣椒和白生生的豆芽在锅里上下翻飞,最后是灰溜溜的碗托下锅。伴随着火舌的吞吐,几个顛炒,尤其是陈醋的浇淋,浓浓的香气便开始飘荡在河边湿润的空气中,让路过的人都不免咽下口水。
日落偏西,河面上泛起波光粼粼。我再到渡口,满载而归的人们陆续而来,除了手提肩扛的年货便是脸上洋溢的满足。船如清晨一般开始忙碌,一趟又一趟往返,满载欢声笑语。船到对岸,落岸处冰面开阔,人们一字排开,颤颤巍巍小心翼翼,珍惜着手里的鸡蛋、挂面、锅碗瓢盆。
集市过后是腊月二十六,年的忙碌继续发酵着。蒸馒头、捣芡芡、推糕面、做豆腐、杀猪宰羊,随着儿女的归来,家家户户炊烟也浓了许多,随风飘逸出幸福的味道。
腊月三十便是年,夜色朦胧的时候街里的人们开始打夜火,这是一种当地人就地取材的欢庆方式。割取酸枣树枝若干,于开阔处点燃。火苗很快便随风而长,预示着来年生活的红火。人们欢呼而围,手里也早早准备了各种花馍,约二十分钟左右,火势偃旗息鼓,人们便纷纷将馒头埋入灰烬中,香气便扑面而来。
正月里的大河边上是热闹的,白天闹伞头,晚上游九曲。让我这异乡客在兴奋中找到了年的味道。城市的生活日新月异,却让我们无法感知这样的温暖。年,还是这里的好,可以让我开怀而笑,魂牵梦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