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辛苦只为讲义气?请看《喻世明言》中的《吴保安弃家赎友》
成书于明末的《喻世明言》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不可忽视的经典之一,这本短篇小说集里的诸多故事,大多讲述了古人的爱情、婚姻、朋友情义等,内容可谓十分丰富。
而不管是出于对古代社会生活的好奇,还是抱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求知心态,去细品该书字里行间的同时,再用我们的现代思维模式去思考和发现,则必然会有“收获”。
今天要给大家讲述的故事是《喻世明言》中的《吴保安弃家赎友》,一个古人对“朋友情义”和“家庭”之间做出选择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唐朝开元年间,当时有位叫郭震的宰相,他的侄儿郭仲翔是文武双全,为人不仅豪侠尚气,还不拘小节。有一天他带着他老爹的书信去见郭震,目的是希望是他叔给他谋个前程。他叔倒也不含糊,直接把他塞给了去地方办事的都督李蒙。
李蒙出于“人情世故”自然是满口答应,将郭仲翔安排为自己的行军判官(可以理解为“高参”),然后就带军出发了。
在行军路小郭上接到了一封信,原来他同乡有个叫吴保安(这名字,也是厉害了)的人,对小郭的为人很敬佩,听说小郭要建功立业,就写信自荐,说想跟他一起去。小郭心想:
此人与我素昧乎生,而骤以缓急相委,乃深知我者。大丈夫遇知己而不能与之出力,宁不负愧乎?
于是就在李都督面前极力推荐老吴,老李肯定是人情落全套啊,于是就立马下文书调吴保安来他这。
可是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吴保安还在来的路上,李都督就率军出击了,希望“毕其功于一役”的老李不听小郭的建议最后误入敌围,自我解脱前老李叹道:
悔不听郭判官之言,乃为犬扬所侮!
而宰相的侄子郭仲翔则落入了敌手,蛮族在知道小郭的身份后,就说可以用千匹绢布换郭仲翔回家,在回家的诱惑下,小郭于是求助吴保安,原文中写道:
吴保安是我知己,我与他从未会面,只见他数行之字,便极力荐于李都督,召为管记。我之用情,他必谅之。幸他行迟,不与此难,此际多应、已到姚州。诚央他附信于长安,岂不便乎?
吴保安接到小郭的求助信后,连家都没回就直奔长安而去,可惜郭震已经身故一月有余,家眷都已经回乡了,无奈的老吴卖掉身上财物后只身回到家里。
此时的吴保安是已经是下定了决心要赎回郭仲翔,他在见过了妻子说明了事由后,没有去理会妻子的劝慰,更没有想过妻子的感受和这个家庭,他毅然决然的选择了他自认为的“友情”。
所以,我们作为现代人无法理解的一幕发生了。
于是倾家所有,估计来只值得绢二百匹,遂撇了妻儿,欲出外为商,又怕蛮中不时有信息来,只在姚州左近营运。朝驰暮走,东趁西奔;身穿破衣,口吃粗粝,虽一钱一粟,不敢妄费,都积来为买绢之用。得一望十,得十满百,满了百匹,就存放姚州府库。眠里梦里只想着:“郭仲翔”三字,连妻子都忘记了,整整的在外过了十个年头。
十年里吴保安“辛勤不辍”,十年里他的妻儿又有谁来照顾?起初还有人看在吴保安身为县尉的份上周济他的妻儿,可吴保安十年间音信不曾有一个,谁还肯照顾他的妻儿了?在家徒四壁,没有经济来源的情况下,不能温饱的吴氏带着孩子决定去找丈夫。
可路遥途远,山高水长,盘缠用尽的吴氏遭遇了“困境”,此刻十年间的悲苦一时都涌上了心头,吴氏无奈坐于路旁大哭(已经有意那啥了)。
好在,吴氏遇到了老李的继任,那继任的州官杨安居先是安顿好了吴氏,然后派人找到吴保安,说自己敬佩老吴的情义,你先去驿馆和你夫人团聚,那千匹绢布我来解决。
老吴却是不肯,说是欠你老杨的绢布我后面还,我先去把郭仲祥弄回来,然后就去找小郭了。一番波折下受苦的郭仲翔终于被吴保安带了回来。
后面的剧情我就不多说了,无非是皆大欢喜的结局,只是有些问题我始终是想不通。
古人做人讲究的是“忠、孝、节、义”,是说对国家要忠诚,对父母长辈要孝顺、夫妻之间要尽节,对朋友要尽义气。这肯定没错,我想即使放在今天,这些观点也是被认同的。
关键在于朋友之义,你看故事中的吴保安讲不讲朋友义气了?
首先他肯定是讲“义气”的,只是他的方式或者说他的行为对他的家庭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他除了给他老婆孩子留下一套房子之外,其他的都被他拿去“讲义气”了,这种行为放在今天,不仅是对家庭的不负责任,同时也是对他自己的不负责任。遇到这种情况,谁都得跟他“离”不说,且还有要回属于自己财产的权利。
就故事而言,他的这种行为,极有可能使他的妻子遭遇不测,别的不说,他老婆孩子在来找他的路上没有遇到杨安居会怎样?原文里描述,他的妻子是已经萌发了不好的念头,只是还没有实行而已。又或者说,杨安居不给予吴保安帮助会发生什么后果?原文里也说了,老吴十年才凑齐七百匹绢布,那剩下的三百匹绢布他还准备用多少年去攒了?
甚至我想不通的是,吴保安就一定要凭一己之力去做这件事吗?就算郭震不在了,就不能去通知郭家其他人吗?家族中有做了宰辅的人不可能千匹绢布拿不出来吧?他这种行为明显是不合理的。
而种种后果,我们稍微想一想就会发生我们不想看到的一幕,所以说这就是过分的夸大了对朋友之间的“义气”而已。他吴保安的不计后果在故事中得到了很多人的称赞和认可,更是有不错的结局,但这只是古人讲的一个故事而已。
而我们作为看故事的人则应该理性的去看待,朋友之义要讲,但是要合情合理合法的去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