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坚持做这几件事,独处状态就会非常舒服

周老师的视频号更新啦

主题:男孩不能错过什么

欢迎您关注留言哟~


独处的时候做什么

问:青年学生应该参加到热闹的活动中,还是活在一个人的自在中?

周国平:我的体会是两者都需要。当然,因为性格和志向的差异,两者的比例可能是因人而异的。我不排斥与人交往和参加活动,关键是交往有没有质量,活动有没有意义。如果只是图热闹,怕孤独,我觉得你就应该反省了。
卢梭说,独处是最美好的享受,最受不了的是跟人聊天。我和他有同感。我一直认为,独处也是一种能力,而且是比交往更重要的能力。不能独处的人,内心一定是空虚的,这样的人聚在一起,是空虚的相加,得出的仍然是空虚,会有什么意思?你应该是自己有了丰富的积累,然后去见同样也有积累的人,互相馈赠,彼此受益,这才是高质量的交往。

问:我也想学习独处的能力,现在很多年轻人独处的时候都是玩游戏之类,真正独处的时候应该如何去跟自己交流,有哪些方式?

周国平:玩游戏算什么独处,并不是你一个人呆着就是独处,你在网上玩单机游戏,你实际上是在不停地和游戏的发明者交往,而且你是被动的,你和他斗智斗勇,不管输赢你都是输家,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真正的独处是个人的精神生活,必定是有精神内涵的。你问应该怎么跟自己交流,我的办法就是写日记,我想不出更好的办法。阅读也是一个办法,有针对性的阅读,你最近有什么苦恼,在想什么问题,就找一本内容相关的书读,读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在跟自己交流。
一个人如果没有品尝到这种自己安静读书、思考、写作的快乐,一开始会带有一点强迫性,这需要一个过程。慢慢养成习惯了,你就会觉得这种独处的状态非常舒服,是你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问:人是不能否定他有社会属性的,您说过,不太建议我们把时间花在网络上,去看一些比如说八卦的东西,但是我觉得这应该算是我和朋友的一些谈资吧。如果用很多时间去独处,外人看来我这个人可能太封闭,不够和社会交流。我想问一下,怎么平衡个人情操的陶冶和人的社会属性?

周国平:两方面兼顾是对的,但是我觉得要分清哪个是更根本的。我自己的体会,独处、自己学习、思考、写作——我说的写作是广义的,是通过记录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对自己内心的一种整理——这个东西是更根本的。在这个前提下,一个人不应该封闭自己。其实有独处需要的人未必是性格孤僻的人,这和性格是两回事,有的人很开朗,但是如果没有独处的时间,他会感觉这种生活很糟糕,整个人是散在外部事物中的。
一个人的时间总是有限的,所以是怎么分配时间的问题,我认为应该多花时间独处、阅读、思考,少一点时间上网看八卦、聊天。谈资这个东西重要吗?同学之间聊最近的八卦,你插不上嘴,当时会有点儿失落,可是你想想,从长远来看,真是一点儿不重要。我年轻的时候和人谈话也不多,大量的时间是自己独处,我习惯了,觉得挺好。当然,每个人的性格和需求不一样,你可以两者兼顾,但是要分清主次。

问:我上学的时候有一段时间记日记,但是过了很长时间再去看,发现记的都是一些很痛苦的事情。因此我发觉,当你自己去和自己交流的时候,往往会进入一个非常消极的状态,那种消极的东西会缠绕着自己。怎么样在独处的时候,在和自己交流的时候,让自己更多感受到一种光明?

周国平:痛苦出诗人,人的确在痛苦的时候最想写东西,那是一种宣泄,你无法对别人说,就只好对自己说了。宣泄也有用,总比不宣泄好,写下来了会感觉轻松一点,它有一定的疗效。但是,你不要停留在宣泄上,当你面对这个痛苦的时候,你还要有你的思考,把自己的思考也写出来。这实际上是让你与痛苦的东西拉开了一个距离,习惯于这样一个角度之后,你的自我会变得越来越强大。另外,你不要光写痛苦,为什么不也写一写你的快乐呢?这样你就能感受到光明了。人在快乐的时候往往是顾不上写的,但是人生中的快乐并不多,你要珍惜,有了这个珍惜的心情,你就会想把这有限的快乐留住,就会去写的。

问:您常常在书中提到思考、独处,可是现在很多人在提倡放空思想的冥想。想知道您对冥想、发呆、放松等等的看法。

周国平:我没有练过冥想,想象它是一种让心从日常事务、利益、观念、情绪中摆脱出来从而获得宁静的方式,应该有一定效果。但是,如果没有对人生道理的透彻思考,其效果就不可能长久和牢固,回到日常生活中,心又会被扰乱。觉悟是修心的根本,所以,佛教在禅定之外更强调正见和智慧。

如何寻找和守护自己的“爱情和婚姻”

周老师特邀名家,解读五本爱情经典,可以扫描下图中二维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