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随人长久,人随物安定
“这种毛被称为‘细光锋’,是收藏的皮毛中最为珍贵的,也是现在再也找不到的最高级的羊毛。”
“带皮的毛发在使用之前先静置数十年,待毛中含有的油脂和杂味消失,毛发的弹力与柔韧度才能达到理想状态。”
“原本就极为珍贵的带皮细光锋,经过双手双眼长年累月的感觉积累,将其中最棒的毛一根一根筛选出来。”
“笔是我的孩子,我一看到笔就知道它们是被怎样培养起来的。”
“卓越的职人会想象着这个(毛笔达到最佳状态的)遥远的时刻,在这种感觉中生活、制作。能够理解其中时间价值的人,才能真正欣赏和领悟好笔的卓越。”
同样注重原料甄选的,还有许多其他行业的匠人。
越前和纸是日本拥有的最古老的一种和纸,已经流传了上千年。这种和纸以原料之丰富著称:清澈的水、楮、三桠、雁皮、麻等。
今村制陶的今村肇先生则通过对于原料的实验来探索瓷器的色彩。他跑遍日本各地取釉配色,反复试验,希望调试出最满意的白色。他试验了六十多次,终于发现一个方法来制造合适的白色质感。在加工原料的时候,他用天然的稻草灰研磨长石四个半小时,生成适量的黑色微粒。有意保留较粗的粒子,这样便得到了有点怀旧的古董瓷器质感的白色。他将这种白命名为“生成的白”。
玻璃的制作也需要大量的素材探索。京都“晴耕社”的荒川尚也先生从熔化原料沙开始制作,他尝试了各种各样的沙,从澳大利亚的硅沙到现在选用的硅石纯度高的沙,现在他仍在寻求更佳的制造玻璃的原料。
一次次的细微调试
京都“开化堂”是制作茶筒的家族产业,如今的继承人八木隆裕先生开始尝试着将时尚与传统融合在一起,希望在传承茶筒文化的同时,吸引更多的年轻客户。
“最开始的茶筒制作,采用的是整块的锡。文明开化之后,开化堂引进了马口铁材料,并且尝试着修改茶筒的细节。新式的茶筒乍一看是笔直的,但只要摸一摸,便会知道茶筒盖子与罐身的接合部分是弧线形的,稍稍鼓起,这样一来盖子和罐体之间就没有了间隙,提升了茶筒的密封性。(开化堂)在这种细节处理上花了许多心思,茶筒的制作工序达到了130道以上。”
“工序当中最复杂的地方在于盖子与筒身的结合处,同一个茶筒的筒身和盖子的接合部分,需要非常精细的处理。直径做成多少很难判断,需要靠手感进行一次次的细微调试,直到大小完全合适。”
“匠人要想独当一面,起码要花费十年时间。新时代的匠人不能仅埋头制作,还应该亲自向世界介绍自己的产品。”
在天童木工,几乎所有工序都由匠人们手工进行。匠人们采用纵横交错的黏合方法,反反复复实验多次,才得以让成形合板木材拥有合适的木纹方向,让产品得以成型。
天童木工
蝴蝶椅是由两张成形合板连接着黄铜螺帽构造而成,但这样简单的结构却可以保持极高的耐久性,并且展现出美丽的形态。
合板两张一组,内部印有数字。从取材开始,匠人们就成对考虑材料,将相同的数字组合在一起,这样拼合在一起之后的木纹的肌理才会达到完美的视觉效果。
现今,蝴蝶椅已经诞生了半个世纪了,但在生活方式不断更新的当下,它仍然能被有效利用,外形与作用丝毫不显落伍,这也要归根于创造它的设计师和匠人对于结构细节的高度要求。
感受造物的温度
售卖二手物品的想法来源于他对于设计和生产的思考。他不仅是商店老板,也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设计师。设计了很多物品之后,他慢慢开始思考不断更新的设计与生产所带来的弊端。
“日本有很多二手回收商店,人们也因此习惯不断扔掉东西,可我在二手商店中找到了很多有特色、有设计感的物品。比如一把1964年的沙发,到现在还很精神地‘活着’,变陈旧了也依然有韵味。”
长冈贤明除了销售一些“具有普适性、高品质、经久耐用”的手工艺品外,还开设“d47 Museum”、“d47 Design Travel Store”等店,出售日本四十七个都道府县的地域性产品,并且鼓励人们去到本地购买物品。
他说:“从事传统工艺的人都觉得,能够在东京开一家店就是成功了,而实际上,这些东西如果不根植在自己的土地上是不行的。”
长冈先生经常探访不同的地区,购进一些让自己感动的手工艺物品。
工艺还在传承,“以手造物”的温度也在传递。编辑美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