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方,连花相伴
神农尝百草,药食同源,中医药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人类健康做出了卓越贡献。清代名医吴鞠通以连翘、金银花为主要药物形成“银翘散”,一直沿用至今。
渊源
温病学派是中国明代末年以后,在南方逐渐兴起的,以研究外感温热病为中心的一个学术派别。明清之际,温疫流行猖獗,尤以江浙一带为著,且该地区气候溽暑,热病盛行,客观上促使江浙诸医家对温热病进行研究,并由此逐渐形成一个学派。
清代乾隆年间,突发大范围瘟疫,一时间满街都是送殡的魂幡、散落的纸钱,病痛和恐慌不断蔓延,据说就连不远万里来华的英国马戛尔尼使团也有人中招。如果此事属实的话,那么东西方两大国第一次正式接触,就与疾病传播密切相伴了。
当时的名医吴鞠通注意到,许多瘟疫患者在发病期间仍会出现明显的发烧、嗓子肿疼、头痛、周身酸痛,需要找到合适的药物尽快解除患者的痛苦。
他认为这是风热外邪侵袭人体所致,必须用辛凉解表的药物让邪气发散出去,金银花、连翘正是辛凉发散的重要药物,既可以疏散风热,清散体表的风热邪气,又能清热解毒,清体内热毒,再辅以其他药物,形成了清代治疗瘟疫的经典方剂“银翘散”,一直沿用至今。
连翘 金银花 经典药对
在银翘散中,“银”是指金银花,“翘”则指连翘。银翘散中用到了连翘、金银花、薄荷、荆芥、淡豆豉、牛蒡子(炒),桔梗、淡竹叶和生甘草这几味药材。
方中,金银花、连翘两味药物使用最广,这组药物配对在临床运用中是银翘散方必不可少的药对。
古人开方的思路是非常清楚的,讲究的是君臣佐使,重用为君,发挥最大的作用;臣要在侧方辅助;佐指配合君臣药治疗兼证,或抑制君臣药的毒性,或起反佐作用的药物。使指引导诸药直达病变部位,或调和诸药的药物。
金银花和连翘配伍,是一对非常经典的组合,具有辛凉透邪清热、芳香辟秽解毒的作用,为方中的君药。这两味药就要担起抗击邪气的大任,在前线冲锋陷阵,发挥最大的作用。取其气味芳香,既能疏散风热、又有清热解毒之效。
连翘性微寒,味苦。归肺、心、小肠经。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用于痈疽,瘰疬,乳痈,丹毒,风热感冒,温病初起,温热入营,高热烦渴,神昏发斑,热淋涩痛。(参考《中国药典》2015版)
金银花,自古以来就被誉为清热解毒的良药。金银花甘,寒;归肺、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功效。用于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参考《中国药典》2015版)
金银花连翘两者配伍,两者合用的主要功效是清热解毒、疏风散热,主要用在肺热里证,或者各种疔疮肿毒上。(参考肖相如频道公众号《温病经典药对:银花、连翘》)
中药防治外感热病 积累了丰富经验
银翘散有清热解毒的功效,所以我们在外感温热的时候可以用它治疗。
叶天士在《外感温热篇》中说:“温邪上受,首先犯肺。”温热之邪属于阳邪,其性炎上,口鼻皆属清阳之窍,温热炎上之邪,最易由口鼻侵入。肺卫相通,外合皮毛,上通咽喉鼻窍。因此,温邪外侵,首先犯肺而出现肺卫表征。
比如,在温病初起时,邪郁卫分,多见发热、头痛、微恶风寒之症;腠理闭塞则汗出不畅或无汗;温邪犯肺,肺失清肃,所以出现咳嗽的症状;热伤津液,上灼咽喉,因此可见口渴咽痛。对于这种原因引起的感冒,治疗时,应当辛凉透散以畅其表,清泄肺热并解其毒,宣降肺气以复其清肃。(参考个人图书馆《古方今解,银翘散:风热感冒的良方》)
几千年来,中药防治外感热病积累了丰富经验,在西医没有传入我国之前,护佑人民健康就是靠中医中药。
除了清代名医吴鞠通创立的“银翘散”,汉代名医张仲景创立的“麻杏石甘汤”,明代名医吴又可治疗瘟疫运用大黄的经验,都是很好的治疗传染性外感热病有效药物,一直沿用至今。
中药连花清瘟汲取了中医药两千年来防治外感热病的经验,将“三朝名方”与今天科学实验发现的抗病毒、抗炎、止咳、化痰、增强免疫的中药组合研发而成。(源自以岭药业订阅号《认识中药对外感热病的整体治疗作用》)
注: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