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个人成长中关键人物
近读《优秀教师的成长/关键人物》一书,自然想到自己的人生历程。我算不上优秀教师更称不上名师学者,可作为一位尚得多数学生信赖的老师,一名历经沧桑渐近退休的中老年,一个拥有个人公众号的文学爱好者,还是觉得心里有话,一吐为快。
应该说,父亲是个人生命成长中的关键人物!如今自己是文学爱好,今天个人的一些秉性习惯······这都与父亲的影响、家庭的熏陶分不开!
幼小的时候,见到不苟言笑的父亲总是心存畏惧,与父亲总觉有一层隔阂。觉得妈妈才可亲,羡慕她与人交谈时的滔滔不绝,讲古典故事那么的绘声绘色,还有家里的大小事情也是母亲显得更有主见。
特别是我8岁那年父亲被开除公职回乡劳动,让我饱受心灵的伤痛与折磨。政治上没有地位亲戚也疏远了许多,遭人歧视心生自卑。我以为问题的根源全在于父亲,甚至痛恨自己为什么生在这样一个家庭里!
直到15岁以后,才渐渐理解并认识了父亲,他的正直与坚强,他的为人宽厚善良,特别是他的敬业精神与治学态度,都让我默默接受并无声效仿。
15岁那年也就是1977年,我刚从初中升入高中。靠父母在生产队干活的劳动收入,日子过的实在艰难。终于一个机会被母亲抓住了,泰州市里当干部的赵姓人家,正需要她这样有文化会做事的妇女,做保姆带孩子。这样既能解决一个人的生活问题,还能挣点钱补贴家用。
大约一年时间,就是我们父子俩一起生活的日子。父亲除了照常去队里劳动,还担起洗衣做饭等家务活,生活上他关心照顾我,好的总是舍不得自己吃留给我,为了两人的生活,为让我能多睡会,他每天早起忙活,等早饭做好才叫醒我·····那时才真切感受到父爱,是那么深沉又那么暖心!
以后,从父亲的讲述或文字中,从母亲口中,从其他亲友那里,我对父亲有了更全面全新的认识和了解,并感受到他独特的人格魅力!
父亲不到10岁就失去了双亲,祖父担负起孙子的启蒙老师,教他习字读文教他规矩礼仪。以后随他兄长(比他大十几岁)一家生活,也曾拜过乡里的先贤读过几年私塾,不到二十岁便外出闯荡。学过医生,做过塾师,也干过政府部门的文书,最后落脚到新式学堂任教。1951年他有幸成为正式的公办教师!
父亲没有受过正规学校教育,他靠自己的勤奋和钻研,很快胜任了小学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学,凭他的爱生敬业务实奉献,赢得了众多学生的尊敬和爱戴,每遇他教过的学生总是念叨他的好处。曾闻父亲在音乐方面很有天赋,吹拉弹唱都有一手,不仅识谱还会谱曲。可惜,在音乐方面我是一片空白!
在我的记忆中,父亲爱读书。平时生活俭朴的他,却愿意从工资中抽出部分去订阅杂志或购买图书。如今家中还珍藏着他读过的《古文观止》“唐诗宋词元曲”等古典文学书籍。凡读过的书中都可见他的手迹,或勾画或批注或摘抄。难怪他能跟上社会前进的脉搏,被人赞誉为“学富五车”。
1978年复职之后,由一个庄稼汉重返教坛,为了适应初中语文教学,为了教好学生,更是如饥似渴的自学钻研。清楚记得在学校宿舍里,他书以自勉的一副对联“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常常看到他晚睡早起、伏案备课的身影。相比他,我是自愧不如!
父亲退休后的日子里,酷爱诗词,结合生活经历和思想情感写了不少,生前经他筛选整理收录在《鴝吟集》中。只觉得缺乏游历名山大川的宽阔视野!除了诗词,他还特爱书法,真草隶篆都能写。我现在写的字还像样,如今文学创作饶有兴趣,应该说与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密不可分。
我赞赏父亲的崇高首先是坚韧的精神!在他46岁那年,被下放回老家监督劳动。一个资深的小学教师,一个从没干过农活的中年人,为了生存为了生活为了这个家,他放下架子抛开面子,与贫下中农们一起,扛大锹挑担子,居然坚持了近十年时间,终于迎来了平反昭雪的曙光。期间曾两次被公社干部、大队群众当成阶级敌人的“活靶子”开会批斗,面对乡邻父老,那是怎样的心理感受?可他还是挺过来了。复职后,对于曾经参与批斗的干部群众,他捐弃前嫌心怀坦荡以直报怨。其高尚品行令人们称道!
父亲的高尚还在于为人厚道!他总是严于律己,待人实诚。本镇前教育助理张,在80年代曾与我说过,“你可知道我校哪个人心地最好?”,让我猜,我哪说得准。他告诉我,“就是你父亲!”
记得他跟我说过,“待人好就是对自己好!”与他相处的人中,总是有口皆碑,夸他心眼好,凡事替人想周到。
过去那些年在春节前,队里各家的春联都是请他写,日常队里某人家需写信也都是找他代笔;学生中也常有受他接济或馈赠的;复职后,常为学校做些额外事,从不索要报酬。难能可贵的是对善举不计回报,不去张扬,认为这是人与人相处的理所当然。
父亲对我的培养教育也是特别用心难以忘怀。小时候,犯了错或闯了祸之后,只要我做了好事将功补过,他就不会再提,更不会惩罚我,因为他知道儿子有所认识并有悔改表现了;还记得从四年级后,他就要求我每天写日记(后来断断续续),给亲戚的信也让我动笔尝试,再帮我修改完善,有意锻炼我的写作;高一时幸遇张慧老师,是她的激励和不断赏识,开启了我对数学的兴趣,由此“数学”伴随我三十年,喜爱文学的父亲对此并无不满和毫无非议,不断提醒我努力做一名好教师,永不懈怠;为了鼓励和鞭策我,他没有过多的说教,赠与楹联挂在房间墙上,寄语箴言写在本子的扉页。看到它精神鼓舞,催人奋发。
父亲就是这样一个令我敬仰和感恩的人,在身体里流淌着他的血脉,精神上也传承了他的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