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德育模式之体谅模式
德育模式在近些年的教师招聘考试中出现的也相对较多了,但从总体考查比重来看,并不是特别重要的部分,因此广大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难免会有所忽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德育模式中比较常考的一个模式,也就是体谅模式。
体谅模式是20世纪70年代初期在欧美流行的一种德育模式,其代表人物是英国学者彼得·麦克菲尔等人。其理论基础主要是学校德育应当满足学生与人友好相处的需要;道德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学会关心人、体谅以及教师的表率和感染是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
第一,学校德育应当满足学生与人友好相处的需要
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麦克菲尔等人发现,青少年学生对人际关系中的关心、坦率、互惠、谦让等道德品质比较认可。学生认为成人对自己好的事例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一些情况下成人允许儿童有“合理”的自由,并且鼓励儿童自己作出选择;2.成人能够对儿童的困难给予帮助,但不能为儿童包办代替一切;3.成人能倾听儿童的呼声,能从儿童的角度来理解儿童;4.成人向儿童提出某些要求时,能提供良好的例证给予证明;5.成人能够表现出一定的预见性,不准确也可以;6.成人要有幽默感,宽宏大量,不过于严肃和正规。可见,与他人友好相处、关爱他人、被人关爱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帮助人们满足这种需要是德育的首要职责。
第二,道德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学会关心人、体谅人
麦克菲尔等人认为,道德成熟是一种有创造性的关心。体谅是现代人道德品质的核心,是其他道德品质形成的基础。学校德育的目的是使人具备成熟的社会判断力,使学生学会关心人、体谅人。在学校德育中,要让学生学会关心自己、关心他人、关心自然、关心知识和学问等。
第三,教师的表率和感染是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
麦克菲尔等人在调查中发现,孩子对那些善解人意、具有幽默感、白信正直、以身作则的成人非常欢迎,希望这些成人能够为他们的成长提供帮助。行为和态度是富有感染力的,尤其是道德,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受感染而形成的,并非是直接的教授可以学会的。教师的表率作用对受教育者的道德成长具有关键意义。
另外,体谅模式的实践策略主要体现在麦克菲尔等人编写的(生命线》系列道德教育丛书之中。这套丛书在英国学校中进行了广泛的试验,深受教师和学生喜欢。通过这套丛书的学习,麦克菲尔等人希望实现的目的包括:提高个体对他人的需要、兴趣、态度和情感的感知能力;鼓励基本技能特别是非言语沟通技能的发展;为更完善的私人关系打基础;掌握体谅行为的各种可能的变通方式,增加个体做道德决定的自主性;通过探究创造性活动中沟通风格与表达手段之间的关系,促进人际沟通。
体谅模式在运用策略上具有以下特点:
1.教材具有情境性,这些情境来自青少年的实际经历,情境的表述简单明了,学生能够自主地说出他们在这样的情境中会怎么办;
2.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一般只涉及具体做法,不要求学生做理论性的思考;
3.围绕学生提出的行动方针进行角色扮演和戏剧表演,这种方式可以促进他们的情感和理性投入,能够提高学生对行为的理解和鉴赏;
4.鼓励青少年进行社会试验;
5.体谅行为是基于对他人的考虑,行为的结果就是对该行为的回报;
6.列举的事情没有固定的结局,师生可以按白己的想法进行下去;
7.让学生自由选择情境。这些情境不用来惩罚或增加学生的额外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