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起义,鲜为人知的历史

武昌起义不是同盟会发动的

和许多朋友印象中不同,其实,武昌起义并不是由同盟会领导和发动的。

发动武昌起义的,是两个革命组织,一个叫“文学社”,一个叫“共进会”,二者都是武昌新军中思想进步的革命组织。

先说文学社。

文学社是1909年武昌新军里面的反清人士发起的,发起人有蒋翊武(湖南常德人)、刘复基(湖南常德人)等人。蒋翊武是社长,组织的宗旨是“兴汉排满”、“夺回汉室江山”。

蒋翊武

刘复基

那么,既然是个革命党,为什么叫做“文学社”,搞得革命党温文尔雅爱读莎士比亚似的,牛头不对马嘴呀。事实上,这个组织最初的名字不叫文学社,而是叫“群志学社”,后来呢,怀疑被人发现了,遂改名为“振武学社”,再后来,又怀疑被人发现,因而改了这个文绉绉的名字“文学社”,假装大家只是研究文学的爱好者,以躲避军中的耳目:我们对政治没兴趣,我们都是“文学爱好者”,读读莎士比亚,那总可以吧?大概是这个意思。当时清政府不得人心,武昌新军人心思变,到武昌起义前夕,文学社已经在新军里发展了400多号会员。

再说这个共进会。

共进会也是以新军官兵为主的革命团体,由孙武(湖北武汉人)、焦达峰(湖南浏阳人)等人发起建立,宗旨也是“推翻满清”,孙武是首领,共进会也是反清团体,只不过规模比文学社稍微要小一点。

孙武

焦达峰

那么说到这里,好像文学社、共进会,都和同盟会没什么关系似的,为什么后来有一些历史学者,说文学社、共进会是“由同盟会领导的”、是“同盟会的外围组织”?

这个问题就出在于:同盟会里面的谭人凤、居正、宋教仁等大佬级别的人物,和共进会、文学社的几个头头,认识,而且有联系,所以,这就给历史研究留下一个巨大的灰色地带:到底文学社、共进会是不是受同盟会领导?是不是同盟会的外围组织?这个问题,学界争论纷纷,至今没能达成共识。

不过,历史上其实有一个比较近似的例子,那就是当年捻军和太平军的关系,捻军的首领和太平军的几个主要将领有联系,有合作,但是我们是否可以说“捻军受太平军领导”、“捻军是太平军的外围组织”呢?我认为有点牵强。

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个争论可能并没有太大的意义,总之我们记住这个就可以了:武昌起义,不是同盟会直接组织和发动的,而是新军里面的文学社、共进会自己策划发动的。

清政府不得民心,连它自己培养起来的军队,都要起来造自己的反,当时的历史,就是这样讽刺,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

起义既在计划中也在计划外

1911这一年的夏天,文学社和共进会联合起来,准备在武昌发动反清起义,而焦达峰则承诺,一旦武昌起义爆发,他立马在湖南发动新军起义,响应湖北,实现两湖率先宣告独立。

刚好在这一年的夏秋,四川发生了保路运动,武昌新军的主力,被派到四川去“平乱”了,武昌城内,兵力空虚,有利于发动起义,所以文学社和共进会,计划在当年的公历10月16日,发动起义,所以我们说,武昌起义,是在计划内的。

但是,武昌起义后来实际上在10月10日爆发,比原计划提前了6天,所以我们也可以说,武昌起义,是在计划外的。那么,为什么起义会提前6天爆发呢?

其实就是因为10月9日,发动起义的机密,不慎暴露了。

起义计划的暴露,导致革命党人彭楚藩(湖北鄂州人)、刘复基、杨宏胜(湖北襄阳人)被杀头,文学社和共进会的会员们,于是都在心里寻思:花名册会不会被部队首长搜到了?下一个被抓去杀头的,会不会是我?大家都睡不安稳,所以呢,大家憋了一整天,寝食不安,坐卧不宁,然后就憋不住了,横竖都是死,不如拼死一搏,所以武昌起义,就在10月10日的夜晚,自发性地爆发了,简单地说,就是这么回事。

所以我们说,武昌起义,既是计划内的,也是计划外的。

彭楚藩

杨宏胜

起义计划是怎样暴露的

那么在10月9日,策划起义的秘密,到底是怎样暴露的呢?

