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医疗病秘典-内科(下)

痫 病

痫病是由先天或后天因素,使脏腑受伤,神机受损,元神失控所导致的,以突然意识丧失,发则仆倒,不省人事,两目上视,口吐涎沫,四肢抽搐,或口中怪叫,移时苏醒,醒后一如常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发作性疾病。又称为“痫证”、“癫痫”等。

药方1 

方  名 安神丸

组  成 黄连4.5克,朱砂3克,生地黄(酒)、当归身(酒)、甘草(炙)各1.5克。

用  法 上药为末,和匀汤浸,蒸饼丸如黍米大。饭后用津液咽下15丸。

功  能 滋阴清热安神。

主  治 五痫。

特别提示 控制诱因,避免劳欲过度,保持心情舒畅,饮食适宜。本病患者不宜从事高空、驾驶及水上工作,亦应注意远离火源,骑自行车外出时以二人同行为宜,以防意外。发作期尤其注意要去掉义齿,保护舌头。

药方2 

方  名 二陈汤

组  成 茯苓(去皮)、天南星(姜制)、陈皮各3克,栝楼、枳实(麸炒)、桔梗、栀子、半夏、黄芩各3克,甘草1克,木香(研)、朱砂(为末)各1.5克。

用  法 引用姜3片,水煎,临服用时加入竹沥、姜汁、磨木香,调朱砂末。

功  能 祛痰宁神。

主  治 一切痫病。

药方3 

方  名 清心抑胆汤

组  成 当归(酒浸)、白芍药(酒浸)、白术(去芦,炒)、茯苓(去皮)、黄连(姜汁炒)、香附(炒)、半夏(姜汁炒)、枳实(麸炒)、竹茹、石菖蒲、陈皮各3克,麦门冬(去心)、川芎、人参、远志(去心)、甘草各1克。

用  法 水煎服。

功  能 平肝解郁,清火化痰。

主  治 痫病,眩晕。

药方4 

方  名 安神丸

组  成 当归(酒洗)、人参(去芦)、茯苓(去皮)、酸枣仁(炒)、生地黄(酒洗)、黄连(酒炒)、陈皮(去白)、天南星(姜制)各30克,天竺黄15克,牛黄0.3克,珍珠、琥珀各6克,朱砂(为衣)15克。

用  法 上药共为极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50丸,用清米汤送下。

功  能 补气养血,安神。

主  治 痫病,日常服用。

特别提示 忌食猪、牛、羊、狗、马等肉,忌食胡椒、葱、蒜等刺激性食物。

药方5 

方  名 龙脑安神丸

组  成 茯神(去粗皮,取末)、人参(去芦头)、麦门冬(去心)、犀角(乌,取末)、朱砂各60克,地骨皮、甘草(取末)、桑白皮(取末)各30克,马牙硝(别研)3克,龙脑(别研)、牛黄(别研)、麝香(别研)各9克,金箔35箔。

用  法 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金箔为衣。如果患风痫病多年,冬季用温水化下,夏季用凉水化下,不拘服用时间。

如果得病2~3年,每日服用3次。小儿1丸分作2次服用。

功  能 补益安神。

主  治 男子、妇人、小儿五积,癫痫,不问年久还是新犯,发作无定时,服用其他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服用此药后没有不痊愈的。

特别提示 治疗男子、妇人虚劳发热,咳喘,用新汲水300毫升化开服用,其喘满、痰嗽马上即停止。治疗男子、妇人舌头僵硬,语言不利,每日服用3次,饭后用温凉水化下。

胃 痛

胃痛是由于胃气阻滞,胃络瘀阻,胃失所养,不通则痛导致的以上腹胃脘部发生疼痛为主症的一种脾胃肠病症。胃痛,又称胃脘痛。

药方1 

方  名 二姜汤

组  成 高良姜、干姜(炮)各90克。

用  法 上药研为细末,酒蒸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6~9克,空腹用米汤服下。

功  能 温中散寒止痛。

主  治 虚寒胃疼。

特别提示 保持心情愉快,性格开朗,劳逸结合,切忌暴饮暴食,或饥饱无常,饮食以少食多餐,清淡易消化为原则。

药方2 

方  名 通幽汤

组  成 当归(身)、升麻、桃仁(研)、红花、甘草(炙)各3克,生地黄、熟地黄各1.5克。

用  法 水煎服。

功  能 调气和血,开通胃府。

主  治 胃脘痛。

特别提示 保持心情愉快,性格开朗,劳逸结合,切忌暴饮暴食或饥饱无常,饮食以少食多餐、清淡易消化为原则。

药方3 

方  名 韭汁牛乳饮

组  成 韭菜汁、牛乳各等份。

用  法 常常喝之,不限时间。

功  能 祛瘀生新,开通胃气,补血润燥,兼通大肠。

主  治 胃脘痛。

特别提示 保持心情愉快,性格开朗,劳逸结合,切忌暴饮暴食或饥饱无常,饮食以少食多餐,清淡易消化为原则。

药方4 

方  名 和中化饮热方

组  成 茯苓12克,焦白术6克,陈皮4.5克,谷芽(炒)9克,姜黄连(研)2.5克,香附(炙)6克,朱砂(研)2.5克,神曲(炒)、党参各6克,生甘草2.5克。

用  法 引用藿香梗1克、研鲜青果7个,煎汤温服。

功  能 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主  治 虚寒胃痛,饮食减少,胸满痰多,吞酸作呕等症。

特别提示 同药方3。

药方5 

方  名 九气拈痛丸方

组  成 当归、高良姜、五灵脂、莪术、槟榔、青皮各120克,延胡索、郁金、木香、陈皮、姜黄各60克,香附150克,甘草45克。

用  法 上药共为末,用醋糊为丸。每次9克,每日2次。

功  能 理气止痛。

主  治 各种气病所致心胃疼痛。

特别提示 同药方3。

药方6 

方  名 温胃汤

组  成 干姜(炒)4.5克,厚朴(制)24克,白豆蔻(去壳炒研)3克,益智仁(炒)4.5克,姜黄3克,甘草1.5克,人参2.5克,陈皮、砂仁(炒)各4.5克。

用  法 水煎,去渣,温服。

功  能 温中散寒,止痛。

主  治 胃虚,寒滞,中气不能运化,胃痛不止,脉弦细。

药方7 

方  名 芎术姜栀二陈汤

组  成 川芎、干姜(炮)、苍术(米泔制)、栀子(炒)各3克,陈皮(去白)6克,半夏(姜汁炒)、茯苓(去皮)各3克,甘草1.5克。

用  法 引用生姜5片,水煎,痛的时候温服。

功  能 清火祛痰,止痛。

主  治 素有痰火,胃脘急痛,忍不住,食物吃下后不易消化。

特别提示 服药后痛即止。服药半天后才可以吃饭。

药方8 

方  名 沉香化滞定痛丸

组  成 沉香9克,没药、大黄(炒)各15克,瓦楞子(火煅红,醋1日)1个,莪术9克,延胡索(酒炒)、乳香各6克。

用  法 上药共为细末,用醋糊为丸,如绿豆粒大。每次服用9丸,身体强壮的每次服用11丸,用白开水送下。

功  能 化滞定痛。

主  治 胃脘痛,胸中满闷,体内有痰,气滞壅塞,心胃痛。

痞 满

痞满是由表邪内陷、饮食不节、痰湿阻滞、情志失调、脾胃虚弱等导致脾胃功能失调、升降失司、胃气壅塞而成的,以胸脘痞塞满闷不舒,按之柔软,压之不痛,视之无胀大之形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脾胃病症。本证按部位可划分为胸痞、心下痞等,心下即胃脘部,故心下痞又可称为胃痞。

药方1 

方  名 红丸子

组  成 京三棱、莪术、青皮、陈皮各150克,干姜(炮)、胡椒各90克。

用  法 上药共研为末,用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饭后用姜汤送下9克,小儿减量。

功  能 消食导滞。

主  治 胃痞中的饮食停滞型,伤食。

特别提示 饮食清淡,勿暴饮暴食,贪凉饮冷,力戒烟酒,以免损伤脾胃。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刺激,以防气机瘀滞。

药方2 

方  名 加味保和丸

组  成 白术、神曲、莱菔子、广陈皮、连翘、半夏、香附、茯苓、黄芩各90克,黄连30克,山楂、厚朴、枳实、麦芽各60克。

用  法 上药共研细末,水泛和丸。每次70~80丸或3克,不拘服用时间,用白开水送下。

功  能 消痰顺气,理脾和胃,祛湿清热。

主  治 饮食停滞。

特别提示 同药方1。

药方3 

方  名 平胃散

组  成 苍术、厚朴、陈皮、甘草、神曲、麦芽、山楂、香附、茯苓各120克。

用  法 共研细末。每次6克,早、晚用白开水调服,用姜枣汤亦可。

功  能 除湿化痰,理气宽中。

主  治 痰湿内阻型。症见脾胃不和,不思饮食,倒饱嘈杂,呕吐酸水,胸膈不利,大便不调,一切脾胃之症,皆可治之。

特别提示 同药方1。

药方4 

方  名 二味枳术丸

组  成 枳实、白术各等份。

用  法 共研细末,水泛和丸。每次3克或4.5克,不拘早晚,用米汤送下,用白开水亦可。

功  能 消滞、消痰、消胀、宽胸。

主  治 饮食停滞型。症见气滞水停,心下坚,大如旋盘。

特别提示 同药方1。

药方5 

方  名 益气理脾枳术丸

组  成 党参12克,茯苓18克,生白术9克,甘草4.5克,陈皮9克,薏苡仁(生)15克,焦麦芽30克,槟榔(焦)9克,焦山楂18克,朱砂45克,枳壳(炒)9克,扁豆(炒)15克,杭白芍药(生)、莱菔子各9克,川郁金12克,石斛15克。

