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中缴获上万门炮,为何抗美援朝时,显得炮很“少”?

在之前讲东北野战军的时候,大家都对东野的炮火印象比较深刻。

有朋友便有疑问了:东野在解放战争中的炮火那么猛,为什么之后抗美援朝时,火力突然就“下降”了呢?

还有朋友问:之前解放战争中不是缴获了上万门火炮吗?到抗美援朝时,这些火炮又哪里去了呢?

其实这些问题有的是理解史料的问题,有的是逻辑问题,我们就结合一些数据给大家解读下。

首先聊聊解放战争缴获火炮的问题。

据全国解放战争四年主要缴获统计,我军在1946年7月到1950年6月,一共缴获了大小火炮54430门。

这5万多门火炮,听起来不少,实际上也确实不少,所以说在解放战争中缴获火炮上万门的说法是正确的。

不过,很多朋友却没有去了解下这5万多门火炮的具体构成。

如果潜意识地觉得,这些火炮都是山野榴炮等“大炮”的话,那么必然会出现误读。

实际上,这54430门火炮中有:

榴弹炮587门、野炮681门、山炮2187门、加农炮27门,以上合计为3482门,占解放战争中缴获火炮总数的6.4%。

很显然,虽然3482门大炮的绝对数不少,但是所占比例却并不高,连5万多门炮的零头都不到。

那么解放战争中,缴获火炮的大头是什么呢?

是迫击炮!

据统计,解放战争中缴获50炮6772门、60炮25051门、轻迫击炮11896门、重迫击炮771门,合计44490门。

简单点说,解放战争中缴获了5万多门炮,其中就有4万多门是各类迫击炮;如果再细致点说的话,那就是迫击炮占解放战争缴获火炮总数的81.7%。

由于我军武器的主要来源是缴获,所以在解放战争中,敌我两军最为普遍的炮火支援,其实就是迫击炮。

除了迫击炮外,解放战争中火炮缴获的统计还包括火箭筒。

其实一般来说火箭筒是不应该计入火炮统计的,不过我军长期缺少炮火,甚至有时候连掷弹筒这样的兵器都要计入到火炮中。而美式火箭筒这种“高精尖”武器,自然也特殊对待了。

在解放战争中,共计缴获火箭筒2338具。单以数量来说的话,比山炮的缴获总量还大,比榴弹炮、野炮、加农炮的总和还要多出个四位数来。

除了以上大炮、小炮外,解放战争中另缴获高射炮、战防炮、步兵炮、机关炮等2342门,以及杂类火炮1778门。

以上是第一个问题,即解放战争中缴获火炮的具体类别及数量构成。

第二个问题是,缴获了如此数量的火炮,是不是都能全部装备呢?

答案是:不能。

因为战场上缴获的武器,并不全是完好无损的,其中有的损坏后可以修复再使用,但是有的损坏严重则不能使用了。

另外军队作战要考虑武器的制式、型号和寿命,我军缴获的火炮后要统一整理和使用,有些型号杂、老化严重的武器便会被淘汰。

还有任何火炮的使用,除了火炮本身外,还要有弹药保障。有的火炮备弹较少、口径特殊,不具备建设弹药生产线价值的话,也会被淘汰。

同时我军是边缴获边作战,比如1947年缴获的火炮,在1948年也可能会出现战损而淘汰。

所以在以上要素的综合作用下,并不是说缴获了这5万多门炮,在1950年解放军的作战装备中,还有同等数量的装备。

不过,由于缴获数量实在也不小,通过以上所得并且堪用的火炮,我军各级炮兵力量基本都得到了普及。

其中营连级普遍用小口径迫击炮、团级用中口径迫击炮和步兵炮、师级用大口径迫击炮和山炮、军级用野炮;军以上的独立炮兵部队则用野炮和榴弹炮。

其中火炮力量比较强的东北野战军部队,在辽沈战役前便有炮兵纵队、步兵纵队有炮兵团、步兵师有山炮营、步兵团有迫击炮连,甚至步兵连也有60炮可用。在我各大野战军中,属于炮火配置最齐全,当然也最强大的一个。

不过这个强大是针对我军的装备历史,纵向去谈的。或者说,是针对我国当时的战场环境去谈的。

就实际的情况而言,也不能说东野的火力就强大到了多么高的程度。

比如网上所说东北我军的9000多门火炮,其中有近4000门是掷弹筒,有近3000门是60炮,真正的山野榴加炮的总数是618门。

一支超过100万规模的军队,山野榴加炮的总数只有618门,跟当时的世界军事强国横向去比较,其实是很寒酸的装备配置了。

而在整个辽沈战役双方上百万人的大战中,东北我军的炮弹消耗是156190发。这个炮弹消耗数相对于我军之前的作战来讲,可以说是空前的;但就绝对数而言,15万多发炮弹的消耗,显然也算不上很多。

这就是我们针对一些网友的疑惑,所说的逻辑问题了。因为有的话和定义,你要看是谁说,在什么环境下去说。

在当时,我们的解放战争是一个烈度,其炮兵的配置和炮火强度是一个概念;但是之后的抗美援朝战争,则是另外一种情况了。

以解放战争中的一些概念,去放到抗美援朝战争中,自然是对不上号的,也是更难以理解的。

实际上我们今天说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给人的感觉是两个不同的时代。

但纯就时间来说,以往人们提得较少的解放战争第四年度是1949年7月到1950年6月;而抗美援朝战争,是在1950年10月就打响了,两场战争之间相隔只有几个月的时间。

比如第4野战军的第40军,在1950年4月时,还在海南岛上作战;仅仅半年之后,便已开赴朝鲜与美军作战了。

有朋友说,解放战争缴获了那么多火炮,抗美援朝时都去哪儿了?

