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入中医之门第32篇: 六经辨证与太阳系统

骨病就用黑百通,皮肤有病活氧油!

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创立的“六经辨证原则”是系统地观察自然与人体的变化规律而形成的辨证方式。简单地说,六经辨证的原则是按照人体内阴阳气血、能量传递的变化规律把人体从表到里分为六大系统,在诊断时通过望闻问切来判断“邪气”处于哪个系统和位置,然后用一些诸如汗法、吐法、泻下、补益等方法一方面把邪气“请出去”,另一方面补益人体的正气和能量,达到“扶正祛邪”的治疗目的。相对于西医把疾病归结为病毒,通过研制新型药物来“杀毒灭菌”的方式,中医对人体副作用较小,而且这种“以我为主”的方式更具有主动性和主导性,不需要研究病毒和细菌的种类,把病毒和细菌都统称为“邪气”,把这些邪气“请出去”就可以了,这是一种万变不离其宗的治疗方法。

所谓的六经系统在中医的专业术语称作太阳系统、阳明系统、少阳系统、太阴系统、少阴系统和厥阴系统

所谓的太阳系统,指的是人体的体表系统以及直接相关的系统。我们经常用“血气方刚”来比喻一个身体健康、精力充沛的人,“抵抗力”这个词,用中医的说法就是人体的能量系统很充足,当人体内的元气透过毛孔到达体表在人体皮肤的保护层能形成足够的“正压”时人体的抵抗力就强壮,外邪就不容易入侵,反之,抵抗力则弱,外邪就容易入侵

从阴阳的角度看,阳是人体的能量单元,是直接供应身体各种生命活动和特征的直接能量使用单元,阴是能量的存储单元。人体内的元气(能量单元),生发于下焦的肾,经过脾胃消化吸收的食物作为补充加强,最后通过肝(相当与人体内的血液通道)的通达和肺的宣发(肺相当于人体的气孔和鼓风机),会将能量单元输布到身体的五脏六腑和体表。中医把输送到体表的能量单元称作“卫气”,顾名思义,即保护人体的防卫之气,这股气越强,则在人体体表外可形成一个保护人体的“正压系统”。我们体表的毛孔正常时保持着“一开一合”的状态,像一个高度智能的“空调系统”,通过“开的机制”将身体多余的热量排出,同时保持与大自然进行呼吸交换。通过“合的机制”保持对外界的抵抗能力,同时持续维持开合能力的补充。

卫气属于阳,卫气的供应者是皮肤表面内的毛细血管里流动的津血和体表的皮肤腠理,这些津血称作“荣气”,属阴,人体的体表存在荣气卫气的阴阳转化。简单说来,我们人体的体表系统是一个巨大的与自然界进行“能量交换的系统”、“呼吸系统”和“防御系统”,在体表系统有气,津血和水液。通过观察和体会,我们可以觉察到我们的皮肤系统有能量(能感觉到温度和气),有津血和水液(皮肤可以出汗)。张仲景把人体的体表系统称作太阳系统,具体来讲,太阳系统主要是气、津血和水液的循环运动和变化运行。太阳系统的运作良好与人体的五脏六腑的运作状态都有关系。

中医把出现在体表系统上的所有病都称作太阳病,例如发烧、异常出汗、湿疹、皮肤过敏、带状疱疹等等所有表系统的疾病。太阳病的治疗方法,简单的说,就是调动体内的元气和能量,让元气达到体表通过出汗的方式把邪气请出去。


太阳系统的运作正常与否与人体的五脏六腑运作状态密切相关。首先介绍元气系统,元气系统生发于下焦的肾,肾相当于人体的能源供应系统,里面存储的阴称作“元精”,相当于火炉中的煤炭,通过燃烧释放的能量称作“元阳”,如果肾系统中的阴阳充足,并且燃烧的好(阴能有效转化为阳),下焦的肾气就生发的充足。肾气生发后,需要通过肠胃吸收食物的能量来作为补益,元气之所以可以扩张到皮肤表面,还要取决于肺的宣发,肺系统相当于人体的鼓风机,通过宣发肃降将人体的能量系统输布到体表毛孔当中去,同时带动血液系统循环将津血输送到体表的毛细血管中作为元气的持续供应。


