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木梳给和尚的故事

话说一家经营红火公司要高薪招聘营销主管,消息一出应者如云。总经理为选拔能人,出了这么一道实践性问题:

“10天以内,看你能卖多少木梳给和尚”。

一听这个问题,不少人觉得这是一出骗人的把戏,纯粹拿应聘者作耍。“和尚要木梳干嘛,卖木梳就卖木梳,还要卖给和尚,真是胡扯!”

绝大部分应聘者都“不战而退”,最后剩下甲乙丙三人,愿意尝试。

10天后,他们到公司回报自己的成果,总经理接待了他们。

甲说,十天来,跑了多少寺庙,问过若干和尚,遭到辱骂冷遇无数。历经艰辛,终于卖出1把木梳。总经理问甲,这1把是怎么卖出去的。他说,那天看到一个小和尚在抓头,马上,凑上前去,“小师傅,买一把木梳吧,省得你用手抓痒”,小和尚很乐意的买了1把。

乙说,那天他跑到一座高山上的古寺,看到众多香客前来祭拜,有的头发被风吹的散乱不堪。马上灵机一动,说服住持,卖几把木梳让香客梳理头发,也是对菩萨的敬重。住持觉得有理,答应买下10把木梳。总经理觉得乙的营销能力绝对超过甲。最后还得再看看丙的状况如何。

丙说,这几天他访到一座声名遐迩的宝剎,那里游客、朝圣者、施主络绎不绝。如果能让他们每人买一把木梳,那可是一笔可观的数目。他想到一个主意,与住持商量“我的木梳,你的墨宝,请你在上面书写'积善梳’,然而卖给或送给施主”。住持欣然同意,马上答应先拿下1000把木梳。丙的这番叙说,让总经理连连称道,没想到此人如此厉害,真是人才!

评 说

甲的思维定势,缺乏灵活应变的市场经济头脑。虽辛苦劳顿,但收效甚微;

乙具有思维灵活性,找到了商机,效果明显好于甲;

丙具有创新思维,善于借力,共谋双赢。视野开阔,别出心裁,在当今的市场经济中尤须这样的人才。

启 示

我们今天的教学总是以标准答案束缚学生的思维,学生思维僵化定势,缺少发散思维的训练,缺少创新思维的锻炼。这样的教育教学让学生难以适应现实社会,更难以在社会中有所作为。

平时教育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敢想敢试,鼓励创新求异;多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多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通过正反两个方面的实例比较鉴别,让学生认识到何为新何为优,何为墨守成规何为灵活应对。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转变观念着眼长远,努力把学生培养造就成适应时代潮流,融入现实社会有用人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