用  法 上药共研极细末,炼蜜为丸,如绿豆粒大。每次服用9克,用白开水送下。

功  能 补气健脾,和胃消食,渗湿祛痰。

主  治 痞满,食少乏力,肺脾气虚,湿痰不化,大便溏泻等症。

特别提示 同药方1。

药方6 

方  名 加味三仙饮(一)

组  成 焦三仙、枳壳(炙)各4.5克,广陈皮3克,黄连(酒,研)2.5克,生地黄、菊花各9克,鲜芦根(切碎)2支,竹叶2.5克。

用  法 水煎,温服。

功  能 消食健胃,清胃生津,解胃热除烦。

主  治 胃满伴有饮食停滞,嗳气吞酸等症。

特别提示 同药方1。

药方7 

方  名 加味三仙饮(二)

组  成 三仙(焦)各18克,橘红2片。

用  法 水煎,温服。

功  能 散寒理气,燥湿化痰,消食宽中。

主  治 中满,食积,伤酒。

特别提示 饮食宜清淡,勿暴饮暴食,贪凉饮冷,力戒烟酒,以免损伤脾胃。

药方8 

方  名 三圣丸

组  成 白术(焦)120克,川黄连(炒)15克,橘红30克。

用  法 共研细末,用神曲熬汁糊为丸,如绿豆粒大。每次50丸,用姜汤送下。

功  能 消积化食除满。

主  治 胃脘嘈杂,胀满不消。

特别提示 饮食宜清淡,勿暴饮暴食,贪凉饮冷,力戒烟酒,以免损伤脾胃。勿气恼。

药方9 

方  名 清热调中饮

组  成 霜桑叶、菊花各9克,黄芩(酒)6克,橘红3克,枳壳(焦)4.5克,神曲(炒)9克,香附(炙)4.5克,甘草3克。

用  法 水煎,温服。

功  能 清热化湿,消导和中。

主  治 中满不消。

特别提示 饮食宜清淡,勿暴饮暴食,贪凉饮冷,力戒烟酒,以免损伤脾胃。保持心情舒畅。

药方10 

方  名 枳实导滞汤

组  成 枳实(炒)、茯苓各4.5克,大黄9克,白术(炒)、黄连各4.5克,神曲(炒)6克,黄芩、泽泻各4.5克,生姜2片。

用  法 水煎,去渣,温服。

功  能 清热祛湿,行气止痛。

主  治 湿热内滞,脾胃运化功能较差,不能消化痰食,痞满,胀闷,不思饮食,腹痛不止,脉实滑数。

药方11 

方  名 导滞丸

组  成 牵牛子(黑,微炒,取头末)120克,槟榔15克,青皮(去皮)60克,木香7.5克,胡椒15克,三棱45克,丁香(皮)30克。

用  法 上药除牵牛子外共为细末,加入牵牛子的头末,混匀,用薄面糊为丸,如小豆大。每次30~50丸,饭后用生姜汤送下。

功  能 和顺中气,消谷嗜食,逐饮渗湿。

主  治 心腹痞满,胁肋刺痛,呕吐,不思饮食。

药方12 

方  名 搜风润肠丸

组  成 沉香、槟榔、木香、青皮(去瓤)、陈皮(去瓤)、三棱、莱菔子(炒)、槐角(炒)、枳壳(麸炒,去瓤)、枳实(麸炒,去瓤)、木通

各15克,郁李仁(去皮)30克。

用  法 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50~60丸,饭后用煎木瓜汤送下。

功  能 滋润肠胃,导化风气。

主  治 三焦不和,胸膈痞闷,气不升降,饮食不化,肠胃干燥,大便秘结。

药方13 

方  名 辰砂利膈丸

组  成 天南星(炮)、茯苓、生姜(干)、犀角(生)各60克,半夏250克,白矾(一半生一半枯)、山药各90克,皂角(去皮子,水3升,熬膏)500克。

用  法 上药共为细末,用皂角膏子和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每次60~70丸,饭后用生姜汤送下。

功  能 行气祛痰。

主  治 胸膈痞满,痰饮,气滞,上焦不通,肺气不利,咳嗽,喘满,呕吐痰涎,咽喉不利,风热相搏,头目昏痛,精神困倦。

药方14 

方  名 橘皮半夏汤

组  成 半夏(洗)、橘皮各30克,生姜45克。

用  法 上药加水750毫升,煎至300毫升,去渣,分3次服用。饭后、临睡前服用。

功  能 祛痰止呕。

主  治 痰积,呕吐不止,饮食不消化。

药方15 

方  名 止逆丸

组  成 沉香、丁香、木香、吴茱萸(洗,焙干)、半夏(汤洗7遍,生姜汁制)各15克,水银、硫黄(二味研令沙子星尽为度)各30克。

用  法 上药共为细末,用生姜汁糊为丸,如绿豆粒大。每次20~30丸,用生姜汤送下。不拘服用时间。

功  能 行气祛痰。

主  治 寒邪停留,痰饮积滞,呕吐痰水。

药方16 

方  名 十全丸

组  成 槟榔、枳壳(麸炒,去瓤)、青皮、陈皮(去白)、三棱、莪术(炮)、砂仁各60克,丁香、木香各30克,香附(炒)120克。

用  法 上药共为细末,用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50丸,用温粥饮送下,空腹饭前服用。

功  能 行气消痞。

主  治 心腹痞闷,胁肋胀满,食少。

药方17 

方  名 快活丸

组  成 高良姜、干姜(炮)各120克,吴茱萸(炒)、木香各30克,枳实(不去白)、陈皮(不去白)各60克。

用  法 上药共为细末,用酒煮神曲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15~20丸,用生姜陈皮汤送下,不拘服用时间。

功  能 行气消痞。

主  治 上膈痰邪停滞,中脘气痞不下,饮食不下,或有时呕吐,食物不消化,心腹胀满,大便不通。

药方18 

方  名 逍遥丸

组  成 半夏(汤洗7次,焙)90克,枳实(麸炒)、槟榔、茯苓(去皮)各30克。

用  法 上药共为细末,用生姜汁糊为丸,如豌豆大。每次20~30丸,饭后用温生姜汤送下。

功  能 行气消痞。

主  治 胸膈实满,气痞,痰实,喘促。

腹 痛

腹痛是指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部位发生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脾胃肠病症。多种原因导致脏腑气机不利,经脉气血阻滞,脏腑经络失养,皆可引起腹痛。

药方1 

方  名 木香槟榔丸

组  成 木香、槟榔、青皮、陈皮、莪术、黄连各30克,黄柏、大黄各90克,香附(炒)、牵牛子各120克。

用  法 上药共为细末,水飞为丸,如小豆大。每次6克,饭后用生姜汤送下。

功  能 行气导滞,泻热通便。

主  治 积滞内停,湿热壅滞型。症见脘腹痞满胀痛,大便秘结,以及赤白痢疾,里急后重,舌苔黄腻,脉实。

特别提示 忌食肥甘厚味、醇酒辛辣,注意节制饮食,保持心情舒畅。

药方2 

方  名 理中丸

组  成 人参、干姜、甘草(制)各30克,白术60克。

用  法 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次1丸,病甚2丸,不拘服用时间,用淡姜汤送下,用白开水亦可。

功  能 温中散寒,补气健脾。

主  治 中虚脏寒型。症见寒中太阴,中脘疼痛,手足厥冷,脐腹冷痛,胃停寒痰,自利不渴,寒泻寒吐,虚寒诸病,面色青黄,脉息沉迟,如痞满胃寒,霍乱吐泻不渴;或过食生冷肚疼;或脾胃虚寒,饮食不思,食物不化;或厥阴饥不能食,食即吐蛔等症。

特别提示 本方偏燥,故对外感发热,或阴虚者忌用。

药方3 

方  名 五积散

组  成 麻黄、肉桂(去皮)各30克,白芷45克,当归60克,川芎30克,白芍药(酒炒)、半夏(制)各45克,枳壳(炒)30克,桔梗18克,厚朴(制)、干姜(炒)各30克,陈皮45克,苍术30克,茯苓45克,甘草15克。

