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二麻黄一汤原方组成、医案条文、用法剂量与方解方论

[原方组成]

桂枝去皮,一两十七铢(5.4克),芍药一两六铢(3.7克),麻黄去节,十六铢(2.1克),生姜切,一两六铢(3.7克),杏仁去皮尖十六个(2.5克),炙甘草一两二铢(3.2克),大枣五枚。

[服用方法]

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泽。温服一升,日再服。本云:桂枝汤二分,麻黄汤一分,合为二升,分再服。

[治则方解]

病机:正气内虚,邪气欲退。

治则:解肌散邪,微发其汗。

方义:本方与桂枝麻黄各半汤药味相同,但剂量较其为轻,取桂枝汤原方剂量十二分之五,麻黄汤原方剂量九分之二。桂枝汤略重,麻黄汤略轻,此则止汗之功多于发汗之力,

[辨证要点]

本方用治太阳中风轻证,但因邪郁于营卫,单用桂枝减量,药力较为单薄。因此配以少量麻黄汤以宣营卫之郁,旨在调和营卫之际,其营阴郁滞的病机也随之而解。桂枝汤、麻黄汤二汤相合,且桂枝汤用量明显大于麻黄汤,麻黄汤的作用受芍药、大枣的牵制,因此既可以加强桂枝解肌祛风之功,且不致于伤正。

[仲景方论条文]

《伤寒论》第25条: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注家方论]

1.许宏《金镜内台方议》:圣人之用方,如匠者之用规矩,分毫轻重,不敢违越。且伤寒之方一百一十有三,其中用桂枝、麻黄者大半,非日繁复,在乎分两之增减也。如桂枝汤加胶饴增芍药,又日小建中汤;加葛根、麻黄,又曰葛根汤。如麻黄汤加石膏,又曰大青龙汤。若此者,不可尽纪,在乎智者之能精鉴也。今此一证,乃是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其形如疟,日再发者,是原发汗不尽,余邪在经所致也。为其先发汗后,是以少与麻黄汤,多与桂枝汤,再和其荣卫,取微汗则解也。

2.柯韵伯《伤寒附翼》:服桂枝汤后,而恶寒发热如疟者,是本当用麻黄发汗,而用桂枝则汗不彻故也。凡太阳发汗太过,则转属阳明,不及则转属少阳。此虽寒热往来,而头项强痛未罢,是太阳之表尚在,故仍在太阳。夫疟因暑邪久留而内着于膜原,故发作有时,日不再作。此因风邪泊于营卫,动静无常,故一日再发,或三度发耳。邪气稽留于皮毛肌肉之间,固非桂枝汤可解,已经汗过,又不宜麻黄汤之峻攻。故取桂枝汤三分之二,麻黄汤三分之一,合而服之,再解其肌,微开其表,审发汗于不发之中,此又用桂枝后更用麻黄法也。

3.王子接《绛雪园古方选注》:桂枝铢两多,麻黄铢数少,即啜粥助汗之变法。桂枝汤减用四分之二,麻黄汤减用四分之一,则固表护阴为主,而以发汗为复,假麻黄开发血脉精气,助桂枝汤于卫分作微汗耳,第十六铢麻黄,不能胜一两十七铢桂枝、一两六铢白芍,则发汗之力太微,故又先煮麻黄为之向导,而以桂芍袭其后也。

4.吴谦《医宗金鉴》:服桂枝汤,大汗出,病不解,脉洪大,若烦渴者,则为表邪已人阳明,是白虎汤证。今脉虽洪大而不烦渴,则为表邪仍在太阳,当更与桂枝汤如前法。服汤不解,若形似疟,日再发者,虽属轻邪,始终是风寒所持,非汗出必不得解,故宜服桂枝二麻黄一汤,小发营卫之汗,其不用桂枝麻黄各半汤者,盖因大汗已出也。

5.陈修园《长沙方歌括》:服桂枝汤宜令微似汗,若大汗出脉洪大,为汗之太骤,表解而肌未解也,仍宜与桂枝汤以啜粥法助之。若形似疟,日再发者,是肌邪表邪俱未净,宜桂枝二以解肌邪,麻黄一以解表邪。

6.徐大椿《伤寒类方》:此与桂枝麻黄各半汤意略同。但此因大汗出后,故桂枝略重,而麻黄略轻。

[名医验案]

1.曹颖甫医案

王右,寒热往来,一日两度发,仲景所谓宜桂枝二麻黄一汤之证也。前医用小柴胡,原自不谬,但差一间耳!川桂枝15克,白芍12克,生甘草9克,生麻黄6克,光杏仁15克,生姜3片,红枣5枚。

《方极》云:“桂枝二麻黄一汤治桂枝汤证多,麻黄汤证少,桂枝麻黄各半汤治桂枝汤麻黄汤二方证相半者。”此言似是而非,将令人有无从衡量之苦。余则凭证用方,凡发热恶寒同时皆作,有汗者用桂枝汤,无汗者用麻黄汤,发热恶寒次第间作,自再发以至十数度发者,择用桂二麻一等三方,层次厘然,绝无混淆。