答案是:因为共进会首领孙武的一颗炸弹。

事情简单地说,是这样的:

10月9日当天上午,孙武和几个同志,在汉口俄国租界某处住房里,研制炸弹,为起义做准备,由于操作不慎,发生了爆炸,俄国警察听到爆炸声,跑过来抓人,孙武跑得快,逃掉了,但是有六个同志,叫刘同、李淑卿什么的,被抓了。

俄国警察不但抓了六个人,而且还搜到了文学社、共进会的一些会员名册,起义文稿等之类的。俄国警察不想管,于是,俄国人把这些人员和资料,都引渡给了湖广总督府去处理。

当时的湖广总督名叫瑞澂,满洲正黄旗。瑞澂接到俄国人移交的人员和资料,于是征求幕僚的意见,当时的湖北布政司叫陈树屏,他建议瑞澂:既然已经逮到了革命党的几个代表,那么处理这几个代表,杀鸡儆猴,就可以了,不要扩大化,建议瑞澂烧掉革命党名册,以安军心,防止军中发生哗变。

瑞澂

但是呢,湖广总督府有个顾问,名叫张梅生,他劝瑞澂:对于谋反这种大事,不能姑息养奸,应当按照名册,逐个捕杀。

瑞澂接纳了张梅生的意见,于是,他下令关闭城门,开始审讯抓到的六名革命党,并要把武昌城内的革命党,一网打尽。

被抓到的那个名叫刘同的革命党,被抓之后,熬不过刑讯逼供,就把位于武昌城内小朝街的文学社总部,给供了出来,于是当天晚上,清兵出动,把彭楚藩、刘复基、杨宏胜等一共30多人,都抓了。第二天早上,也就是10月10日的早上,瑞澂下令,将彭楚藩、刘复基、杨宏胜三个人斩首示众。

杀了彭楚藩、刘复基、杨宏胜三人之后,当天(10号)白天,清军开始在武昌城内,大肆搜捕革命党,并且下令:新军官兵一律不准出营,并发出告示:要求全城的革命党自首。

起义爆发的具体经过

那么,10月10日当天晚上,起义到底具体是如何爆发的呢?

事情的经过简单来说,是这样的:

当天全城搜捕革命党,新军里面的两个革命党,一个名叫金兆龙(湖北武汉人),一个叫程定国(湖北鄂州人),这两个人担心自己会被逮捕,所以呢,这天晚上他们两个人抱着自己的步枪睡觉,而且身边还放着一盒子弹,他们想:一旦有人来抓捕自己,他们就开枪自卫。反正也是死,死之前,总要挣扎一下、反抗一下,他们是这样想的。

当天晚上呢,不料有个名叫陶启圣(也是湖北人)的排长,过来巡夜,刚好看到金兆龙和程定国两人,抱着枪睡觉,身边还放着一盒子弹,陶启圣作为长官,就觉得很奇怪,于是,陶启圣质问他们:你们这是要造反吗?

这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金兆龙和程定国本来就是因为参加革命党、害怕被发觉,所以要抱枪睡觉,你这长官,问什么不好,偏偏问我是不是要造反,这一句质问,真的触碰了金兆龙和程定国高度敏感的神经,所以呢,被长官这么一问,两人就知道自己参加革命党的事已经瞒不住了,因为你根本无法解释自己为什么要抱着步枪睡觉,所以这个时候,金兆龙想:露馅了,死定了,索性翻脸吧,于是,金兆龙血气冲上了脑,他朝长官大吼道:“造反就造反!老子现在就反!”

陶启圣一听,就来火了,立马扇金兆龙耳光,金兆龙奋起反抗,于是两人就扭打在一起,陶启圣毕竟是长官,肉搏更有经验,很快把金兆龙压在身下,程定国见状,马上端起了枪,过来帮金兆龙,可是见两人扭打在一起,程定国不敢开枪,怕误伤了金兆龙,于是,程定国用枪托,狠狠地砸陶启圣。

陶启圣被程定国用枪托砸伤,倒地呻吟,嗷嗷叫,程定国这时瞅准时机,果断开枪,就将陶启圣击中了(陶启圣当即昏阙,次日伤重不治身亡),说时迟那时快,此时又有几个军官端着枪,跑过来弹压,也一一被程定国开枪打死,这个时候,第八营有个班长名叫熊秉坤(湖北武汉人),是共进会的会员,他也血气上冲,认为造反的时机到了,再不反,大家一起死,于是熊秉坤吹哨集合,宣布起义,率领士兵们向楚望台出发。