用  法 引用生姜3片、葱白3根,每次水煎9克,温服。

功  能 温中散寒,止痛。

主  治 经腑中有寒,营气被阻,胃气失其运化,湿停留于中焦,腹痛,呕吐,泄泻,身疼,发热,恶寒,脉迟紧涩。

药方4 

方  名 加胃平胃散

组  成 苍术(炒)、厚朴(制)、陈皮、葛根各45克,香附(炒)60克,槟榔、木香各45克,甘草15克。

用  法 上药为散,每次水煎9克,去渣,温服。

功  能 燥湿升阳,止痛。

主  治 湿积,胃气失其运化,胃痛不止。

药方5 

方  名 顺气散

组  成 槟榔、厚朴(制)、苍术(炒)、青皮(炒)各30克,陈皮、香附(炒)各45克,木香、枳壳(炒)各30克,甘草15克,砂仁(炒)30克,生姜7片。

用  法 上药为散,引用薤白3枚,煎汤,每次送下9克。

功  能 调气解郁,止痛。

主  治 气滞,腹痛不止,脉沉。

药方6 

方  名 加味枳术丸

组  成 白术(炒)、枳实、半夏(制)各45克,神曲90克,苍术(炒)45克,莱菔子(炒)90克,草豆蔻(炒)45克,黄连18克,葛花、泽泻各45克。

用  法 上药共为细末,用白螺蛳壳90克,煅研,另煎浓汁,每次9克,空腹用焦山楂汤调化,温服。

功  能 健脾消积。

主  治 痰积,食物消化不佳,酒及茶不消化,腹痛不止,脉沉

滑数。

药方7 

方  名 开郁导气汤

组  成 苍术(米泔浸)、香附(童便浸)、川芎、白芷、茯苓(去皮)、滑石、栀子(炒黑)、神曲(炒)各3克,陈皮、干姜(炒黑)1.5克,甘草少许。

用  法 水煎,温服。

功  能 行气止痛。

主  治 一切腹痛。

药方8 

方  名 散火汤

组  成 黄连(炒)、芍药(炒)、栀子(炒)、枳壳(去瓤)、陈皮、厚朴(去皮)、香附、川芎各3克,木香(另研)、砂仁、茴香各1.5克,甘草1克。

用  法 引用生姜1片,水煎服。

功  能 清热止痛。

主  治 腹痛,热痛,有时痛,有时停,脉数。

特别提示 痛甚,疼痛不止加延胡索、乳香。

药方9 

方  名 椒梅汤

组  成 乌梅、花椒、槟榔、枳实、木香(另研)、香附、砂仁、川楝子(去核)、肉桂、厚朴、干姜、甘草各等份。

用  法 引用生姜1片,水煎服。

功  能 杀虫止痛。

主  治 腹痛,有时痛,有时停,面白,唇红,是虫痛。

药方10 

方  名 枳实大黄汤

组  成 枳实、大黄、槟榔、厚朴各6克,木香(另研)1畅5克,甘草1克。

用  法 水煎服。

功  能 清热行气,止痛。

主  治 腹满痛,手不敢按压,是实痛,腹中积热,痛久不止,大便不通,烦渴,或食积疼痛,脉数。

药方11 

方  名 真方圣散子

组  成 罂粟壳(捣碎,醋炒黄色)90克,肉豆蔻(面裹煨,去面)、赤石脂、乌鱼骨(去皮)、甘草(炙黄)、丁香、诃子(皮)、干姜(炮

制)各30克。

用  法 上药共为细末,每次用水300毫升,加入乳香少许,

煎5~7沸,调药末6克,饭前,热服。

功  能 固养脾胃,温中,止腹痛。

主  治 脾胃受湿,中脘寒滞,心胸满闷,胁肋胀满,肠鸣,虚痞,小腹坚痛,脐下强硬;或大便不调,完谷不化,痢疾厚重,下利脓血,或大便如五色,或大便如鱼脑,或大便如豆汁,或有鲜血,或如烂肉,日夜无度,长时间不痊愈,嗜卧,倦怠,虚弱,肢体沉困,寒热时作。

药方12 

方  名 温寒止痛汤

组  成 川椒(炒)4.5克,桂枝(川)9克,炮姜3克,白豆蔻1.5克,艾叶(炭)3克,半夏(法)9克,木香6克,茯苓9克。

用  法 水煎服。

功  能 温其寒邪,以缓疼痛。

主  治 暑天过服寒凉饮食,寒湿阻遏,脾不运化,腹中阵阵疼痛,苔白淡腻滑润,两脉沉涩近迟。

呕 吐

呕吐是由于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所致的以饮食、痰涎等胃内之物从胃中上涌,自口而出为临床特征的一种病症。

药方1 

方  名 神效沉香散

组  成 真沉香6克,真麝香2畅5克,血竭、乳香各4.5克,缩砂仁、木香各6克,延胡索3克,没药1畅5克。

用  法 上药共为细末。糯米糊为丸,如弹子大,用辰砂4.5克为衣。反胃呕吐,饮食不通,烧酒磨服;男子腹痛,诸气作痛,产后血气攻心,用陈酒磨服;热气痛,葱汤嚼下;小儿天吊作痛,啼叫不已,葱汤磨服。

功  能 理气止呕。

主  治 男子反胃呕吐,饮食不通。此是胃脘寒痰结阻,诸医无效,屡试神验;腹痛,诸气作痛;小儿天吊作痛,啼叫不已。

特别提示 避免风寒暑湿之邪或秽浊之气侵袭,避免精神刺激,避免进食腥秽之物,不可暴饮暴食,忌食生冷、辛辣之品。呕吐剧烈者应卧床休息。

药方2 

方  名 加味藿香正气丸

组  成 藿香、香薷、苏叶、白术、陈皮、赤茯苓、薄荷、厚朴、枳壳各120克,川芎、黄芩、羌活、木通、桔梗、白芷、前胡、天花粉、连翘、栀子(炒)、玄参、甘草各60克,半夏30克。

用  法 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次服用1丸,每日进2~3丸,用淡姜汤送下。有火者,用白开水送下;过食生冷,因寒腹痛,用鲜姜数片煎汤送下。

功  能 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主  治 外邪犯胃型。四时不正之气,风寒时气,山岚瘴气,雨湿蒸气;或中寒腹痛吐利,中寒胃气吐泻,中湿身重泄泻;或不服水土,脾胃不和,饮食停滞,复感外寒,头疼憎寒;或吐逆,呕秽,恶心,胸膈痞闷;或发热无汗,秋夏霍乱吐泻,饮水不欲思食等症。

特别提示 同药方1。

药方3 

方  名 紫朴丸

组  成 紫朴(炙)45克,山楂、莱菔子各60克,三棱、莪术各30克,枳实(炒)、连翘、青皮(炒)、陈皮各45克,细辛30克。

用  法 上药共研极细面,炼蜜为丸,重4.5克,每次2丸,用白开水送下。

功  能 燥湿散满以运脾,行气导滞而除胀。

主  治 呕吐烦闷、暑瘟、霍乱、食气壅盛、腹痛、大便不通等症。

特别提示 同药方1。

药方4 

方  名 加减古方五汁饮

组  成 蜜柑(去皮、子)2个,鲜藕(去皮、节)120克,荸荠(去皮)20个,青果(去核)20个,生姜(去皮)1薄片。

用  法 上药共捣如泥,用布拧汁,随时饮之。

功  能 温经止呕,清肺利咽,生津解毒。

主  治 霍乱吐泻,烦渴咳嗽,咽肿目赤,纳呆等症。

特别提示 同药方1。

药方5 

方  名 六和汤

组  成 香薷、厚朴(制)各4.5克,扁豆9克,茯苓、半夏(制)各4.5克,杏仁(去皮)6克,人参2.5克,藿香4.5克,砂仁(炒)2.5克,木瓜9克,甘草1.5克,生姜3片,大枣4枚。

用  法 水煎,去渣,温服。

功  能 调中去暑。

主  治 暑伤脾胃,挟湿,运化不利,吐泻交作,或痢疾,脉虚。

药方6 

方  名 大顺汤

组  成 干姜、桂枝各45克,杏仁(去皮)60克,甘草45克。

用  法 上药为散,每次9克,水煎,冷服。

功  能 散寒止呕。

主  治 避暑时,食用冷饮,寒邪侵袭入里,肺胃受伤,呕吐,咳嗽,脉紧。

药方7 

方  名 广济槟榔散

组  成 槟榔、人参各2克,茯苓2畅5克,陈皮、荜拨各2克。

用  法 上药捣碎为散,取生姜汁1滴拌药,晨起空腹,每日1次。

功  能 益气行气,止酸。

主  治 吐酸水,每次吃饭后,即发作。

药方8 

方  名 平胃丸

组  成 半夏(焙)、沉香各30克,肉豆蔻(去皮)、槟榔各2个,陈皮(青,汤浸,去白,焙)、木香、丁香各15克,麝香(别研)1.5克。

用  法 上药共为细末,用大枣肉与糯米粥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阴干。每次服用3~5丸,用生姜汤送下。

功  能 行气祛痰。

主  治 脾胃气虚,呕吐,不消化。

药方9 

方  名 藿香安胃散

组  成 藿香30克,半夏(汤洗7次,焙干)、陈皮(去白)、厚朴(去粗皮,生姜汁制)各60克,苍术(米泔浸一夜,焙干)90克,甘草(炙)60克。

用  法 上药共为粗末,每次取15克,用水300毫升,加入生姜5片、大枣2枚,煎至200毫升,去渣,趁温饭前服用,每日3次。

功  能 止呕。

主  治 呕吐不止。

药方10 

方  名 枇杷叶散

组  成 枇杷叶(去毛)、陈皮(去白)各等份。

用  法 上药共为粗末,每次取15克,用水450毫升、生姜1片,煎至300毫升,去渣,温服。不拘时间服用,每日3次。

功  能 止呕。

主  治 脾胃气虚,呕吐。

药方11 

方  名 法制生姜散

组  成 生姜(切作片,用青盐掺过,再用白面拌,焙干用之)300克,桂枝(去粗皮)、青皮(去白)、陈皮(去瓤)、半夏(生姜制)、白术各30克,丁香、木香、荜澄茄各75克,砂仁、白豆蔻仁、白茯苓各45克,甘草(炙)、葛根各15克。

用  法 上药共为细末,每次3~6克。不拘时间服用,用温酒调下。

功  能 行气止呕。

主  治 饮酒过多,或饮食生冷食物,饮食停滞不下,呕吐,恶心,不想吃饭。

药方12 

方  名 三倍丸

组  成 半夏(生姜制)90克,青皮(去白)、木香各30克。

用  法 上药共为细末,用生姜汁、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用30丸,用生姜汤送下。不拘时间服用。