我们可以告诉大家的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对美军作战,初期入朝的志愿军13兵团的4个军,都是专门进行强化了的。

其中,60炮下到步兵连,每个连装备3门;81/82毫米迫击炮编在营级,每个营装备3门炮;每个步兵团则编步兵炮连和重迫击炮连,分别装备3到4门步兵炮或重迫击炮。

志愿军初期入朝的步兵师有师属山炮营,一般装备12门美式或日式75毫米山炮;有的步兵军有军属火箭炮营,装备数门国产的六管火箭炮。

以38军为例,全军装备有:

36门75毫米山炮、34门92式步兵炮、4门57毫米无后坐力炮、5门国产六管火箭炮、50具火箭筒、31门重迫击炮、86门81/82毫米迫击炮、225门60炮、100具掷弹筒。

以解放战争中我军的缴获统计中的“火炮”标准来看,38军装备有471门炮,如果把那100具掷弹筒也算上,那么装备有571门“炮”。

这一看这个数字,是不是也不弱呢?

但我们也看到了,这个武器统计中迫击炮仍然占绝大部分,真正的大炮其实没几门。而在解放战争中,这样的火力配置可是绝对不低的了。

有朋友会问了,东野的纵队不是有炮兵团吗?为什么此时38军没有军属炮团呢?

其实在1949年,原东野的纵队炮团都抽出去合编为预备炮兵了,而在1950年抗美援朝时,我军也出动了预备炮兵3个师,共计装备野炮、榴弹炮284门。

想想我们解放战争中才缴获了多少野炮、榴弹炮?又能留下多少来?而出动4个步兵军(后来加了50军和66军),就配3个炮兵师,这也可以说是精锐尽出了。

要是以解放战争中的标准来看,这样的火力配置就是顶天了,对国军的所谓精锐部队也有绝对优势。

但是在朝鲜,我们的对手是谁?

是美国,是当时世界上最现代化的国家,其军队也是世界上最现代化的军队。除了美国外,还有10多个国家派出自己的精锐部队参战。

在解放战争中,我们都听过国军所谓的五大主力,什么美械军之类的。

国军所谓的美械军的装备,在正牌美军面前,那才算个啥?

国军的五大主力军,编制内其实连一辆坦克也没有,美军一个步兵师140多辆坦克;国军的五大主力军,军属105毫米榴弹炮营都没有配齐或满编,美军一个步兵师,105毫米榴弹炮有54门,155毫米榴弹炮有18门。

美军的步兵师另有1个师属防空炮营,装备32门双管40毫米高炮和4管12.7毫米高射机枪。

美军的步兵团有12门制的重迫击炮连和22辆制的坦克连,步兵营有各类迫击炮、无后坐力炮、火箭筒46门。

美军的步兵师还有大量车辆,机动能力强,弹药的携带量大。

不夸张地说,国军五大主力加起来的综合火力投放效果,都未必有美军的一个师强。

同样,志愿军当时经过火力加强后并不亚于国军的美械军,但对美军的火力仍然处于绝对的劣势。

另外,这仅仅是是谈的陆军,对志愿军炮兵造成更大麻烦的是美国空军。

解放战争时,国军有制空权,但其飞机数量少、作战效能低,根本不能对我军造成多大威胁。但在朝鲜战场上的美国空军,上千架战机就死盯着狭窄的朝鲜北部,战机的出动密度和强度是极大的。

战争初期,我军虽然出动了3个机动炮兵师,但骡马炮兵在美国空军的压制下别说发挥作用了,连基本的机动都极为困难。

在第一次战役中我机动炮兵仅5个营参战,打出了505发炮弹;第二次战役中我机动炮兵仅48门参战,打出了549发炮弹。

实战中甚至师属山炮、团属步兵炮/重迫击炮都因美空军的压制难以发挥作用。

如38军在第二次战役中仅打出了75毫米炮弹22发、70毫米步兵炮弹121发。实战中,我军主要的炮火支援其实是伴随着步兵突击的81/82毫米迫击炮和60炮。

以这样的火力去攻击上面提到的美国陆军,而且我们的步兵也要挨着美国空军的狂轰滥炸,我们可以想象这是个多么艰难的作战环境?

所以我们说,一切问题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一个环境中出现的情况,换到了另外一个环境中就要重新考量。只有去细致了解了,我们才能有更清晰的认识,得出更准确的结论。

同时,通过这篇文章也希望大家了解我军作战的艰难程度。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是一步步打拼出来的,而这个过程并不轻松,我们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