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66 让建筑活起来的书--读《墙外的圣女雅妮--教堂建筑的文化之旅》
读这书,绝对的超出预期,让人读来心旷神怡。
和煦秋阳,从对面马路梧桐树上面的红瓦屋顶,透过纱窗,照射在躺在阳台按摩椅上的肚皮上,我所感到温暖,从肚皮到了心坎。刚游泳回来,做完了按摩,随手捧着从市图书馆借来,玛格丽特·维瑟的《墙外的圣女雅妮--教堂建筑的文化之旅》(中国友谊出版社,李磊译)读了起来。
本以为是本以教堂建筑介绍基督平平常常的书。可读着读着,感觉起了大的变化。书中带着敞亮和优雅的文字,像秋阳一样暖到了心窝。读完这书,不得不说,是我所读过关于教堂和基督的书中,最好读和最喜欢的一本书。
我不喜欢基督,也不太相信上帝,更不喜欢教堂。太神秘!神秘得一方面让人迷从,一方面让人反叛。望着尖尖的,直耸云霄歌特式的教堂,下意识从建筑的开头中,产生执着和尖刻的意味。亦让人行走在教堂边,有种人然的造神感觉。同时,强烈的抵触着“请君入瓮”所谓之神启。愈是反叛,愈是想了解。年轻的时候,徘徊在无神有神进退两难间,对上帝和基督更是想寻找机会去“偷窥”。在周围的年轻人中,我是最早弄到《圣经》的。《圣经》放在书架上已经几十年了。不知起心想把《圣经》从头到尾读完多少回了,可没一次读完。多是读了前面一小小的部分,便读不下去了。前几年,下了决心,每天读一点,坚持了好长一段时间,终于把“旧约”部分读完了。老实说,可能不是兴趣所在,不知所云,根本记不住。甚至,带着不信的态度读,直觉得里面矛盾和不能自圆其说的东西很多。到现在,也没读完“新约”。
玛格丽特·维瑟,真的是个说事的人,她以纪念雅妮而建的教堂为主线,从大门轻启的入口、前廊的空间与时间、中殿的轨迹、祭坛、半圆形室、左右侧的小圣堂、地下圣堂与钟楼、墓地依序而进,把教堂内外的历史与故事插入期间。书中的主要人物,12岁圣女雅妮的故事,前后分四五次,才说得让读者知其梗概全貌。随意的时序与人物,随着对教堂的介绍,一幕一幕从眼前飘过,一次又一次,让人渐渐的对教堂和教堂的历史以及基督来龙去脉有个大致的了解。这书好就好在,并不是宗教基督徒的布道,也不是信徒的说教,而是以教堂外面的参观者的身份,从某个“缘起”说开去......直说得让那座教堂,以及教堂内外的相关的人与事,栩栩如生。
作者的立意,在《缘起》中说得清清白白:“......也就是研究一座教堂,看看能否发现什么。为了解答自己的疑问,我尽量放宽眼界,决心研究神学、人类学、历史与政治、艺术史与科技、圣像学、教会的圣贤传记与民俗学,要找出曾经使用过这座教堂的团体,并查出各个象征的涵义,思考这座建筑如何以空间表现时间,若是能力所及,还要追溯每件工艺品的历史背景与内涵。”难怪,作者是把这座教堂当作强大的“磁铁”,努力的吸引她的前世今生精彩的历史,以展示其中传世经典的传承,以及经典的人与事。不虚此意,她在图文并茂的《墙外的圣女雅妮--教堂建筑的文化之旅》中做到了,让那座古罗马留下的平常教堂活了,让沉寂在教堂内外的相关人与物活了,让与圣女雅妮有关的人与事,也活了。至少是我读完此书最忠实的感觉。
2012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