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天雅
许多选手为了把观众逗笑,可谓是激情高昂、活力四射、各显神通。可没想到,最吸引我的,却是一位极度内向的新人女选手:由于过度紧张,她时不时尬笑、口误、冒冷汗,全程不敢直视观众。看完她表演,众多资深选手纷纷称她为“鸟神”,李诞也迫不及待想把她捧红。刚刚说到了鸟鸟,在看她的第一场表演时,听她讲述了一个内向者的卑微日常:
但最后,她却用一个虚构的 “武松与老虎” 的故事,惊艳全场。一方面,她形象地描述了内向者内心的挣扎:害怕跟人打招呼,哪怕被老虎咬了,也不敢贸然开口向求助;另一方面,她生动地还原了内向者眼里的世界:以为所有人都跟自己一样,存在严重的纠结和自我怀疑。
期间,她用一个虚构的考古故事,影射外界对美女和普通女性的差别对待,再度“引爆”全场。在竞争异常激烈的淘汰赛中,一个脱口秀新人,用别具一格的表演,一战封神。她不当老师——居高临下地点评你的生活,站着说话不腰疼;也不当小丑——自降身段,自嘲卖惨,为你提供短暂的麻痹。她就安静地站在那里,语气平淡地讲她的事,不作,不装,也不嗨。但她却让观众看到脱口秀除了好笑以外,更真挚的东西。
这,就是支撑她在舞台上一鸣惊人、一炮而红的内核与根基。
也因此,在人群中,他们常常被忽略,感受不到存在的意义。一开始,由于害怕不被观众接受,她试图模仿其他脱口秀演员,把情绪和能量调得很高。当没办法在台上安静地做自己时,她感到很空洞,很别扭。更重要的是,当努力取悦观众却不被接纳时,她会感到非常受伤,甚至有一种“不想活了”的冲动。而后通过一次次觉察,一次次调整,她才终于摸索出属于自己的表演风格:许多内向者,由于不善表达,总是习惯把委屈和痛苦藏在心里,不去诉说。“如果都不说的话,就会有一些人的情绪受到压抑。说出来,也许就能排解掉一些情绪,也许就会减少一些难过的人。”字字珠玑,铿锵有力,如同平地起惊雷,令人回味无穷。但戳破的目的,不是为了让人难堪,而是为了促成和解。在“楼兰美女和干尸二号”这个大梗之前,本来还有一段话:
美人和普通人面对的世界是不同的,连老去也无法消弭这种差距。比如有的老太太,我们一看就会想,这个人年轻时一定很美;而有的老太太,我们一看就会想,她怎么还不去排队买鸡蛋。
从结构上来讲,从“老去”递进到“死亡”,是循序渐进、非常顺畅的。“人和人是平等的,排队买鸡蛋的老奶奶,不是一个值得被取笑的对象。”第一遍觉得有趣;第二遍觉得有料;第三遍觉得竟然有点感动。
这一刻,她仿佛成为了一道光。
因为从她身上,我看到了一个“沉默少数派”的破局之路。准确地说,不仅仅是少数派,同时还包括经常被忽略的沉默之人。也许是因为先天性格内向,又也许是因为后天不被接纳,许多人在被忽视被冷落的时候,常常习惯性地选择沉默。在日常生活中,一个过度内向、沉默的人,往往会很容易被扣上一些负面的标签:但事实上,每一次细微的指责,都会令当事人产生深深的羞耻感和负罪感。“是不是因为我不够好,或者做错了什么,才会遭致大家的斥责。”强烈的自我怀疑,会彻底摧毁一个人分享和表达的欲望,加剧他的自闭,形成自我攻击。也因此,我们需要通过破局,来消除这一部分误解,缓解内在的痛苦与纠结。美国心理学博士马蒂·奥尔森·兰妮,在她的畅销书《内向者优势》里说道:许多内向、沉默的人,喜欢对一些微小的事物、情绪和感受,追根究底,深入探索。也因此,他们具备极佳的洞察力和感知能力,更能切身地理解他人的处境。这也是为什么当听到鸟鸟用段子自我调侃时,观众会有一种耳目一新的共鸣感。因为她戳破的,其实是我们大部分人普遍存在,却无以言喻的纠结与彷徨。我或许看起来有些格格不入,但没关系,这就是我真实的样子呀。“我接纳自己真实的样子,但外界却不接纳真实的我,又该怎么办呢?”当一个人的性格、步调没有完全遵循外界标准与期待时,总会不可避免地面临一些人的排斥与非议。当没办法靠一己之力去消化这一系列情绪的时候,尝试走出第2步:简单来说,就是找到一种方式,能让自己坦然地向外界去表达自己,展示自我。可以是文字,可以是某种形式的语言载体,甚至还可以是音乐、画画。通过这个方式,去表达我们的思考与困惑,释放我们内心的纠结与压抑,去让一部分人看见、听见我们真实的心声。在创作的过程中,把最真诚的感受暴露3分,剩下的7分用梗包裹着。从而让观众看到了她沉闷的外表之下,那颗涌动着善意与热情的心。原来她心里是这样想的,原来她也有敏感的一面,原来她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善意。我好像也是这样子的呀,这似乎也是我的心里话呀,谢谢她替我说了出来。
联结过后,人会真切感受到存在的价值与意义,由此变得明朗,由此变得从容。
写在最后:
这个世界,从来不只是个性张扬、能言善辩之人的天下。你不需要强迫自己变外向,变活泼,也不需要根据外界的期待去强行改变自己。但你可以试着通过你的钥匙,推开联结世界的那扇门,让世界看到你的光彩。要知道,独一无二的你,值得被更好地理解与看见,值得在这个世界上享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作者:天雅。一个有想法、有态度的心理学科班生;责编:陈沉沉。本文原创首发公众号:武志红(ID:wzhxl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