功  能 温中下气,祛痰止呕。

主  治 胸膈痞闷,呕吐,胁腹胀满。

药方13 

方  名 玉液散

组  成 半夏(洗7次)300克,生姜(去皮,细切)15克,陈粟米(拣净)30克。

用  法 上药共为细末,每次6克,用水300毫升、生姜3片,煎至200毫升,温服。不拘时间服用。

功  能 祛痰止呕。

主  治 胃虚,有痰,呕吐,咳嗽,不思饮食,烦躁,恶心。

药方14 

方  名 消饮白术丸

组  成 半夏60克,白术、干姜(炒)各90克,枳壳(麸炒)120克。

用  法 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用30丸,用温米汤送下。

功  能 行气祛痰。

主  治 痰癖,饮酒后,痰饮停滞,积聚,呕吐。

药方15 

方  名 化痰铁刷丸

组  成 白附子(炮)、天南星(炮)、半夏(汤洗)、白矾(生)各15克,寒水石(烧)30克,生姜(干)22克,硇砂、轻粉各3克,皂角(去皮、子)30克。

用  法 上药共为细末,水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用20~30丸,饭后用生姜汤送下。

功  能 化痰堕痰,止嗽定喘。

主  治 男子,妇人,风痰,酒痰,茶痰,食痰,气痰,一切痰逆呕吐,痰厥头痛,头目眩晕,肺痿,声音如拽锯。

呃 逆

呃逆是指胃气上逆动膈,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止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呃逆古称“哕”,又称“哕逆”。呃逆的主要表现是喉间呃呃连声,声音短促,频频发出,病人不能自制。

药方1 

方  名 秘传噎膈膏

组  成 人乳、牛乳、蔗叶、梨汁、芦根汁、龙眼肉(浓汁)、人参(浓汁)、姜汁各少许。

用  法 隔汤熬成膏,下炼蜜。徐徐频服,效如仙丹。

功  能 和中止呃。

主  治 呃逆,反胃。

特别提示 保持精神舒畅,避免过喜、暴怒等情志刺激;注意避免外邪侵袭;饮食宜清淡,忌食生冷、辛辣,避免饥饱失常,发作时应进食易消化食物。

药方2 

方  名 丁香柿蒂汤

组  成 丁香、柿蒂各6克,人参3克,生姜5片。

用  法 水煎服。

功  能 祛寒止呃。

主  治 寒呃。

药方3 

方  名 小柴胡汤

组  成 柴胡、黄芩、栀子、柿蒂、陈皮、砂仁、半夏(姜汁炒)、竹茹各3克,藿香2.5克,沉香、木香各1克,茴香1.5克,甘草1克。

用  法 引用姜1片、乌梅1个,水煎,加入磨沉香、木香,温服。

功  能 清热,行气,止呃。

主  治 发热,烦渴,呃逆,脉数。

噎 膈

噎膈是由于食管干涩,食管、贲门狭窄所致的以咽下食物梗塞不顺,甚则食物不能下咽到胃,食入即吐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症。噎即梗塞,指吞咽食物时梗塞不顺;膈即格拒,指食管阻塞,食物不能下咽到胃,食入即吐。噎属噎膈之轻证,可以单独为病,亦可为膈的

前期表现,故临床统称为噎膈。

药方1 

方  名 崔氏方

组  成 半夏、人参各180克,生姜30克,陈皮60克,牛涎1升,春杵头糠(绵裹)1升,厚朴(炙)60克,羚羊角(削)90克。

用  法 上药用水8升,煮取3升,分3次温服。顿服。

功  能 行气和胃。

主  治 吃完即吐,或早上吃的饭,晚上呕吐出,或噎膈,不思饮食,消瘦。

药方2 

方  名 新制通幽汤

组  成 当归、桃仁、苏子各9克,桔梗1克,香附4畅5克,红花2克,陈皮4.5克,牡丹皮4.5克,韭汁(磨入槟榔汁11匙服)1杯。

用  法 把前8味药水煎,去渣,冲韭汁服用。

功  能 润燥开结,活血理气。

主  治 血结,津少,不能濡润胃脘,成为噎膈,肠胃干燥,自觉气向上冲,饮食不下,脉涩滞。

药方3 

方  名 顺气和中汤

组  成 陈皮(盐水浸炒)3克,半夏(姜汁炒)、茯苓(去皮)各2克,白术(去芦,土炒)2畅5克,枳实(麸炒)1畅5克,香附(醋浸炒)3克,砂仁(炒)1克,黄连(姜汁和猪胆汁拌炒)2克,栀子(姜汁炒黑)3克,神曲(炒)2克,甘草(炙)1克。

用  法 引用生姜3片、长流水,加入胶泥,搅拌,用澄清水300毫升,煎至200毫升,加入竹沥、童便、姜汁,不拘服用时间,慢慢温服。

功  能 行气和胃。

主  治 呕吐,反胃,嘈杂,泛酸,痞闷,噎膈,心腹刺痛,恶心,吐痰。

特别提示 气虚加黄芪、人参各2.5克;血虚加当归2克、川芎1.5克;气恼或气不舒畅加乌药1.5克、木香1克;胸膈满闷加炒莱菔子2克;心下嘈杂、烧心加吴茱萸1克,加倍黄连、白术用量;呕吐加藿香梗。

药方4 

方  名 槟榔枳壳丸

组  成 莪术、三棱、木香、白芍药、鳖甲各15克,白术、人参各30克,当归7.5克。

用  法 上药共为细末,用醋、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用50~60丸,饭后用生姜汤送下。

功  能 补气行气。

主  治 胸膈噎塞,胁腹胀满,心下痞痛,大小便不利,一切气滞之病。

药方5 

方  名 木香通气饮子

组  成 青皮(去白)、木香、槟榔、陈皮(去白)各15克,白芷7.5克,莱菔子(炒)15克,藿香叶30克,甘草(炒)、人参各15克,枳壳(麸炒,去瓤)15克。

用  法 上药共为细末。每次9克,用水300毫升,煎至250毫升,去渣,温服。不拘服用时间。

功  能 行气消食。

主  治 一切气病,噎塞,饮食不下。

药方6 

方  名 治噎食倒食反胃方

组  成 当归、白芍药、熟地黄、茯苓各30克,甘草(生)15克,牛膝30克,核桃肉(净)、马缨花(五更趁有露水时采取,阴干去蒂净)各120克。

用  法 用黄米糖1000克,不要味酸的,沙罐1个,将药放进罐内,再加入干烧酒5000克,隔汤煮一炷香左右,然后埋于地下。7日后取出,服用时不拘冷热,每次服用4~5匙,饭前服用,临睡前服用也可以。药渣再加干烧酒2500克,黄米糖500克,按照前法埋于地下7日,取出后服用。

功  能 补血通下。

主  治 噎膈,反胃,大便干燥,胸膈疼痛。

特别提示 此方重用马缨花,但此药很少见于古代本草学著作。此花为杜鹃花科植物,马缨杜鹃之花。云贵民间用于清热拔毒,止血调经。

药方7 

方  名 治噎膈膏方

组  成 甘蔗汁(冰糖)60克,藕汁、梨汁、甘酒酿、人乳、牛乳、萝卜汁、童便各60克。

用  法 用文武火慢熬至120克,加白蜂蜜30克成膏。每次服用2匙,加元明粉0.3克,轻者用莲子20粒煎汤,重者用人参1.5克煎汤,调服。不拘服用时间。

功  能 补养通腑。

主  治 噎膈,饮食难以咽下,或大便像羊粪一样。

药方8 

方  名 治噎食反胃七宝散

组  成 朱砂3克,麝香1.5克,松香3克,牛黄、狗宝各1.5克,赤石脂6克,沉香3克。

用  法 上药共为细末,用煨姜1片、大枣肉3枚煎浓汤,送服药末0.6克。每日早、午、晚服用。

功  能 通下。

主  治 噎膈,反胃,饮食咽之即吐,或大便微溏。

特别提示 狗宝即狗的胃结石,又称为狗结石,含碳酸钙、碳酸镁、磷酸镁等,《本草纲目》记载其治疗噎食及痈疽恶疮。

药方9 

方  名 益气温阳汤

组  成 人参(吉林)9克,丁香(公)1畅5克,干姜6克,附子(淡,先煎)9克,川椒(炒)3克,半夏、茯苓、熟地黄各9克,肉桂(研冲)3克。

用  法 水煎服。

功  能 益气温阳,助其真火。

主  治 久病中阳不足,早上的饭晚上呕吐出,完谷不化,面色萎黄,消瘦,脉沉迟无力。

泄 泻

泄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临床特征的一种脾胃肠病症。泄与泻在病情上有一定区别,粪出少而势缓,若漏泄之状者为泄;粪大出而势直无阻,若倾泻之状者为泻,然近代多泄、泻并称,统称为泄泻。泄泻以大便清稀为临床特征,或大便次数

增多,粪质清稀;或便次不多,但粪质清稀,甚至如水状;或大便清薄,完谷不化,便中无脓血。泄泻之量或多或少,泄泻之势或缓或急。常兼有脘腹不适,腹胀腹痛肠鸣,食少纳呆,小便不利等症状。起病或缓或急,常有反复发作史。

药方1 

方  名 六一散

组  成 滑石3000克,甘草500克。

用  法 上药共研细末,每次9~18克。

功  能 清暑利湿。

主  治 湿热泄泻型。症见小便不利,中暑身热,烦渴饮水,霍乱吐泻;又能外敷痱子,热毒并治。

特别提示 若阴虚,内无湿热,或小便清长者忌用。平时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饮生水,不食生冷瓜果;居住处冷暖适宜;并可结合食物健脾益胃。对急性泄泻患者嘱其每次大便后用软纸轻轻擦拭肛门并用温水清洗,以免肛门发生感染,黏膜溃破。对重度泄泻者,应注意防止津液亏损,及时补充体液。泄泻痊愈后还应注意饮食调养、精神调养和体育锻炼,防止复发。

