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强迫症是“大人病”?孩子的强迫症更厉害!
最近,Professor听不少父母抱怨,觉得自己孩子对自己要求太高、反应太过敏感。父母们很疑惑,在学习过程中并没有不允许孩子犯错,可是孩子还是特别害怕做错,做错了之后很沮丧,甚至有极端情绪。这让家长们都很头疼,难道这么小的孩子就有强迫症吗?
Jim就是这样一个孩子,虽然只有5岁,但是小小的孩子却对自己要求很高,不仅自己会主动要求学写字,背诵古诗词,而且似乎陷入了一个死胡同一样——写字的时候,但凡有一笔写的不好,Jim就会大哭起来,把写的不好的字用力画黑,有时候甚至会把纸撕烂,然后再重新写……
Professor认为孩子对自己要求高这件事应该辩证地看。从一方面来说,孩子对自己要求高是一件好事,这样的孩子会更加积极和努力地去解决问题。但是聪明的父母可能已经发现,自我要求太高的孩子很容易出现极端情绪,比如大喊大叫大哭,可能会摔东西,或者极度沮丧。那么孩子出现这些行为的原因是什么呢?
Professor认为,主要原因有三点:
1.太过期盼大人的认可:孩子一般从2岁起便开始渴望得到他人的关注与认可。
2.对待“错误”的极端差异:家庭教育一般认为犯错并不可怕,但学校里的教育向来是赏罚分明,两者的极端差异让孩子更加注重事情的结果,期望自己不犯错误。
3.对自己能力的错估:很多父母对孩子采取一味鼓励的教育方式,让孩子产生出自己无所不能的错觉。
Professor认为:要让孩子克服这种强迫症,更健康的成长,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孩子回归对自己的合理预期。今天Professor就告诉宝爸宝妈们,平时与孩子的互动中该做些什么——
壹:不可盲目比较
很多孩子对自己的能力不能正确认识,还是因为父母口中的那个“别人家的孩子”。很多宝爸宝妈们在看护孩子过程中总是不经意间就把自己孩子和别的孩子对比,虽然有时候,家长们可能只是随口一提,可是细心的孩子却能记在心里。
比如:Danny就曾经非常沮丧地向Danny妈说:“妈妈,我今天上数学课才发现班里的同学都好聪明啊,老师在黑板上写题目,我还没看完题呢,小A的答案都算好了。我真的是比不上他们……”Danny妈知道小A很擅长数学,是个理科的好苗子,所以经常在Danny面前夸奖小A,虽是无心,却不曾想Danny私底下竟把小A当成了竞争对手,更没料到孩子会因此而难受困顿。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其天赋,都有其擅长的和不擅长的地方,不应该这样盲目比较,徒增自己的压力。而父母们更应注意,不要盲目比较,切忌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
贰:正视错误
正视自己的错误,对于一些大人来讲,都不是一件易事。所以,父母必须要从小培养孩子一个正确对待错误的态度,并且更重要的是在当下向孩子表达对他的关注。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不惧怕错误,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的错误和不足。
比如:很多孩子喜欢搭积木,并且大部分的孩子都是喜欢直接建大高楼,可是因为根基不稳,大楼倒塌是常见的事,但是小孩子并不理解,他们只是看到了自己的大楼倒了,就不开心,重建,又倒,再建,再倒……最终,孩子因为不能接受自己的大楼建不起来,而放声大哭。很多家长不知道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Professor建议家长们可以这样做。首先,家长们需要先将建大楼这个工程中比较难的任务拆解为对孩子更适当的步骤,比如,由大人们先帮他搭稳基础部分,再让孩子去建构“上层建筑”,慢慢有了成就感,更愿意玩了,再让他体会基础的重要性,引导他自己搭基础部分……
或者可事先和他谈及可能出现的情况,比如问"往上再搭几个积木,会不会倒?可以怎么让它更稳一些?让他事先对可能遇到的“挫折”有所预期才能更好地经受住失败的打击。并且应该告诉孩子,第一次,第两次,甚至第十次的失败,都是另一种成功,虽然前几次的大楼没有建起来,但是,正是有了失败的经验,我们才能最终把大楼好好的筑起,才能享受成功的喜悦。
叁:引导孩子正确定位自己的能力
孩子最初都是通过他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的,因此他人的评价对于孩子来说,具有很强的暗示作用。父母可以把自己的评价,在不伤害孩子自尊心的前提下,巧妙地告诉孩子,让孩子知道自己的真实水平。告诉他失败也没关系,只要付出了努力,就是有收获的。当孩子了解自己的水平,就会对自己的要求合理一些,不会过高的要求自己。
因此,父母有必要教孩子正确地定位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客观准确地认识自己,才能扬长避短,更好地发挥出自己的才能。
Professor点评:
孩子有时会妄自尊大或妄自菲薄,部分原因可能是父母不知不觉中给了孩子不恰当的暗示或引导,导致孩子对自己的认知出现了偏差。因此父母要正确的引导孩子形成自我评价意识,树立他们强大的自信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另外,父母可以有策略地引导和帮助孩子发展自己的优势潜能,弥补孩子的不足和缺陷。孩子以后会走向社会,要适应社会,融入社会,所以父母要帮助孩子回归能力合理的预期,这样才能让孩子驾驭好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