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德拉仍属“伤痕文学”
韩少功说昆德拉比“伤痕文学”高,这太抬高了昆德拉。昆德拉其实也属“伤痕文学”,他没经历多少苦难,虽曾流亡,但那只算点伤痕。他的小说没有深邃的思想也没复杂的结构,比较简单,昆德拉自己就说他故意追求这种简单,以便于翻译。
昆德拉的那点伤痕与中国作家的苦难完全不能比,但中国没有产生昆德拉索尔仁尼琴那样的作家,这是当代中国文学的遗憾,也是作家的失责。
韩少功抬高昆德拉可能因为他读昆德拉比较早,是昆德拉的译者,还与昆德拉有来往,但两人可能亲近不起来,韩少功的小说比较晦涩,昆德拉简明。
不少人像韩少功一样抬高昆德拉,昆德拉也很自负,他说每次发诺奖前都是对他的骚扰,似乎他已铁定是诺奖后选人,但直到现在他仍没得奖,诺奖一评委就说他太高估自己了。
昆德拉确实不大可能获诺奖,几十年前,他也许还有机会获奖,那时他有“流亡作家”的光环,现在这个光环越来越黯淡了。
昆德拉与村上春树的水平有点相近,,村上春树是写爱情的流行小说家,而昆德拉只是往爱情里加了点政治牢骚。村上春树陪跑诺奖多年,而昆德拉陪跑的资历都不如他。
村上春树说在高墙与砸向高墙的鸡蛋之间,他选择做鸡蛋。他如生在冷战时的捷克可能会比昆德拉勇敢,昆德拉如遇到高墙可能会躲开,他调笑哈维尔就证明了他不想做那枚鸡蛋。昆德拉与体制的关系一开始就不远,他曾得过捷克的一个国家级文学奖,他出国更得于法国议长的帮助。当昆德拉以闲适的腔调谈论自由与审查时,捷克不少作家却深受迫害。伊克玛在文坛出现后一直就只能从事“地下文学”,而昆德拉一出现就是在公众视线里。
捷克文学在上世纪中叶后的几十年里几乎一片空白,即使流亡文学也水准并不高,冷战后捷克的文脉并未获得修复,当代捷克文学仍乏善可陈,周边几个国家的表现应让其羞愧,波兰已有四位作家获诺奖,仅诗人就有三位。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