药方2 

方  名 参苓白术丸

组  成 人参6克,茯苓、白术、扁豆、薏苡仁、山药各15克,陈皮9克,缩砂仁、桔梗各6克,甘草3克,莲子肉15克。

用  法 上药共研细末,水泛为丸。每次服用3克或6克,早、晚2次,用米汤送下,白开水亦可。

功  能 健脾益气。

主  治 脾虚泄泻型。症见脾胃虚弱,饮食不甘,形体瘦弱,面色萎黄,四肢无力,大便不调,久泻久痢,一切脾虚胃弱之症。

特别提示 忌生冷、油腻、糖食、炒面、难消化之物。

药方3 

方  名 四神丸

组  成 补骨脂120克,五味子、肉豆蔻各60克,吴茱萸30克。

用  法 上药共研细末,水泛为丸。每次服用3克或4.5克,空腹用淡盐汤送下,淡姜汤亦可。早、晚各进1次。

用  法 温补脾肾,固摄止泻。

主  治 肾虚泄泻型。症见脾胃虚弱,大便不实,不思饮食,食入即泻,水谷不化,下元虚冷,滑脱肠鸣肚胀,四肢无力,瘦弱面黄;或经年痢疾腹痛;或肾虚泄泻,清晨溏泻,每日不止,经年不愈者。

特别提示 平时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饮生水,不食生冷瓜果;居住处冷暖适宜;并可结合食物健脾益胃。对急性泄泻患者嘱其每次大便后用软纸轻轻擦拭肛门并用温水清洗,以免肛门发生感染,黏膜溃破。对重度泄泻者,应注意防止津液亏损,及时补充体液。泄泻痊愈后还应注意饮食调养、精神调养和体育锻炼,防止复发。

药方4 

方  名 四君合四神加减方

组  成 党参、白术(土炒)各3克,补骨脂(炒)4.5克,茯苓3克,肉豆蔻(煨去油)2.5克,吴茱萸(炒)、柴胡(醋)各1克,五味子(炙)2克。

用  法 共研细末,合枣泥为丸,重4畅5克。每早、晚各服1丸,用姜汤送下。

功  能 温补脾肾,涩肠止泻。

主  治 溏泻不愈,消化功能失调,食少乏力;对于不论慢性肠炎、肠结核、慢性痢疾而表现脾肾虚寒者,均相宜。

特别提示 注意饮食调治,忌生冷、油腻、辛辣等食物。

药方5 

方  名 治鸡鸣泻方

组  成 米壳6克,山楂、焦山楂各3克。

用  法 水煎,引用白糖水,温服。

功  能 涩肠止痛,敛肺止咳。

主  治 久痢,久泻,久咳,脱肛,胃脘或筋骨痛等。

特别提示 注意饮食调治,忌生冷、油腻、辛辣食物,吃易消化的食物。又一方用人参12克,枸杞子15克,肉桂12克,紫油桂(打碎)4.5克,干酒(蒸)适量。

药方6 

方  名 治腹泻方

组  成 泽泻、白术(土炒)9克,吴茱萸3克,橘络9克,竹茹6克,猪苓9克,生杭芍药15克,黄连(研)2克。

用  法 水煎,温服。

功  能 健脾利湿,和中止呕。

主  治 热泻,热痢,并有呕吐症状。

特别提示 同药方4。

药方7 

方  名 香茸丸

组  成 香茸(酥炙黄)、肉豆蔻(煨)各30克,麝香(另研)3克。

用  法 上药共为细末,用陈米饭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用50丸,空腹用米汤送下。

功  能 温补,止泻。

主  治 饮酒过多,形成酒泻,纳少。

药方8 

方  名 五味子汤

组  成 五味子(焙)90克,吴茱萸(醋泡炒)30克。

用  法 上药为散,用米汤调化,温服。每次服用9克。

功  能 和肝健脾。

主  治 肾虚,肝旺,腹痛,泄泻,五更时候发作,名为五更泻,脉弱。

特别提示 加吴茱萸、补骨脂为四神丸,治疗肾水衰弱,脾土虚弱的泄泻尤佳。

药方9 

方  名 戊己丸

组  成 黄连(酒炒)45克,白芍药(酒炒)90克,吴茱萸(醋泡炒)45克。

用  法 上药共为细末,用飞罗钙糊为丸,每次用米汤送下9

克。

功  能 补火厚肠。

主  治 脏腑受寒,真阳之气不能行使布护的职责,腹痛,泄泻不止,脉紧。

药方10 

方  名 春泽汤

组  成 人参、肉桂(去皮)各4。5克,白术(炒)9克,泽泻、茯苓、猪苓各4.5克,甘草(炙)1.5克。

用  法 水煎,去渣,温服。

功  能 补土生金。

主  治 脾肺气虚,不能运化水湿,寒湿停滞,小便不利,泄泻不止,脉弱。

药方11 

方  名 真人养脏汤

组  成 人参4.5克,白术(炒)9克,肉桂(去皮)4.5克,肉豆蔻(糯粉包煨)3克,白芍药(酒炒)4畅5克,诃子(炒)90克,木香(煨)3克,罂粟壳(炒)90克,炙甘草3克。

用  法 水煎,去渣,温服。

功  能 补虚涩脱。

主  治 泄泻病久,肛门有下坠感,腹部疼痛,脉软。

特别提示 虚寒加附子、炮姜;血虚加糯粉炒的黄明胶;脱肛加乌梅、五味子。

药方12 

方  名 胃风汤

组  成 当归、川芎、白芍药(炒)、人参、白术(去芦)、茯苓(去皮)、肉桂各等份。

用  法 用粟米1撮,水煎,温服。

功  能 补气养血。

主  治 肠胃虚弱,冷风乘虚而入,水谷不化,泄泻,腹部满闷,腹痛,肠鸣,或肠胃受湿毒侵袭,大便如豆汁,或大便带血。

药方13 

方  名 八仙糕

组  成 枳实(去瓤,麸炒)、白术(陈壁土炒)各120克,茯苓(去皮)、陈皮(炒)各60克,山药120克,莲子肉(去心、皮)、山楂(去核)60克,楝参(气盛者砂仁30克代之)30克。

用  法 上药共为细末,用白粳米5升、糯米1畅5升,共研细粉,用蜜1500克加入药末内,和匀。和做糕的方法一样,先在笼中划成小块,蒸熟,取出烘干,放在瓦罐里封口收藏。每次取3~5片吃,然后用白开水漱口。

功  能 理脾胃,消饮食。

主  治 脾胃虚弱,泄泻不止,最适合老人及小孩。

药方14 

方  名 木香调中丸

组  成 木香、青皮(去白)、陈皮(去白)、肉豆蔻(面裹,煨熟)、三棱(炮)、诃子(皮)、草豆蔻各30克。

用  法 上药共为细末,用水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用60丸,饭前用热米汤送下。

功  能 行气收涩。

主  治 饮食不调,肠胃受伤,泄泻,完谷不化,心腹疼痛,两胁胀满,腹中雷鸣,不思饮食,或下脓血,或小便黄。

药方15 

方  名 二神丸

组  成 补骨脂(炒)120克,肉豆蔻(生)30克。

用  法 上药共为细末,用大肥枣49枚,生姜120克,细切,同煮至枣烂,去姜,取枣剥去皮核,用肉研为膏,加入前药,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用30丸,用盐汤送下。

功  能 补益止泻。

主  治 脾胃虚弱,完全不进饮食,泄泻,完谷不化。

药方16 

方  名 大圣散

组  成 益智仁(连皮,炒)、川乌头(炮裂,去皮脐)、陈皮(汤浸,去白)各30克,干姜(炮裂)15克,茴香(炒)22.5克,甘草(炒)7.5克。

用  法 上药共为细末,均分为10份,每次取2份,用水300毫升,加入盐1捻,煎至200毫升,去渣,饭前热服。

功  能 补虚散寒。

主  治 脾胃虚寒,心腹闷痛,泄泻,肠鸣,绞痛。

药方17 

方  名 疏解化饮汤

组  成 柴胡3克,半夏6克,茯苓9克,陈皮、厚朴各6克,泽泻、白术各9克,朱砂3克。

用  法 引用生姜3片,水煎,去渣,温服。

功  能 疏散风寒,清热化饮。

主  治 泄泻。

特别提示 忌凉物,注意保暖。

便 秘

便秘是指由于大肠传导功能失常导致的以大便排出困难,排便时间或排便间隔时间延长为临床特征的一种大肠病症。本病主要临床特征为大便排出困难,排便时间或排便间隔时间延长,粪质多干硬。

药方1 

方  名 清火凉膈丸

组  成 桔梗、连翘、黄芩、栀子、升麻、葛根、防风、白芍药、薄荷、荆芥、石膏各90克,甘草、黄连、大黄各30克,玄参、黄柏、天花粉、生地黄各60克。

用  法 上药共研细末,水泛为丸。每次服用3克或6克,早、晚用清茶送下。

功  能 泻火通便,清上泻下。

主  治 肠胃积热型。五脏实火,六经积热,烦躁作渴,口舌生疮,小便赤,大便结,头面长生热毒,咽喉肿痛,牙龈出血,胃火牙痛,暴发火眼,热嗽痰实,并酒毒滞火,胸膈不开,一切实毒有余之火。

