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振振教授陪您读古诗词(131)
钟振振博士 1950年生,南京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所长。兼任国家留学基金委“外国学者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指导教授,中国韵文学会会长,全球汉诗总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央电视台“诗词大会”总顾问、《小楼听雨》诗词平台顾问、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特聘教授等。曾应邀在美国耶鲁、斯坦福等海外三十多所名校讲学。
钟振振教授陪您读古诗词(131)
甄龙友,字云卿,温州永嘉(今属浙江)人。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曾任知县、添差州通判、国子监主簿(国家最高学府内掌管账簿、钱谷收支等事务的官员)等。放浪形骸,滑稽善谈谑。今存词4首,散见于宋赵闻礼编《阳春白雪外集》、何士信编《草堂诗馀后集》、元刘应李辑《新编事文类聚翰墨大全》、盛如梓撰《庶斋老学丛谈》。
这首小词,是词人过黄州(今湖北黄冈)赤壁,因怀北宋时谪居此地的大文豪苏轼而作。
“赤壁”,在黄州西长江边,一名赤鼻矶。
“峨眉仙客”,指苏轼。苏轼的家乡眉山(今属四川),在峨眉山东北。据宋曾敏行《独醒杂志》记载,徽宗时,有道士说苏轼本是天上主宰文章的奎宿星官。
“四海文章伯”,唐孙逖《故右丞相赠太师燕文贞公挽词》曰:“海内文章伯。”
“文章伯”,文学宗师。
“东坡”,神宗时,苏轼因政见与当权的新党不合,遭到新党中某些品质恶劣的人罗织陷害,以作诗讽刺新法,讪谤朝政的罪名,于哲宗元丰二年(1079)被逮入狱。次年,贬往黄州。在黄州,因经济拮据,饮食不足,友人为他申请到了几十亩荒地,以耕种自给。地在城东,有一高垅,故苏轼称它为“东坡”。参见苏轼《东坡》诗自序及宋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
“着不得”,安放不下。
上片四句说,苏轼是大文豪、谪仙人,来黄州东坡,不过是偶然游戏罢了,人世间本来就容纳不了他。
“去国”,离开京城。指遭到贬谪。
“去国”三句是说,苏轼在世时得不到朝廷的爱惜,竟被逐出京师;如今他已回到天上,无处寻觅了。
“但见”,只见。
“尊前”,指宴会上。尊,酒杯。
“但见”三句,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十六日和十月十五日,苏轼两次泛舟游赤壁,创作了传诵千古的《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南宋时,这两篇赋多次被词人们改编入乐,广为传唱。如曹冠尝以《哨遍》词调隐括《前赤壁赋》,见其《燕喜词》;林正大尝以《酹江月》词调隐括前后《赤壁赋》,见其《风雅遗音》;又有无名氏以《秋霁》《贺新郎》二调隐括前后《赤壁赋》,见《类编草堂诗馀》。
本篇押用一部入声韵,韵脚分别是“客”“伯”“得”“国”“惜”“觅”“壁”。
黄州赤壁,本非“三国周郎赤壁”,世俗讹传,冒名顶替,毕竟是“山寨版”,诓不过门槛忒精的历史考据家们。
然而,北宋文坛泰斗苏轼的两篇赋和一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却为它赢得了“文赤壁”的美称,其知名度绝不在周瑜一把火烧得曹操“樯橹灰飞烟灭”的“武赤壁”之下。
可见,政治、军事固然是重要的历史活动,而文学创作的历史功能也不容忽视。
因此,登临历史文化胜地,缅怀历史文化名人,亦是诗词创作的一项特别内容。
甄龙友这首小令,便是此类题材中的优秀之作。
下片的笔法尤为隽妙。
“去国谁爱惜”,为一代文宗生前的坎坷遭遇而愤愤不平,这是一条线索。
“在天何处觅”,为哲人其萎,今不可见而怅怅不已,这又是一条线索。
“但见尊前人唱,前赤壁、后赤壁”,两条线索至此绾作一股绳,加以收束:
统治集团不爱惜,自有社会士庶爱重——东坡先生九泉之下可以瞑目矣!
其人虽驾鹤西去,而文字却长留天地之间——东坡先生之文学精神为不死矣!
寥寥二十余字,竟能一波三折,可谓善于顿挫。
编后语:
点击回顾
小楼周刊投稿格式,例:
重游盖竹山
章雪芳(浙江)
山盖青青竹,风描水墨图。
孤身随细雨,踩痛落花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