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氏奇穴:经筋—在董氏奇穴的运用
(一) 经筋病常见症候
1.肌肉、关节疾患
因经筋结于关节,联于肌肉,故各类经筋疾患最为常见。临床特点是各经筋所过处转筋疼痛、屈伸不利俯仰维艰等。例如足太阳主筋、与颈背腰腿肌肉关节关系密切,又如<灵枢.经筋》提到手阳明经筋病候:“其病当所过者支痛及转筋,肩不举,颈不可左右视。”表现出手阳明经脉本身循行所过部位的筋肉病症。此可针三间(大肠经)及重子(表里肺经)甚效。
(1)口眼歪斜。
(2)痫瘐及痉:这是-组症状,常见于“惊风”- -类病变。
3.内脏疾患
包含息贲及伏梁。
4.经筋病的辨证要点
(1)转筋痛:即经筋转动而痛。
(2)局部牵引痛:见于四肢关节、阴器、脐、胸等部牵引痛,古称“纽痛' ,经筋局部痉挛拘急所致。
(3)功能障碍:表现为目不能开合(足少阳、足阳明经筋病),可针水曲、门金或三叉三穴;舌卷(手少阳经筋病)、阳痿不举(手少阳、足厥阴经筋病),可针大敦穴;肩不能举颈部强直左右不可转动(手阳明经筋病),可针条口透承山,等等。
5.关于筋急症及筋纵证
《灵枢.经筋》曰:“经筋之病,寒则筋急,热则筋弛纵不收,阴痿不用。”说明经筋的病理变化总不外筋急与筋纵两个方面。
(1)筋急证:主要表现为肌筋疼痛及运动障碍。凡人体筋肉组织发生病变,以疼痛及运动障碍为主症者,皆可辨为筋急证。多以肌筋的疼痛肿胀、扭转、拘挛引掣强直及关节活动不利等为表现症状。从针灸临床看,筋急证涉及的病种可谓非常广泛,如腱鞘炎、网球肘、落枕、肩周炎、肋间神经痛、腰肌劳损、脊间韧带损伤、坐骨神经痛梨状肌综合征、臀上皮神经损伤腓肠肌痉挛及腕踝关节扭伤等。今天来说就是不松则痛。
6.筋结
在筋骨连结的地方,常因气血阻滞,而产生结节,有定的硬度 ,类似软骨,这就是所谓的筋结。例如“扳机指”就常会在该指节后的手掌上摸到一个硬结,这就是筋结。
1.以筋治筋
经筋病的治疗特点,一般人多“ 以痛为输',即在患部或压痛处取穴针灸。
《素问.调经论》指出:“病在肉,调之分肉;病在筋,调之筋。”因此,治疗筋病除了局部选穴外,还可按经络循行选用适当的远道穴,或采用体应针法之以筋治筋,效果较好。关于针刺方法,可用《灵枢.官针》五刺中的“关刺”法(即刺关节附近的肌腱):“关刺者,直刺左右尽筋上,以取筋痹,慎无出血。”即刺在筋上,如刺入正筋、正宗穴便是;另十二刺中有“恢刺”,《灵枢.官针》:“恢刺者,直刺傍之,举之前后,恢筋急,以治筋痹也。”即是刺在筋旁,如尺泽穴位于大筋旁,贴筋刺人尺泽穴(曲陵穴),可治全身拘急挛缩的病变,治疗五十肩之肩臂强硬不举,治疗手掌挛缩不伸,都甚为有效,治半身不遂也极为常用。
2.巨刺为要
因经脉有交叉现象,经筋有“维筋相交”,我们根据此理论,应用巨刺法,针刺左右交叉健侧相应的腧穴,治疗患侧痛,取得明显疗效。针刺时令患者行动气针法,做动态疼痛的动作,维持最疼痛的姿势,寻找其痛点,加一该经腧穴作牵引,效果更佳。
3.补水润木法
补水润木法,又称“滋水益阴”,这是《灵枢.经筋》治疗足厥阴肝筋病的方法。因肝主筋属木,如水气旺则木亦旺,若肝血不足,筋脉失养则易致经筋病,当按“虚则补其母'的治则,补水以益厥阴之气。故治疗上多采肝肾并治,或取属水、木的穴位。此法既常用于针治,亦常用于药治。例如,治疗内伤阴精的阳痿,针足少阴肾经(属水润木)合穴阴谷(属水润木)配合肝经(属木应筋)大敦(井穴属木应筋)治之。《伤寒论》治疗“脚挛急”,用芍药甘草汤酸甘化阴以益阴血,濡养筋脉治疗抽筋、痉挛、疼痛等病变,疗效极好,亦属于此法。
(1)筋急证:治疗原则:舒筋缓急。①以痛为输;②治在燔针劫刺;③运用《灵枢.官针》的恢刺、合谷刺、关刺等法;④针阳陵泉穴。这些针法均详见经筋病的治疗。
(2)筋纵证:针灸治疗原则:①病变局部腧穴(对侧即健侧取穴甚佳);②阳明经穴;③阳陵泉、太冲穴。这些针法均详见经筋病的治疗。
5.筋结的治疗
治疗此症,除针刺奇穴五虎穴外,加刺该指的井穴,点刺出血少许,可加快疗程。若能嘱咐病者时常按摩该指之筋结,就会好得更快。
“筋”与“肉”关系极为密切,因此常把它们连在一起,统称为“筋肉”,但是“筋肉”不等于经筋。古人所说的“肌肉'和“筋” 的概念, 与现今的理解并不完全相同,须作些分析区辨。
1.筋是能产生力气的肉。
4.分肉属筋是指有分理的肉。
5.筋是指特别隆起的肉。
再从症候来区分肉与筋病:肌肉、筋肉、分肉、胭肉的区分已如前述。一般从外形来看多将分肉和胭肉属于“肌”,但从作用(有力)来分析则应属于“筋”,这就为“脾主肌肉”与“肝主筋”做了基本的定义。最重要的是还必须从症候来分析,凡是痉挛、抽搐、拘急、震颤等症都属“肝主筋”的范畴;而虚浮、肿胀、消瘦、饮食不为肌肤等症则属“脾主肌肉”的范畴。
结合上述描述,从筋看穴位之定位,如臂儒在“胭肉端”,即指三角肌下端:承山在“騰肠下分肉间”,即指腓肠肌腹肌下的凹陷处;火腑海、手五金、足五金皆在分肉之上,皆与筋有关。
根据体应针法思路,筋含分肉,手五金、火腑海、足五金、承山等皆在筋处,皆治抽筋之病,皆能治疗痉挛性病痛。
在十二经筋中,将全身之筋分属于手足六经,并与疾病治疗相联系,这是关于筋的集中论述,对于临床发挥以筋治筋有启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