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书法文化传播交流,书法名家芦金锯作品欣赏
芦金锯,字艺丰,号悟道斋人,1954年生于济南。成长于书香之家,幼承庭训,年少尤爱唐诗宋词,诗圣杜甫名句“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铭刻于心,曾在艺校专门学习京剧和拉弦乐器弹奏。中学时期酷爱读书习文,徜徉于鹊华烟雨,陶醉于老残游记,逐步成为了一名泉城深厚文化精神积淀的探索者。省图书馆馆藏秦汉文学、魏晋碑学、宋元诗词、明清小说类图书几近遍读,诗词曲赋应情即景随心而发,文心律动,意兴久远。通读史哲不辍,读史明心,读书明理,传统文化的修养伴随着成长积淀日益深厚,并与文字开始结下不解之缘。许慎的《说文解字》成为枕边必备书目之一。
青年时期,家中收藏的书画成为芦金锯茶余饭后的最爱,不知哪位先生定位《书法是中国文化的核心的核心”,深深触动了他那根执着的神经,竞然痴迷于书法里去了,感觉那是“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美不胜收,韵味无穷。对于古文字的研读更是如饥似渴,反复精研容庚先生的《金文编》、高明等人编著的《古文字类编》、唐兰的古文字学导论》及《商周金文选》等经典书籍,对于识别古文字夯实了基础。大篆作为古老的文字之一,主要是指秦朝以前的甲骨文、金文等文字,为中国书法艺术的起源。识篆不易,写篆更难,在学习临摹中芦金锯深有体会,对于朱复戡、丁佛言、蒋维崧等大家作品观摩临写几乎是日思夜度。在艰苦的学习过程中遍访名师,与蒋维崧、王长水等多位文学泰斗、学者教授结为亦师亦友。1984年参加全省首届青年书法篆刻展,崭躇头角。夫书者,玄妙之伎也。若非通人志士,学无及之。书道之难,学无常师,学无止境。
2002年参加山东文化艺术研究生专修班,2007年参加中国艺术研究院书法专业硕士研究生班,导师尹海龙。渐学顿悟,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功。从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到苏东坡《黄州寒食诗》,书法是一种静水流深。几十年如一日,临池不辍,汲取周金,宗法秦汉,堆笔成冢,终有所成。芦金锯书写大篆如蚕吐丝,蕴墨饱满,雄浑古朴;小篆婉转精妙,线条优美,清新雅致;写隶方劲古拙,笔意凝练,气势宏伟,数次在全国省市书法展中入展并获奖,其作品及传略分别编入“当代中国书法作品集”。
芦金锯现为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国画书画院副院长、山东书法家专业委员会委员、山大蒋维崧训诂研究院研究员、大众报业集团书法进修班讲师。
人老书亦老,古稀亦雄强。晚年的芦金锯致力于书法文化传播交流,相继于多所大学和社区举办书法艺术讲座,在大专院校、政府机关、书画教育和文化领域享有广泛声誉,有超量的书法拥趸,多次参与台海两岸和省市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作品在国家美术馆、省美术馆、博物馆和民间藏馆均有收藏。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善书者寿,知足者乐。一人、一笔、一茶、一友,平生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