熊秉坤

起义打响,军中纷纷响应

为什么最初起义的官兵,要向楚望台出发呢?(注:楚望台位置在今天武汉市“楚望台遗址公园”)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楚望台是清兵的军火库,这个军火库,当时储存了124门大炮、59000支步枪以及其他军火,是当时大清帝国陆军最大的军火库之一,革命军心里面非常清楚:只有夺取了楚望台军火库,才能抓住战争的主动权,所以,楚望台很关键。

于是,熊秉坤率领的这群起义官兵快步奔向楚望台,与其同时,其他的营队在革命党的带领下也纷纷起来响应,其中第八镇第十五协第二十九标的蔡济民(湖北黄陂人),和第三十标的吴醒汉(湖北黄陂人),也率领起义的官兵,冲向楚望台。

蔡济民

吴醒汉

几路起义官兵冲到楚望台,跟守卫军火库的官兵说:别再做亡国奴了,把满洲鞑子赶走,恢复我汉人江山!军火库的官兵,对满清政府不满也很久了,一看这个阵势,也响应起义,打开军火库,各路起义官兵一起,搬枪,搬子弹,搬大炮,搬炮弹,当时首批起义的官兵,就多达3000人,此时,群龙无首,大家推举第八营左队的队官吴兆麟(湖北鄂州人),做临时总指挥。

吴兆麟

为何推举黎元洪做首领

不过,吴兆麟当上临时总指挥之后,马上就发现了问题。

问题是什么呢?问题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即使在革命军里面,也不例外。无论是吴兆麟,还是蔡济民,还是熊秉坤,因为军官级别不够,所以发号施令的时候,革命军许多的同志都不服,大家都不听你的命令,军令无法统一。

怎么办呢?大家不听命令,这仗如何打呢?

于是在第二天,也就是10月11日凌晨,吴兆麟、蔡济民、熊秉坤几个人在隆隆炮声中开会,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当时武昌地区军阶最高的人是张彪(山西晋中人,汉人),但张彪是清廷的死忠粉,也是当下的死敌,无法争取,那么自然而然,大家就想到了当时武昌地区军阶第二高的,也就是新军第二十一混成协统领,黎元洪(湖北黄陂人)。

张彪

黎元洪

大家七嘴八舌地说,这个黎元洪,平时对待部下都很好,大家有目共睹,大家都很喜欢他,也都很敬重他,说我们要把黎元洪找出来,让他来带领我们革命军,这样,所有人都服,军令才能统一,仗才能打赢,大家才能活命。于是都同意了。

然后呢,蔡济民带上几个人,策马飞奔,去找黎元洪,当时黎元洪其实并不在武昌,而是在40公里之外的黄陂,当时黎元洪正躲在他的参谋刘文吉的家中,蔡济民等人带队,破门而入,把黎元洪找到了,逼迫他上马、参加革命,黎元洪看这阵势,不从命就肯定被枪毙,所以,他半推半就,上了马。

不过,黎元洪受革命军的言行感染,想了半天,他自己也想明白了:我是汉人,宁死不做鞑子的奴隶。所以到了武昌阵地上,黎元洪思想已经转变了,他对部下发表了这样的宣言:

“这回大家起义,是正义的!我不但赞成,而且非常佩服各位!从此刻起,我黎某人和大家,同生共死!若有食言,我黎元洪就不是黄帝的子孙!”

黎元洪说罢,掌声一片,于是,黎元洪开始投入指挥战斗。

战斗间隙外国传教士拍摄的武昌起义军

武昌起义的成功在武昌之外

有一点大家要注意的就是:武昌起义虽然爆发在武昌,但是,武昌起义的成功,并不在武昌,而是在武昌之外。

就武昌起义本身而言,其实袁世凯的清军,不久之后就先后攻陷了汉口、汉阳,武昌起义军看形势对自己不利,于是和袁世凯大军签署了暂时停战的协定,而袁世凯之所以签订这个停战协定,不是因为军事上打不赢,而是因为当时袁世凯和南京的民国临时政府谈和,袁世凯觉得没有必要打武昌了。

袁世凯,1911年时局的最大赢家

换句话说,武昌起义在军事上,没有成功,也不可能成功,但是,武昌起义在政治上,是非常成功的,为什么呢?因为武昌起义爆发之后,焦达峰率领湖南新军,响应起义,攻占长沙,第二天就成立了湖南都督府,接下来呢,不但湖南、湖北宣布独立,而且陕西、江西、山西、云南、浙江、贵州、江苏、安徽、广西、福建、广东、四川等省,也先后宣布独立,关内的十八省,就只剩下甘肃、河南、直隶和山东了。