特别提示 孕妇勿服。清淡饮食,保持心情舒畅,增加体力活动,注意饮食调节,养成每日解大便的习惯。

药方2 

方  名 当归龙荟丸

组  成 当归、龙胆草、栀子、黄连、黄柏、黄芩各30克,大黄、青黛、芦荟各15克,木香6克,麝香1.5克。

用  法 上药共研细末,水泛为丸。每次服用2克,空腹用淡姜汤送下,用白开水亦可。

功  能 清泻肝胆实火。

主  治 肠胃积热型。内有湿热,两胁痛甚,胀满不食,大便秘结,小便赤涩。

特别提示 孕妇、体弱者、虚证者勿服。

药方3 

方  名 大便秘结方

组  成 杏仁、松子仁、大麻子仁、柏子仁各9克。

用  法 上药共捣烂,开水冲,盖片刻,当茶饮。

功  能 润肠通便。

主  治 阴虚、老年津枯液少之便秘。

特别提示 清淡饮食,忌辛辣、烟酒,注意每日多饮水。

药方4 

方  名 导水丸

组  成 大黄、牵牛子各90克,黄芩45克,滑石60克。

用  法 上药共为细末,用米汤为丸。每次用沸汤化下9克,无效就再服用。

功  能 荡涤湿热。

主  治 湿热内郁,三焦之气不能运化,大便不通,小便闭塞,壮实的病人,脉沉数有力。

药方5 

方  名 脾约麻仁丸

组  成 火麻仁90克,白芍药(酒炒)45克,厚朴(制)30克,杏仁(不去尖)60克,枳实(炒)30克,大黄60克。

用  法 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次用温水服下9克。

功  能 润燥破结通闭。

主  治 脾虚,液少,不能制约胃肠,导致胃强脾弱,大便燥结不通,血液干燥,脉结。

药方6 

方  名 苁蓉丸

组  成 肉苁蓉240克,沉香45克。

用  法 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次用米汤送下9克。

功  能 温肾降逆。

主  治 肾脏虚寒,血液干燥,气逆于上,传送失职,大便秘结不通,脉涩。

药方7 

方  名 益血丹

组  成 熟地黄、当归各240克。

用  法 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次细嚼9克或15克,用温酒送下。

功  能 养血滋营。

主  治 亡血,不能滋养肠胃,大便燥结不通,脉虚。

药方8 

方  名 黄芪汤

组  成 黄芪(蜜炙)240克,陈皮120克。

用  法 上药共为细末,用麻子仁适量,研烂,取汁,加入白蜜

60克,用微火煎沸,调服9克。

功  能 补气化气。

主  治 中气虚弱,不能运化精微向四处布散,大便秘结不

通,脉软微涩。

药方9 

方  名 四顺清凉饮

组  成 大黄、当归各9克,赤芍药、甘草(炙)4.5克。

用  法 水煎,去渣,温服。

功  能 通闭活血。

主  治 热结于肠内,血行不畅,大便秘结,脉实。

药方10 

方  名 润肠丸

组  成 威灵仙蓉45克,郁李仁(去皮)15克,木香6克,枳实(麸炒)7.5克,火麻仁22.5克,槟榔9克,人参7.5克。

用  法 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30~50丸,用生姜汤送下。饭后、临睡前服用。

功  能 消食下气,祛风润燥。

主  治 津液耗伤,大便秘结,下焦气滞。

黄 疸

黄疸是由于感受湿热疫毒等外邪,导致湿浊阻滞,脾胃肝胆功能失调,胆液不循常道,随血泛溢引起的以目黄、身黄、尿黄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肝胆病症。本病的证候特征是目黄、身黄、小便黄,其中以目黄为主要特征。

药方1 

方  名 茯苓渗湿汤

组  成 茵陈9克,茯苓6克,白术(炒)、猪苓、泽泻、黄连各4.5克,栀子(炒)3克,葛根、防己、秦艽、陈皮各4.5克,灯心草数根。

用  法 水煎,去渣,温服。

功  能 清热渗湿。

主  治 湿热伤脾,不能运化,郁而发黄,黄疸,口渴,小便难解,脉数。

药方2 

方  名 平胃渗湿汤

组  成 苍术(炒)、厚朴(制)、猪苓各4.5克,茯苓9克,木香、陈皮各4.5克,苍耳子(炒)9克,泽泻4.5克,甘草1.5克,茵陈9克。

用  法 水煎,去渣,温服。

功  能 调中渗湿。

主  治 气滞,湿阻,不能输化,大便泄泻,小便不利,黄疸,脉缓涩。

药方3 

方  名 加味五苓散

组  成 白术(炒)、厚朴(制)、干姜(炒)、猪苓各45克,茯苓90克,泽泻、肉桂(去皮)各45克。

用  法 上药为散,每次水煎9克,加入茵陈4畅5克,去渣,温服。

功  能 温中渗湿。

主  治 寒湿内滞,脾弱,不能健运,黄疸,腹中满闷,疼痛不止,脉紧细。

药方4 

方  名 加味地黄丸

组  成 熟地黄150克,苍术(炒)30克,山萸肉、泽泻各45克,山药(炒)、茯神(去木)各90克,白术、牡丹皮、黄柏(盐水炒)各45克。

用  法 上药共为细末,加茵陈90克,煎浓汁,为丸。空腹,每次用米汤送下9克。

功  能 补脾肾,化湿热。

主  治 房劳过度,伤及脾肾,湿热不化,积久不消,发为虚疸,脉细数。

药方5 

方  名 栀子大黄汤

组  成 栀子、淡豆豉各4.5克,大黄9克,枳实4.5克。

用  法 水煎,去渣,温服。

功  能 攻热散火。

主  治 湿热不消,积于胃中,黄疸,心中热痛,称之为酒疸,脉实数。

药方6 

方  名 枣矾丸

组  成 苍术(炒)、厚朴(制)各30克,甘草9克,陈皮30克。

用  法 上药共为细末,加面裹烧红的皂矾30克,煮大枣肉糊为丸,每次用神曲汤送下9克。

功  能 强脾平胃。

主  治 食积内滞,湿热不消,黄疸,脉沉。

特别提示 少饮食膏粱厚味,服用后食用谷食,防止呕吐。

药方7 

方  名 大黄附子汤

组  成 大黄9克,附子(炮)4。5克,细辛1克。

用  法 水煎,去渣,温服。

功  能 扶阳,泻湿热。

主  治 阳虚,湿伏,湿中生热,郁而不化,腹满,大便秘结,两脚发冷,口干,由于冷热相搏而发为黄疸,脉沉数。

胁 痛

胁痛是以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肝胆病症。胁,指侧胸部,为腋以下至第十二肋骨部位的统称。

药方1 

方  名 加味龙胆泻肝丸

组  成 当归9克,杭白芍药(生)、生地黄各15克,炒栀子、龙胆草(酒)、柴胡(醋)各9克,香附(炙)12克,姜黄(片)9克,木通、泽泻各4.5克,车前子6克,桔梗、桑枝各9克,甘草3克。

用  法 上药共研细面,炼蜜为丸,如绿豆粒大。每次4.5克,用白开水送下。

功  能 泻火止痛。

主  治 肝经实火所致之胁痛、口苦、目赤、耳聋等症,并治肝经湿热下注之小便淋浊、阴痒、妇女带下等病。现代药理研究对多种炎症性病有效,如急性结膜炎、急性中耳炎、急性胆囊炎、急性尿路感染、急性盆腔炎、带状疱疹、高血压病表现为肝热上冲者皆有效。

特别提示 饮食清淡,忌恼怒。

药方2 

方  名 调肝和血丸

组  成 当归24克,白芍药15克,柴胡(醋)9克,香附12克,薄荷9克,牡丹皮12克,栀子(炒)、郁金各9克,大黄(炭)12克,犀角4.5克,生地黄18克,青皮6克。

用  法 上药共研细末,水打成丸,如绿豆粒大。

功  能 疏肝解郁,和血行气止痛。

主  治 肝郁血虚,而又热在血分者颇相宜。

特别提示 注意情绪调理,畅情志。

药方3 

方  名 调肝舒筋软坚丸

组  成 生地黄18克,赤芍药、香附(炙)、青皮(子,研)各12克,郁金(研)18克,延胡索(炙)12克,没药、海藻各9克,夏枯草15克,薄荷6克,菊花9克。

用  法 上药共研细面,水泛为丸,如绿豆粒大。每次服用4.5克,用白开水送下。

功  能 滋肾舒肝,理气活血,解郁软坚。

主  治 两胁疼痛,腰痛滑泄,打嗝嗳气,心下痞满不舒。

特别提示 同药方2。

药方4 

方  名 和肝益肾饮

组  成 石菖蒲3克,木瓜(盐炒)6克,路路通(研)5个,木香1.5克,焦三仙、菊花各3克,菟丝饼9克,白芍药6克,灯心草1根。

用  法 水煎,温服。

功  能 疏肝理气,益肾固精,健脾清心。

主  治 胁痛,滑泄,饮食不香。

特别提示 注意情绪调理,畅情志,忌恼怒。

药方5 

方  名 推气散

组  成 姜黄(片子)、枳壳(炒)、肉桂(去皮)各30克,甘草15克。

用  法 上药为散,引用姜、大枣,水煎2~3次,去渣,温服。

功  能 化气平肝。

主  治 脾肺气郁,不能运化精微四布,右胁胀满,疼痛不止,脉弦滞。

特别提示 同药方4。

药方6 

方  名 青娥丸

组  成 杜仲(盐水炒)、补骨脂(盐水炒)各90克,核桃肉(焙)180克。

用  法 上药共为细末,用青盐汁捣丸,每次用淡盐汤送下9克。

功  能 补肾养肝。

主  治 肾脏虚衰,不能上荣肝木,则肝木缺乏生长的源泉,

腰痛,牵引到胁部,脉虚。

特别提示 同药方4。

药方7 

方  名 香橘汤

组  成 香附(醋炒)9克,陈皮、半夏各4畅5克,甘草(炙)1.5克,生姜3片,大枣5枚。

用  法 水煎,去渣,温服。

功  能 缓肝调气。

主  治 恼怒伤肝,肝气郁滞,胁痛不止,脉沉弦。

特别提示 同药方4。

药方8 

方  名 当归龙荟丸

组  成 当归、龙胆草、栀子、黄连、大黄(酒浸湿,火煅)、芦荟、青黛、柴胡各15克,木香7.5克,麝香(另研)1.5克,青皮(去瓤,醋炒)30克。

用  法 上药共为细末,用神曲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20丸,用姜汤送下。

功  能 清热祛湿,行气止痛。

主  治 肝火盛,内有湿热,两胁痛甚。

特别提示 同药方4。

药方9 

方  名 平肝流气饮

组  成 当归(酒洗)3克,白芍药(酒洗)1克,川芎2克,陈皮(盐汤洗)、茯苓(去皮)各3克,半夏(姜制)、青皮(醋炒)各5克,黄连(酒炒)2.5克,柴胡2克,香附(童便浸,炒)2.5克,甘草(炙,去皮)1克,吴茱萸(煮3次,去水,炒)1克。