曹颖甫曰:少阳病之所以异于太阳者,以其有间也。若日再发或二三度发,则为无间矣。太阳所以异于阳明者,以其有寒也,若但热不寒,直谓之阳明可矣,恶得谓之太阳病乎?固知有寒有热,一日之中循环不已者为太阳病,寒热日发,有间隙如无病之人者为少阳病,此麻桂二汤合用与柴胡汤独用之别也。病理既明,随证用药可矣。2.刘渡舟医案刘某某,女,12岁。初春感受风寒邪气,头痛发热,家人自购“平热散”,服药后汗出较多,随后发热消退。但第二天发热恶寒如疟疾之发作,上午1次,下午2次。脉浮略数,舌苔薄白而润。究其原因,属于发汗太过,在表之邪气反而稽留不解,当用桂枝二麻黄一汤小汗之法治疗。桂枝5克,白芍5克,生姜5克,大枣3枚,麻黄3克,杏仁3克,炙甘草3克,1剂。药后得微汗出而解。

3.俞长荣医案

李某某,男,49岁。恶寒颤栗发热,热后汗出体凉,日发一次,连续三日,伴见头痛,肢楚,腰疼,咳嗽痰少,食欲不振,二便自调。脉浮紧,舌苔白厚而滑。治宜辛温解表轻剂,与桂枝二麻黄一汤。处方:桂枝9克,白芍9克,杏仁6克,甘草6克,生姜6克,麻黄1.5克,大枣3枚。

服药后,寒热除,诸证悉解,现唯心悸少气,腹微痛喜按,大便正常,脉转弦缓,系外邪初解,荣血不足,气滞使然,与小建中汤一剂遂安。

[长沙方歌]

一两六铢芍与姜,麻铢十六杏同行,

桂枝一两铢十七,草两二铢五枣匡。

(0)

相关推荐

  • 中传院黄双辉老师讲伤寒论第25期

    大医精诚,养浩然之正气,极天地之大观. 中传院黄双辉老师讲伤寒论第24期 第57条讲解 57.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 一:57.伤寒.(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 ...

  • ​发热类(郑钦安医理真传)

    ​发热类 发热而身疼者,外感也(自汗桂枝汤,无汗麻黄汤).发热而身不疼,饱闷吞酸者,内伤于食也(平胃散加消食行气之药).发热身疼,不恶寒,舌黄而饮冷者,热伤于里也(白虎汤加桂枝.干葛).发热身疼,恶寒 ...

  • 《伤寒论讲义》第一章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之表郁轻证

    (三)表郁轻证 1.桂枝麻黄各半汤证 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 ...

  • 晨雨老师讲伤寒论25,26条

    ​25.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方十二. 桂枝(一两十七铢,去皮) 芍药(一两六铢) 麻黄(十六铢,去节) 生姜(一两六铢,切) ...

  • 跟着彩云学习伤寒论: 桂枝二麻黄一汤方

    原文: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桂枝二麻黄一汤方      桂枝一两十七铢,去皮 芍药一两六铢 麻黄十六铢,去节 生姜一两六铢,切 ...

  • 伤寒论《桂枝二麻黄一汤》第7方

    ​桂枝二麻黄一汤,中医方剂名.出自<伤寒论>,具有解肌散邪,小和营卫之功效.主治太阳病,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形似疟,一日再发者. 出处 <伤寒论> 功用 解肌散邪,小和营 ...

  • 经方:桂枝二麻黄一汤(太阳症,热多寒少)

    桂枝二麻黄一汤 [原文]桂枝一两十七铢(去皮) 芍药一两六铢 麻黄十六铢(去节) 生姜一两六铢(切) 杏仁十六个(去皮尖) 甘草一两二铢(炙) 大枣四枚(擘)右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 ...

  • 桂枝二麻黄一汤合桃红四物汤治疗慢性荨麻疹医案

    周海虹实施的一项临床病例观察,样本量为32例.以桂枝二麻黄一汤合桃红四物汤为主治疗.组成:桂枝.当归各12g,麻黄.川芎.红花.炙甘草各6g,白芍.生地黄.威灵仙各15g,生姜.桃仁.防风.蒺藜.乌梅 ...

  • 胡希恕讲伤寒(27):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二越婢一汤的鉴别

    第27条: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 桂枝去皮 芍药 麻黄 甘草各十八铢,炙 大枣四枚,擘 生姜一两二铢,切 石膏二十四铢,碎,绵裹 上七味,以水五升 ...

  • 『伤寒验案』伤寒名医验案精选: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麻黄各半汤

    一.表郁轻证俞长荣医案:李某,男,49岁,1963年4月10日就诊.恶寒战栗,发热,热后汗出身凉,日发一次,连续三日.伴见头痛,肢楚,腰疼,咳嗽痰少,食欲不振,二便自调.脉浮紧,舌苔白厚而滑.治宜辛温 ...

  • 桂枝二麻黄一汤证

    施(右住唐家湾肇周路仁德里二号) [按]本年七月十五日,予施诊于广益中医院,有施姓妇者蹙頞告诉曰:"先生,我昨服院外他医之方,病转剧,苦不堪言."余为之愕然,令陈其方,照录 如下: ...

  • 以案说医:桂枝二麻黄一汤巧治伤寒感冒皮肤发痒荨麻疹

    天人合一六吉堂▲ 点击"六吉堂"关注公众号 以案说医 丨作者 / 莲花笙 这是六吉堂第68篇原创文章 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 ...

  • 《经方实验录》桂枝二麻黄一汤证

    桂枝二麻黄一汤证其一 王(右六月二十二日) 寒热往来,一日两度发,仲景所谓宜桂枝二麻黄一汤之证也.前医用小柴胡,原自不谬,但差一间耳! 川桂技(五钱) 白芍(四钱) 生草(三钱) 生麻黄(二钱) 光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