关内18个省中有14个省宣布独立,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清政府有大量的地方税款、物资、部队等,都被地方截留了,北京利用不了,而且,地方各省把交通一截断,你清政府就连运兵都成问题,所以呢,各省纷纷响应,先后宣布独立,这一点很关键,是直接把清政府给釜底抽薪了。

所以呢,武昌起义的成功,其实是在武昌之外。

尾声:清廷派袁世凯带兵打武昌,在战争期间,袁世凯以无钱打仗为由,劝服清廷接受袁世凯和南京革命党谈判,清廷实际掌舵人隆裕太后考虑政府财政枯竭,若不接受谈和条件,任由事态恶化,会危及自己性命,三思之后决定退位,清朝灭亡,革命党停战,由袁世凯组织民国政府,清皇室享受永久优待。

隆裕太后,清政府最终断送在她的手中

关键历史人物命运如何

彭楚藩:湖北鄂州人,武昌起义主要策划人之一,10月9日因刘同出卖,被逮捕,10月10日在武昌被清政府斩首。

刘复基:湖南常德人,武昌起义主要策划人之一,10月9日因刘同出卖,被逮捕,10月10日在武昌被清政府斩首。

杨宏胜:又名杨洪圣、杨洪胜,湖北襄阳人,武昌起义主要策划人之一,10月9日因刘同出卖,被逮捕,10月10日在武昌被清政府斩首。

金兆龙:湖北武汉人,武昌起义主要的实际发难者之一,但在武昌起义战斗的过程中,金兆龙和战友失和,因此离开战场,民国成立之后,金兆龙为北洋政府做事,再后来于1933年病逝。

程定国:又名程正瀛,湖北鄂州人,武昌起义主要实际发难者之一,民国成立后,程定国追随袁世凯,在二次革命中参与弹压革命党,1916年程定国被革命党抓获、沉入长江处死。

熊秉坤:湖北武汉人,武昌起义主要实际发难者之一,民国成立之后,熊秉坤追随孙中山先生,后担任国民政府军事参议,新中国成立之后,熊秉坤先后担任全国政协委员等诸多职务,并于1969年病逝。

蔡济民:湖北黄陂人,武昌起义主要实际发难者之一,民国成立之后,蔡济民追随孙中山先生,奉命回湖北组织鄂军,但在1919年在湖北恩施利川,被当地土匪杀害。

吴醒汉:湖北黄陂人,武昌起义主要实际发难者之一,民国成立之后,吴醒汉反对袁世凯,参加二次革命,后逃亡日本,后加入北洋政府,为黎元洪总统服务,并于1938年病逝。

蒋翊武:湖南常德人,武昌起义主要实际发难者之一。10月9日革命党机关被破获,蒋翊武逃出武汉地区,但听到武昌起义爆发的消息后,返回武昌参加起义。民国成立之后,蒋翊武反对袁世凯。1913年,蒋翊武在广西开展反对袁世凯的活动时,被亲袁世凯的广西军阀陆荣廷逮捕、并杀害于桂林。

孙武:湖北武汉人,武昌起义主要实际发难者之一,民国成立后,孙武在北洋政府中任职,晚年寓居北平,1939年病逝。

张彪:山西晋中人,满清忠臣,武昌起义爆发时武昌清军里军职最高的人物,武昌起义中率领清军与起义军战斗,民国成立之后,张彪寓居天津,经商致富,1927年病逝于天津。

黎元洪:湖北黄陂人,武昌起义爆发时在武昌清军里军职第二高的人物,被起义军拥戴为起义首领,民国成立之后,参加北洋政府,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总统,后在北洋军阀斗争中失势,后来寓居天津,经商致富,1928年病逝于天津。

吴兆麟:湖北鄂州人,武昌新军进步军官,武昌起义公推的第一位临时领袖,民国成立后,吴兆麟对政治失望,退出军政界,投身湖北的公益事业,晚年信佛,1942年在武昌病逝。

瑞澂:末代湖广总督,满清正黄旗,武昌起义爆发时,瑞澂逃跑,被清政府革职,后来瑞澂听说朝廷要治他罪,逃亡去日本,民国成立之后,返回上海,并于1915年在上海病死。

焦达峰:湖南浏阳人,武昌起义之后,在湖南率先举兵响应,但仅仅9天之后,即1911年10月31日,被清兵杀害。

(0)

相关推荐

  • 【辛亥革命爆发的时间】武昌起义事件的具体经过

    被武昌起义军推为都督的黎元洪 中国同盟会于1905年成立后,一方面以<民报>为阵地广泛宣传革命思想,一方面在国内积极组织发动反对清政府的武装斗争,一时间,革命形势如火如荼.1906-190 ...