下焦生发的肾气是否充足,与先天的体质密切相关,主要取决于遗传因素。肠胃对食物吸收转化的能量补益能力,与后天的习惯和饮食习惯密切相关,一般说来,适量饮食,食用温暖、新鲜、容易消化的食物有助于脾胃吸收食物转化为能量,暴食暴饮、贪食生冷、难消化的食物不利于肠胃的能量转化,而且会伤害肠胃的功能。肺的宣发能力与先天的体质和合适的运动密切相关,一般说来,经常保持深呼吸的锻炼方式有助于肺系统的肃降和宣发

所以,较弱的先天体质、不良的生活习惯都会削弱太阳系统的元气供应而导致外邪容易入侵人体,比如熬夜会导致肾气系统的供应不足,受寒和不正确的锻炼会削弱肺系统,暴食暴饮和不好的饮食习惯会伤害肠胃,这些方式都会削弱太阳系统的元气供应,太阳系统是人体体表的第一道防卫系统,这道系统的防御能力如果被削弱,我们身体被外邪入侵的可能性就会增大。

太阳系统除了元气系统外,还有津血系统。如图,人体最大的血液动力系统是心脏,心脏靠阳气的供给有了动力和能量,心脏靠压缩的方式把血液通过动脉(红色的脉管)输送到全身,心脏通过扩张的方式形成负压再把血液通过静脉(蓝色的脉管)回流回心脏,这样张弛有道的方式保证了血液在身体内持续循环,依靠心脏的运动能力,将血液输送到体表的毛细血管当中,这样体表系统的津血系统有了来源。如果心脏的动力不足和阳气不够,整个身体新陈代谢的能力会下降,在第30篇中我们学习了肝系统在血液循环中的作用,整个津血系统的循环与肝系统的能力密切相关,同时肺的宣发为津血系统的运动提供辅助动力。当然,人体的元气系统和津血系统并不是独立运作,而是相互关联协同运作

在第27篇中,我们讲述了人体的水循环系统,从生理角度来看,饮用水进入身体后,水分在胃、小肠、大肠通过静脉毛细血管(动脉是正压,静脉是负压,所以水先进入静脉)吸收进入到血液循环系统中去,一部分通过血液循环到达皮肤通过汗液蒸腾到体外,另一部分通过肾脏处理变成尿液排出去。中医的角度看,水被人体摄入后,直接流经的位置是胃、小肠和大肠。水进入胃里,首先在胃阳的气化下通过静脉毛细血管被加速吸收进入血液,其次胃阳可以把水蒸腾变为蒸汽提供给心肺,给心肺以润燥,肺系统连接着皮肤皮毛,蒸汽系统可以让肺系统有力量而让皮毛可以开合自如。这个运行机制的有效运作可以让肺气充满力量、开合自如并和大气连接,从而实现肺的鼓风功能(宣发和肃降),另外可以让皮肤保持合适的湿度和抵抗力。

水进入小肠后在小肠阳气的鼓舞下会通过小肠的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如果小肠的阳气不足,则进入血液的水分会不足,小肠的吸收能力也会不足,存留的水分也会多些,这时进入大肠的水分就会增多,许多大便稀的体质就是因为小肠阳气不足。水分进入大肠后,会在大肠的阳气鼓舞下通过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如果大肠中阳气不足,也会出现便溏的情况。另外,有些人因为大肠阳气不足,大肠蠕动缓慢,相反会导致大便在大肠中停留时间过长而出现便秘,中医称作冷秘,这时如果服用泻药和润滑药物长期反而会导致阳气进一步受损。人体的三焦系统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脂肪,水液在胃、小肠、大肠的气化后可通过毛细血管进入三焦系统进行二次补偿分配。最后水通过血液进入肾脏进行最后的过滤、蒸馏和二次分配,蒸腾的水液通过膀胱系统分布到背部形成人体背部的防卫系统,中医称作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遍布在背部,是人体体表的水液代谢和防卫系统。


外部邪气入侵、内部五脏六腑的失调和元气供应不足均会导致太阳系统出现异常,医圣在《伤寒杂病论》中,把太阳系统出现的异常和疾病称作太阳病。

作者:同人,原文首发公众号“四圣弘医”,文章转载已获得同人授权。

(0)

相关推荐

  • 中医入门(32)六经辨证与太阳病

    太阳病是指邪自外入或病由内发致使太阳经脉及其所属脏腑功能失常所出现的临床症状.太阳是阳气旺盛之经,主一身之表,统摄营卫,常因外邪侵袭人体,正邪相争,太阳经气不利,营卫失调而导致发病. 医圣张仲景在巜伤 ...

