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世锦:汇率是中国迈入人均GDP四万美元的关键

*汇率是中国迈入人均GDP四万美元的关键

在“十四五”规划中提了一个目标——到2035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那样以GDP衡量要多少呢?”长年研究宏观经济、产业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刘世锦算了一笔专业的经济账。发达经济体的入门门槛是人均GDP为1.7万美元至1.8万美元,平均水平为人均GDP为3-4万美元,美国是6万美元以上,中国目前人均GDP为1万美元,在未来15年内,我们要从1万美元跨到4万美元,才能到达中等发达国家水准,这当然还是静止比较,就是他国不发生巨大增长。如果要达到这个标准,在汇率不变的情况下,每年增长6%以上,15年后才能到葡萄牙水平;要增速在10%以上,才可能追赶到人均4万美元。“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中国已经过了高速发展阶段。”看GDP指数要考虑基数因素,刘世锦指出,2019年,GDP增长了6%,去除价格因素后,把新增量放在2000年,相当于增长了30%,放在2010年,相当于增长11%,“我们的增量相当于一个俄罗斯的经济总量。”因此,要到超过10%的增速是违背规律的。

“我们不用悲观,因为还有汇率这个变量。”刘世锦引证宾夕法尼亚大学发布的PWT9.0数据库资料,2019年中国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人均GDP(以2011年为不变价)已经相当于日本1975年水平,德国1971年水平,数值为1.4682万美元。“日本在1975年到1991年这16年时间里发生了什么?”刘世锦给出一组数据:这16年间,日本GDP实际增长为4.4%,但日元兑换美元汇率平均年升值为5.1%。所以,实际GDP 累计增长为200%,汇率升值是220%。“这16年中,GDP增长贡献是47.5%,而汇率升值贡献为52.2%。”德国也是同样。GDP增长平均为2.3%,汇率增值为4.3%,实际GDP增长贡献是42%,汇率贡献是52.7%。

因此,从日德领先国家经验看,人均收入水平缩水,汇率贡献要大于经济增速的贡献。汇率贡献的核心是什么呢?刘世锦认为,简化来看,要提高要素生产率,这和劳动生产率、经济增长率高度相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