  • 黎元洪的自知之明

    今年是辛亥革命成功110周年,风云人物中黎元洪的命运极具戏剧性:时代选择了他,他也没有辜负时代. 姜武在<辛亥革命>中扮演黎元洪 黎元洪没有躲床下 黎元洪登上历史舞台是个意外. 1911年 ...

  • 武昌起义第一枪谁打的 武昌起义简介事件经过及意义和影响

    1911年10月10日(夏历辛亥年八月十九日),以士兵为主体的武汉新军在武昌举行起义,标志着辛亥革命的全面爆发. 湖北位居长江腹地,武汉素为"九省通衢",交通便利,系当时国内仅次于 ...

  • 细述武昌起义背后的那些事儿

    武汉是座英雄城市,武汉地处北上南下,西进东征的咽喉要道,故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而1911年武昌起义的成功,彻底改变了中国的历史. 众所周知,武昌起义的胜利,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逐步使清朝走向灭亡 ...

  • 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的士兵,50年后偶遇溥仪,谈话内容令人捧腹

    文/格瓦拉同志 作为辛亥革命的揭幕战,由湖北新军发动的武昌起义,无疑是压倒清帝国的"最后一根稻草".但鲜为人知的是,打响辛亥首义第一枪的,竟然是无名小卒熊秉坤.而更令人感觉不可思议 ...

  • 【你懂得·辛亥记事】9、颠覆传统宣传的武昌起义始末

    第九单元 辛亥记事 9.武昌起义 1911年,同盟会借保路运动,成功的把湖北新军引到了四川.留在湖北的同盟会,以倾向宋教仁的谭人凤.居正为首的成员,决定在湖北搞起事. 上一课我讲过,湖北革命党的基业, ...

  • “敕勒歌”背后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谐之魂.日前,中央社院第一副院长潘岳所作<中国五胡入华与欧洲蛮族入侵>一文,讲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华各族人民交融形成命运共同体并重建大一统国 ...

  • 有哪些鲜为人知的历史照片?

    这是共和国缔造者们的一张极其珍贵的老照片,他们衣衫破旧,但他们是一代伟人,共和国的缔造者,新中国的领袖 .仔细看看这张照片,认识几位?

  • 礼县秦公墓: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一座鲜为人知的大堡子山,一场罕见的群体性盗掘古墓事件,一批流散世界各地的珍贵器物,一些人.一些声音,礼县大堡子山秦公大墓--西垂陵区,国人痛心疾首的千古遗恨.1994年春,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所长韩伟先生 ...

  • 那年,那场震撼新疆的惨烈保卫战,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远离哈密180公里的伊吾,是新疆的一个山城小县,东北部与蒙古国接壤,四周高山环绕,中间是一块天然牧场.这个仅有3000多人口的小县城被称为"英雄城".71年前,发生在伊吾的40天保 ...

  • 鲜为人知的历史:其实丰田和一汽在中国的底子来自张学良?

    说起沈阳,人们大都会忆起少帅张学良:说起中国汽车史,人们第一会想到长春.其实尘封的历史背后,沈阳.少帅.造车才是中国的汽车史.也是沈阳的工业史上都绕不开的一组关键词. 少帅很帅,是民国天下皆知的不争事 ...

  • 三星堆文物的出土,揭开了古蜀国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众所周知,三星堆遗址的发掘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当中.此次出土了不少重要文物,给中国史学界也带来了极大的惊喜.过去我们一直认为夏朝的二里头文化,是"最早的中国".但三星堆文物的出 ...

  • 有哪些鲜为人知的历史事实?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一.三国的茶有多"好喝" 说起这类"鲜为人知"且值得回味的历史典故,比起沙场政坛的博弈杀伐来,一些"生活类"典故,也同样 ...

  • 二战中有哪些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

    1943年秋天,第九战区的参谋长吴逸志给美国总统罗斯福写了一封信,信的内容呢,就是让罗斯福要重视亚洲战场以及如何重视亚洲战场,信里面有加强亚洲战场的作战方案. 然后罗斯福给吴逸志回信了,说很好,我们打 ...

  • 10个鲜为人知的历史冷知识

    10个鲜为人知的历史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