用  法 用姜3片,水煎,空腹,热服。

功  能 行气止痛。

主  治 胁痛,小腹绕脐痛,疝气。

特别提示 同药方4。

药方10 

方  名 养血揉肝汤

组  成 熟地黄24克,鳖甲(炙)、法半夏、何首乌、茯神、木瓜、沙苑子、阿胶(烊化)、赤芍药、白芍药各9克。

用  法 水煎服。

功  能 养血揉肝,和络安神。

主  治 血虚,营阴不足,肝木失其营养,络脉不和,胸胁胀痛,自觉气短,乏力,面色萎黄不华,胁肋疼痛,按之则舒服。

特别提示 同药方4。

药方11 

方  名 清肝调中化饮方

组  成 香附(炙)12克,青皮9克,木香(研)、乌药各6克,沉香面(先煎)1.5克,羚羊角(先煎)4.5克,姜朴、独活、炒枳壳各9克,酒大黄6克,牛膝、川续断各9克。

用  法 水煎服。

功  能 疏肝理气,滋阴健脾。

主  治 两胁满闷,时作腹胀。

特别提示 忌气恼,保持情志舒畅。

鼓 胀

鼓胀系指肝病日久,肝脾肾功能失调,气滞、血瘀、水停于腹中所导致的以腹胀大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暴露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症。

药方1 

方  名 中满分消丸

组  成 厚朴、半夏、姜黄、枳实、陈皮、白术、黄连、知母、党参、黄芩、泽泻、猪苓、茯苓、砂仁各30克。

用  法 上药共研细末,用姜汁为丸。每次6克,早、晚用灯心草汤送下,用白开水亦可。

功  能 清热利湿,攻下逐水。

主  治 湿热蕴结型。症见腹大坚满,脘腹绷急,外坚内胀,指按,烦闷口苦,渴不欲饮,小便赤涩,大便秘结或溏,或有面目肌肤发黄,舌尖边红,苔黄腻或灰黑而润,脉弦数。

特别提示 忌食炒面、咸食。

药方2 

方  名 分消汤

组  成 苍术(米泔浸炒)、白术(去芦)、陈皮、厚朴(姜汁炒)、枳实(麸炒)各3克,砂仁2克,木香1克,香附、猪苓、泽泻、大腹皮各2.5克,茯苓3克。

用  法 引用生姜1片、灯心草1团,水煎服。

功  能 行气祛湿。

主  治 鼓胀,兼治脾虚,发肿,满饱闷。

特别提示 气急加沉香;肿胀加莱菔子;胁痛、面黑是气鼓,加青皮,去白术;胁满、小肠胀痛、身上有血丝缕是血鼓,加当归、芍药、红花、牡丹皮,去白术、茯苓;嗳气、泛酸、饱闷、腹胀是食鼓,加山楂、神曲、麦芽、莱菔子,去白术、茯苓;恶寒、手足厥冷、泻下清水是水鼓,加桂枝;胸腹胀满、有块如鼓者,是痞散成鼓,加山楂、神曲、半夏、青皮、当归、延胡索、鳖甲,去白术、茯苓、猪苓、泽泻。

药方3 

方  名 行湿补气养血汤

组  成 人参、白术(去芦)、茯苓、当归、川芎、白芍药各3克,苏梗、陈皮、厚朴(姜炒)、大腹皮、莱菔子(炒)、海金沙、木通各2.5克,木香、甘草(生)各1克。

用  法 引用生姜3片、枣1枚,水煎服。

功  能 补气养血,行湿。

主  治 气血虚弱,单腹鼓胀,浮肿。

特别提示 气虚,人参、白术、茯苓药量加倍;血虚,当归、川芎、白芍药量加倍;小便短少加猪苓、泽泻、滑石;服药后只有面和足的肿胀不消,其他部位的肿胀俱消退,这是阳明经气虚,白术、茯苓药量加倍。

药方4 

方  名 香朴汤

组  成 厚朴(姜炒)30克,大附子(炮去皮脐)22.5克,木香9克。

用  法 引用姜7片、大枣1枚,水煎服。

功  能 行气散寒。

主  治 老人,中寒,下虚,心腹膨胀,不思饮食,脉浮迟而弱。

特别提示 忌食生冷、刺激性食物。

水 肿

水肿是指因感受外邪,饮食失调,或劳倦过度等,使肺失宣降通调,脾失健运,肾失开合,膀胱气化失常,导致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临床特征的一类病症。水肿初起多从眼睑开始,继则延及头面、四肢、腹背,甚者肿遍全身,也有的水肿先从下肢足胫开始,然后波及于全身。

药方1 

方  名 白术散

组  成 白术3克,姜皮、陈皮、茯苓皮、大腹皮各1.5克。

用  法 上药共研为细末,用米汤送下。

功  能 健脾和胃,消肿。

主  治 水湿浸渍型水肿。

特别提示 水肿初期,应吃无盐饮食,待肿势渐退后,逐步改为低盐,最后恢复普通饮食。忌食辛辣、烟酒等刺激性物品。若因营养障碍而致肿者,不必过于强调忌盐。此外,尚需注意摄生,起居有时,预防感冒,不宜过度疲劳,尤应节制房事,以防消耗真元。

药方2 

方  名 木香流气饮

组  成 陈皮4克,青皮(去瓤)、香附、紫苏各3.5克,茯苓、木瓜、白术(去芦)、麦门冬、大黄各7.5克,白芷、枳壳(麸炒)各1克,草果、人参(去芦)各4.5克,桂枝、莪术、大腹皮、丁皮、槟榔、木香、沉香各1.5克,木通2克,甘草、半夏(姜汁炒)、厚朴(姜汁炒)各3.5克。

用  法 引用生姜3片、大枣1枚,水煎服。不拘服药时间,

热服。

功  能 调顺荣卫,流通血脉,快利三焦,安和五脏。

主  治 气滞不通,胸膈满闷,喘急,咳嗽,面目浮肿,四肢肿胀,大便秘结,小便短少,色黄;又治疗忧思太过,怔忡,风湿,喘急,结聚,肿痛,水肿。

药方3 

方  名 葶苈木香散

组  成 猪苓4畅5克,泽泻1.5克,白术、茯苓、桂枝、葶苈子各7.5克,木通、木香各15克,滑石90克,甘草15克。

用  法 上药共为细末,每次服用9克,用白开水调下。饭前服用。

功  能 下水湿,消肿胀,止泻,利小便。

主  治 湿热内外皆甚,水肿,腹胀,小便短少,色黄,大便泄泻。

药方4 

方  名 五皮饮

组  成 桑白皮、大腹皮、陈皮各4.5克,茯苓(皮)9克,生姜(皮)4.5克。

用  法 水煎,去渣,温服。

功  能 疏利湿热。

主  治 脾肺气滞,湿热泛滥,溢于皮肤,面目、四肢、遍体浮肿,脉弦。

药方5 

方  名 杏子汤

组  成 杏仁(去皮)9克,麻黄4.5克,甘草(炙)2.5克。

用  法 水煎,去渣,温服。

功  能 疏风降气。

主  治 风伤皮肤,水积络中,肺气不清,不能通调水道,浮肿,气喘,脉浮。

药方6 

方  名 蒲黄散

组  成 蒲黄240克,滑石120克。

用  法 上药为散,每次服用9克。

功  能 通经利窍。

主  治 血结经络,经气不能施化,腹痛,浮肿,脉沉涩微数。

药方7 

方  名 蟠桃丸

组  成 沉香、木香、乳香(箬上炙)、没药(箬上炙)各9克,琥珀3克或1.5克,白丑(生用,头末)、黑丑(用牙皂煎浓汁,浸半日,铺锅底,焙,一半生,一半熟,取出,研末)各24克,槟榔(一半生,一半用牙皂煎汁浸透,焙熟)30克。

用  法 上药共为细末,用牙皂水打稀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8克,晨起用砂糖煎汤送下。

