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夫家有块祖传磨刀石,上面刻有古老文字,经证实:九大国宝之一

前言

我们国家经过几千年的岁月文化沉淀,除了流传风雅几千年的唐诗宋词,还给我们留下了光华璀璨具有很高历史价值的奇珍异宝,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些奇珍异宝见证了历代王朝的兴衰成败,经历了几千年雨雪风霜的磨炼,存留今日依旧是熠熠生辉。

九大镇国之宝之一的'秦石鼓文'

何为镇国之宝?《国家人文历史》为此独家邀请了九位资深的历史考古,文博方面的专家,在众多国宝的权衡与思量当中,评选出了九大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镇国之宝',今天我们说的就是镇国之宝之一的'秦石鼓文',关于秦石鼓文的确切年代,专家们争论不休,众说纷纭,专家们对于秦石鼓文的年代提出了众多的猜想,最确切的一个说法是它出自秦朝时期。秦石鼓文共有十只,但有一只秦石鼓文在宋朝之后意外的丢失了,发现后,令人惊讶的是它竟然在一个屠夫家被当做磨刀石。

关于秦石鼓文的起源与说明

秦石鼓文被发现是在唐朝时期,具体是在我国陕西省凤翔陈仓山一位放羊的老人在山上放羊的时候发现了十个巨型石头,石头上面还刻有奇形怪状的古老文字,一传十,十传百此事被当地百姓传的沸沸扬扬,百姓们认为这十个巨型石头是老天赐予的神物,百姓们便纷纷攘攘的来此跪拜这巨石。后来唐朝的'安史之乱'爆发之后当地官员为了保护这十块巨石,便把巨石进行掩埋了,打算等到安史之乱之后再将其挖出。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平复安史之乱之后,再次把让鼓石重见光明的时候,人们发现只有九个鼓石,另一个却神秘的消失不见,之后的二百多年间很多的金石学家便一直找寻第十只消失不见的秦石鼓文。

第十只秦石鼓文历经沧桑终被找到

文化昌盛的唐朝是隋朝之后大统一的王朝,昔日繁荣昌盛的唐朝被灭亡之后,赵匡胤成为了宋朝的第一位的开国皇帝,迎来了文化繁荣的宋朝时期。在北宋时期有一位叫司马池的金石专家,一直在找寻在唐朝安史之乱丢失的那只鼓石,依旧没有鼓石的丝毫消息。

家喻户晓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让我们认识了足智多谋的司马光,而这位一直在找寻鼓石的司马池是正是司马光的父亲。

另一位北宋时期的金石学家名叫向传师,他也一直在找寻鼓石的下落,有一次他在陕西凤翔的一家客栈里休息,突然一阵磨刀嚯嚯的声音传入了他的耳朵,导致向传师无法安心睡眠,向传师慢慢起身,跟着磨刀的声音走出了客栈才发现客栈后面是一家屠户的家里,屠户正在用力的磨着手中闪闪发光的屠刀,借着淡淡的月光和屠户手中磨到发亮的屠刀上的刀影,向传师发现了屠户的圆圆的磨刀石上面竟然刻有篆文,瞬间向传师睡意全无,他激动的奔向了那块磨刀石,仔细看过正是他苦苦寻找的第十块鼓石,他难掩内心喜悦抱着那块鼓石激动的哭了起来,屠夫一脸错愕的看着旁边抱着石头泪流满面的向传师

鼓石的失而复得令向传师欣喜万分,第二天向传师立刻通知了当地的官府,当地官府立即调集所有精兵,将这块石头运送到了汴京,向传师也因此得到了朝廷重重的嘉赏,这块鼓石最终又和其他鼓石重聚在一起。

只是没有其他鼓石保存的完整了,鼓石历经了二百年的沧桑,被沦落了百姓的生活中,石头边缘部分磨到磨得发亮,中间已经被掏空用来稻米,看到如此珍贵的国宝却不被人好好珍存,向传师难免泪如雨下。

经历了战争离乱的年代秦石鼓文终得保全

秦石鼓文重聚之后,深得热爱古文字画的北宋皇帝宋徽宗的喜爱,宋徽宗把这十块鼓石渡上了金光璨璨的金身,妥善的保存在皇宫之内。好景不长,靖康之耻的爆发,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由于靖康之耻的爆发,金人入宫后,看中了渡金石鼓上的黄金,于是把这十个鼓石掳走,把黄金带走后,把鼓石抛在了废弃荒野。经历了靖康之耻之后,鼓石一直保存于孔庙之中。之后在元朝、明朝、清朝、石鼓一直在北京妥善保存。

经历了唐宋元明清时代之后,这些鼓石又迎来了抗战时期的颠沛流离,国民党把这些鼓石又从北京运往南京,又从南京运往重庆,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爆发的时候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最后一次国内战争,国民党又从重庆运往南京,在途中这些鼓石又进行了一次翻车。直到1949年的时候,国民党携带大量国宝文物进行逃亡生涯,准备飞往台湾,鼓石到达机场的时候,因为太重而被飞行员进行拒载,无奈之下他们把鼓石留在机场,鼓石得以保全。

被誉为九大镇国之一的'秦石鼓文'的历史价值

鼓石一共有十只,因为刻石外形似大鼓所以被称为'秦石鼓文',上面刻有大篆字体的四言诗一首 ,一共有十首,其石鼓身上刻的大篆文字,更是大篆的经典之作,对此有人称之为'一字抵万金'。秦石鼓文记载了很多秦朝时期那些我们不知道的历史故事,具有及其重要的史料研究价值,故宫博物院专门为秦石鼓文修建了石鼓馆,将其存放里面

结语

秦石鼓文流传到现在,千辛万苦终于才相聚在故宫博物院的石鼓馆中,秦石鼓文重要的价值并不是在于石头,而是上面的'石鼓文',是我国最早的'大篆'刻石。这些秦石鼓文见证着从秦朝开始到现代社会的发展文明,而对于这些来之不易的国宝,我们更要怀有一颗敬畏之心对对待它们。

参考文献: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满江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