  • 中医入门(54)重温人体六大系统之三阳系统

    自2021年开始,国家从小学增设中医教育课,旨在全民普及中医药教育,为普及中医药文化,从即日开始用现代通俗语言深入浅出与大家共同学习中医药知识,使2021年前走出校园的喜欢中医药的同学补上这一课,希望 ...

  • 中医入门(37)人体六大系统的功能

    张仲景所著<伤寒论>将外感疾病演变过程中的各种症候群,进行综合分析,归纳其病变部位,寒热趋向,邪正盛衰,而区分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大系统.几千年以来,它有效的指导着中医学 ...

  • 中医入门(35)太阳病之太阳中风与桂枝汤

    太阳中风是指太阳经感受风邪,是太阳表证的一个证型.主要症状有:头项强痛.恶风.发热.汗出.脉浮缓等.属表虚证. 太阳系统承担着人体机能的三大主要功能.保护人体的防御功能,温养肌肤腠理的功能和管理毛孔开 ...

  • 中医入门(38)阳明病的致病诱因(上)

    阳明病证是外感伤寒病变发展过程中阳热亢盛,胃肠燥热,所表现的证候,其性质属实热证.为邪正斗争的极期阶段,可因邪热内实的机制不同,又分为阳明经证和阳明腑证.一般来说,腑证较经证为重.从疾病的发展来看,往 ...

  • 迈入中医之门第32篇:六经辨证与太阳系统

    作者:同人,原文首发公众号"四圣弘医",文章转载已获得同人授权. 后三期发文预告:太阳病简介.太阳病纲要1.太阳病纲要2 发文规则:周一.周三.周五发"迈入中医之门&qu ...

  • 迈入中医之门第40篇:阳明系统与阳明病

    作者:同人,原文首发公众号"四圣弘医",文章转载已获得同人授权,且为原作者在今日头条唯一正式授权. 后三期发文预告:阳明病分析和对治思路.少阳系统与少阳病对治.太阴系统与太阴病 发 ...

  • 迈入中医之门第40篇: 阳明系统与阳明病

    骨病就用黑百通,皮肤有病活氧油! 人身体体表的能量系统.津液.水循环,毛孔和体表呼吸系统被称作太阳系统.太阳系统是人体体表的最外层的防线,太阳系统的能量越强,则人体抵抗外邪的能力越强,不易受到细菌病毒 ...

  • 迈入中医之门第73篇:中医视角解读“出血类疾病论治”

    后三期发文预告:头痛论治.梦病探析.肿瘤发病原理探析. 发文规则:周一.周三.周五发"迈入中医之门"系列文章,周二或周四发散文系列. 本系列文章用通俗易懂的现代科学语言解读中医,帮 ...

  • 迈入中医之门第73篇:出血类疾病论治

    常见的出血症状有流鼻血,吐血,大便出血和尿血等现象.要弄清楚各种出血症状的原理和对治的方法,先得理清楚人体中血液系统的正常运行模式. 人体内的血液通道如同人体的生命之河,它们在人体纵横交错的血管内流动 ...

  • 迈入中医之门第58篇:失眠论治

    失眠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非常典型和流行的一种病证,很多人有过不同程度的失眠,失眠在西医看来属于神经类和心理类疾病,主要采取镇静的方式,效果不太稳定,而且镇静类的药物往往对人体有很大的损伤. 中医是怎么来 ...

  • 迈入中医之门第89篇:中医视角解读“疼痛论治”

    后三期发文预告:论中医的流派.第一阶段即将结束,启动第二阶段中医方剂讲解. 发文规则:周一.周三.周五发"迈入中医之门"系列文章,周二或周四发散文系列. 本系列文章用通俗易懂的现代 ...

  • 迈入中医之门第90篇:中医视角解读“论中医的流派”

    后三期发文预告:桂枝汤.麻黄汤.白虎汤. 发文规则:周一.周三.周五发"深入浅出方解伤寒"系列文章.12月-1月期间,暂停更新散文系列. 本系列文章用通俗易懂的现代科学语言解读中医 ...

  • 迈入中医之门第88篇:中医视角解读“手脚冰凉和手脚发热论治”

    后三期发文预告:疼痛论治.论中医的流派.本系列结束,开启第二系列,深入浅出方解伤寒. 发文规则:周一.周三.周五发"迈入中医之门"系列文章,周二或周四发散文系列. 本系列文章用通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