功  能 行气消肿。

主  治 全身、头面、手足浮肿,腹部胀满、疼痛,上气喘急。

特别提示 书中记载是益国主秘传,有千金不传之妙。

药方8 

方  名 葶苈木香散

组  成 葶苈(微炒香)1克,木香1.5克,茯苓(去皮)、桂枝、猪苓(去皮)各3克,泽泻、木通、甘草各15克,白术30克,滑石90克。

用  法 上药共为细末,每次9克,用白开水调下。不拘服用时间。

功  能 清热祛湿。

主  治 内有湿热,水肿,腹胀,小便涩,色黄,大便泄泻,膝胫肿满。

药方9 

方  名 防己黄芪汤

组  成 防己120克,黄芪150克,甘草(炙)60克,白术90克。

用  法 上药共为粗末,每次取9克,用水450毫升,加入生姜3片、大枣1枚,煎至300毫升,去渣,稍热服用。不拘服用时间。

功  能 补气祛湿。

主  治 风湿相搏在皮肤,全身尽肿,四肢乏力,关节烦疼,有时自汗出,恶风,不想脱衣服,及治疗风水相搏,脚膝浮肿,上轻下肿,不能屈伸。

特别提示 服药后盖被,卧床,汗出即愈。

淋 证

淋证是指因饮食劳倦、湿热侵袭而致的以肾虚,膀胱湿热,气化失司为主要病机,以小便频急,滴沥不尽,尿道涩痛,小腹拘急,痛引腰腹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症。

药方1 

方  名 牡丹皮汤

组  成 牡丹皮6克,赤芍药、木通各3克,萆薢、天花粉、瞿麦各6克,泽泻4.5克,车前子6克,甘草1克。

用  法 引用薏苡仁60克,煎汤代水煎以上诸药,温服。

功  能 清热利湿,泄浊通淋。

主  治 热淋。湿热内蕴,移于下焦,小便浑浊作痛。

特别提示 增强体质,防止情志内伤,消除各种外邪入侵和湿热内生的有关因素,如忍尿、过食肥甘、纵欲过劳、外阴不洁、湿热丹毒等,是预防淋证发病及病情反复的重要方面。注意妊娠及产后卫生,对防止子淋、产后淋的发生有重要意义。积极治疗消渴、劳瘵等疾患,避免不必要的导尿及泌尿道器械操作,也可减少本病证的发生。淋证应多喝水,饮食宜清淡,忌肥腻香燥、辛辣之品;禁房事;注意适当休息,有助于早日恢复健康。

药方2 

方  名 清热化湿丸

组  成 党参18克,茯苓24克,泽泻、萆薢各18克,木通12克,牛膝、香附(炙)24克,甘草(梢)18克。

用  法 上药共研细面,炼蜜为丸,每丸重6克,用白开水送服。

功  能 清利湿热。

主  治 尿路感染,小便疼痛及带下等症。

特别提示 清淡饮食,畅情志。

药方3 

方  名 藕蜜煎

组  成 藕汁、白蜜各0畅5升,生地黄汁1升。

用  法 上药合在一起,用微火煎,每次空腹含半匙,慢慢咽下。

功  能 补益。

主  治 老人淋病,小便不利,疼痛、满闷至极,亦治血淋。

特别提示 忌趁热食用炙肉。

药方4 

方  名 瞿麦汤

组  成 瞿麦9克,黄芩、木通各4.5克,冬葵子、滑石、茅根、冬瓜子、竹叶各9克。

用  法 水煎,去渣,温服。

功  能 清利。

主  治 心经有蓄热,肺金受制约,不能通调水道,小便黄,短少,排解时疼痛,淋漓不止,脉数。

药方5 

方  名 立效散

组  成 瞿麦、栀子各180克,甘草(梢)90克。

用  法 上药为散,每次用木通汤送下9克。

功  能 泻热通淋。

主  治 热结于膀胱,津液不得施化,小便短少,排解时疼痛,淋漓不止,脉数。

药方6 

方  名 石苇散

组  成 石苇、冬葵子、瞿麦、滑石、车前子各90克。

用  法 上药为散,每次用白开水调下9克。

功  能 滑窍通淋。

主  治 湿热蕴结于膀胱,沙淋,小便短少,排解时疼痛,淋漓不止,脉沉数。

药方7 

方  名 加味葵子茯苓散

组  成 冬葵子、茯苓、滑石各90克,芒硝、甘草(梢)各45克,肉桂9克。

用  法 上药为散,每次用白开水送下9克。

功  能 涤热滑窍。

主  治 热蓄于腹中,阳明之气不能施化,石淋,小便短少,排解时疼痛,甚至点滴难出,脉沉。

药方8 

方  名 栝楼瞿麦散

组  成 栝楼(根)、瞿麦各90克,附子45克,茯苓、山药(炒)各90克。

用  法 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次服用9克。

功  能 补火降热。

主  治 淋病日久,阳虚,下焦之气不化,口渴,腹中常感觉寒冷,脉细数。

药方9 

方  名 三生益元散

组  成 滑石180克,甘草30克,朱砂18克。

用  法 上药为散,每次服用9克。用生柏叶9克、生藕节10枚、生车前子9克,用水浸后一同捣碎,绞成汁,调下散剂。

功  能 清暑凉血。

主  治 暑热伤及血室,膀胱之气不能施化,小便闭塞,血淋,短少,排解时疼痛,淋漓不止,脉芤涩数。

药方10 

方  名 抵圣散

组  成 槟榔(面包裹)9克,赤芍药30克。

用  法 上药共为粗末,每次9克,用水300毫升,煎至200毫升,去渣,温服。

功  能 行气止淋。

主  治 五淋。

药方11 

方  名 琥珀散

组  成 琥珀(研)、海金沙(研)、没药、蒲黄(研)各30克。

用  法 上药共为细末,每次9克,用浓煎萱草根汤调下。饭前服用,每日2次。

功  能 止痛,止血。

主  治 五淋,涩痛,小便有脓血。

癃 闭

癃闭是由于肾和膀胱气化失司导致的以排尿困难,全日总尿量明显减少,小便点滴而出,甚则闭塞不通为临床特征的一种病症。其中以小便不利,点滴而短少,病势较缓者称为“癃”;以小便闭塞,点滴全无,病热较急者称为“闭”。癃和闭虽有区别,但都是指排尿困难,只是轻重程度上的不同,因此多合称为癃闭。

药方1 

方  名 捻头散

组  成 延胡索、川楝子各等份。

用  法 上药共为细末,每次服用1.5~3克,用捻头汤(指汤中滴油数点)调下,量多少于之。饭前服。

功  能 行气利水。

主  治 小便不通。

特别提示 注意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保持心情舒畅;消除各种外邪入侵和湿热内生的有关因素,如忍尿、压迫会阴部、过食肥甘辛辣及饮酒、贪凉、纵欲过劳等;积极治疗淋证和水肿等疾患。

药方2 

方  名 五苓散

组  成 茯苓24克,白术12克,泽泻、猪苓各18克,紫油桂(去粗皮)2畅5克。

用  法 上药共研细面,每次3克,用焦三仙汤冲服。

功  能 健脾化湿,化气利水。

主  治 膀胱之气不畅,小便不通。

特别提示 注意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保持心情舒畅;消除各种外邪入侵和湿热内生的有关因素,如忍尿、压迫会阴部、过食肥甘辛辣及饮酒、贪凉、纵欲过劳等;积极治疗淋证和水肿等疾患。

药方3 

方  名 清热渗湿汤

组  成 黄连、苍术(炒)各3克,黄柏、白术(炒)、泽泻各4.5克,茯苓6克,甘草1.5克。

用  法 水煎,去渣,温服。

功  能 清热渗湿。

主  治 湿热伤脾,不能运化,口渴,小便不通,短少,面黄,浮肿,脉洪缓。

药方4 

方  名 利气散

组  成 木通90克,枳壳(炒)、陈皮、甘草(梢)各45克。

用  法 上药为散,每次用砂仁汤送下9克。

功  能 泻气通闭。

主  治 气滞不化,膀胱窍闭,小便不通,小腹满闷,脉沉涩。

药方5 

方  名 牛膝汤

组  成 牛膝、当归各9克,黄芩、琥珀各4.5克。

用  法 水煎,去渣,温服。

功  能 破瘀通窍。

主  治 血瘀膀胱,闭塞不通,小腹硬痛,小便不通,称之为血闭,脉涩数。

药方6 

方  名 六磨汤

组  成 槟榔9克,人参、枳壳、木香、乌药、沉香各4.5克。

用  法 熟水磨汁饮用。

功  能 养正行滞。

主  治 气虚,挟滞,气化不利,胸腹痞满,小便癃闭,脉沉濡

涩滞。

药方7 

方  名 通关丸

组  成 黄柏(酒洗焙干)、知母(酒洗焙干)各30克,肉桂3克。

用  法 上药共为细末,用熟水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次100丸,空腹用白开水送下。

功  能 清热通闭。

主  治 热在下焦血分,不渴,小便不通。

特别提示 服药后,顿足,使药物更好地向下行。

药方8 

方  名 清肺饮子

组  成 茯苓(去皮)4.5克,猪苓6克,泽泻3克,通草6克,灯心草、车前子(炒,另研)各3克,琥珀(另研)1.5克,萹蓄、木通、瞿麦各2克。

用  法 水煎,空腹,稍热服用。

功  能 清肺淡渗。

主  治 热邪在上焦肺,口渴,小便不利,

药方9 

方  名 木香灯草丸

组  成 木香、红花、灯心草各90克。

用  法 上药共为细末,用糯米粉酒打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次70丸,用温酒送下。饭前服用,每日3次。

功  能 行气活血。

主  治 小便涩滞,或不通。

药方10 

方  名 三黄石膏汤

组  成 黄连3克,黄芩6克,黄柏3克,石膏(生)9克,淡豆豉、淡竹叶各3克,甘草(生)2克。

用  法 引用灯心草165厘米(50寸),水煎服。

功  能 发汗,清热解毒。

主  治 内蓄热未清,复又因外感风邪,小便癃闭,身热,发热,口干,烦躁,舌上焦苔,神思昏愦,病势危急,脉虚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