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也许是我家最后一年做农民了!

生在农村,就是农民。

  十几二十年前,跳出农门,是很多农村人的梦想。

  路径主要有两条。

  一是读书。

  所谓山窝窝里飞出了金凤凰——说得好像凤凰本来不是长在山里而是孵化于钢筋水泥的丛林一样。九十年代中,考中专,还是个很好的选择,毕业之后包分配,教书,吃国家粮,从此有保障。中专分数线也很高,哪家孩子能考上,十里八村,都是好学生的样板。去读书之前,照例要办喜酒,亲戚们都来道贺。除了要送人情之外,还会给孩子或大或小的红包。一是长辈的爱护,二是对孩子将来远大前程的判断,等于是暗示,以后发达了,可别忘了我们。

(图片来自网络)

  二是买。

  那时吃商品粮的名额,是可以买的。具体有多少配额不知道,只晓得,我们村里有人花两万,买了城镇户口。小县城,离老家,也不过十公里,却也成为一大话题被羡慕嫉妒恨了好久。

  到了九十年代末,中专不包分配了,不吃香了,考高中,成为正途。去城里读大学,可把户口迁过去,毕业,却又要迁回来,所以有些,干脆不迁了。

  至于买到城里的,公司效益不好,赚不到多少钱,衣食住行水电气,样样都要花钱,小日子反而没有农村过得惬意。老了想回村里来,在自己家旧址建房,倒是没人有意见,但想把当年被收走的田地再分回来,那就是痴心妄想了。

  我也断断续续做了好多年农民。

  读书的时候,双抢就不要说了,正放暑假呢;到了秋天,也放秋收假。

  最开始,夏收秋收,都纯人工。

  割,扮,挑,选,晒,进仓……天晴热得要死,若下雨淋湿了谷子,随便就发了芽,又急得要死。

  后来有了电动机、柴油机带动滚筒脱粒,没那么累了;再后来,收割机,一袋袋装好扔田里,自己背回来,不再要选毛子,省力不少;现在,开收割机的,直接请三轮车,把谷子送到家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