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非逆转录病毒药的正确应用
阿昔洛韦、更昔洛韦、伐西洛韦、泛西洛韦、金刚烷胺、磷钾酸钠、利巴韦林、奥司他韦、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提比夫定等,为抗非逆转录病毒药,在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中常用,这类药物由于作用机制较复杂,不容易掌握适应证,存在着滥用的现象,本文就这类药物的正确使用做一说明。
1
阻止病毒进入细胞的药物:金刚烷胺、金刚乙胺
用于预防和治疗流感,对流感引起的高热有退热作用,亦用于抗震颤麻痹病。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该类药物只对甲型流感病毒的各种毒株有效(包括H5N1或H1N1),也包括俄罗斯毒株、巴西毒株、德克萨斯毒株等,在甲型流感流行期间,应用本药可防止50%~90%接触者发病,尤其适合于老年或患流感可使原发病(心血管疾病、肺病、神经肌肉病以及免疫缺陷病)恶化者。
预防用药剂量为100mg,宜在整个流行期间坚持服药(4~8周)。该药对于其他病毒如乙型流感病毒、腺病毒、甲肝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麻疹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等无效,至于甲型流感的诊断需要医生来确诊。
用法用量:预防流感,与患者密切接触者应在48h内服0.2mg/d,连续5~7d。治疗流感:症状出现后1~2d给予0.1g,2次/d,3~5d。抗震麻痹病:通常1次用0.1g,1次/d,1周后可增加至2次/d。
剂型规格:胶囊(片)剂:100mg。
不良反应: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有头晕、目眩、注意力不集中、头痛、失眠、焦虑等,长期或大剂量用药时症状可持续或加重,出现共济失调、谵妄、震颤、惊厥、无力、疲倦、视物模糊。
一般减量或停药后症状即消失。平常注意避免睡前用药,以免引起失眠;还有恶心、食欲减退等,少见有便秘、口鼻干燥等,与该药抗胆碱作用有关,停药后可消失。长期使用可能抑制唾液分泌,患者易发生龋齿、牙周病、口腔念珠菌感染等,用药期间为减轻上述症状可食用富含纤维素的食物或多饮水;心血管系统可能与本品抗胆碱作用有关,个别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心动过速、高血压、充血性心律失常等症状。
特殊人群用药:妊娠或哺乳期妇女禁用,动物实验发现本药可造成胎儿伤害,致畸。老年患者更易发生神经系统损伤,用药宜减量,留意患者精神状态的改变,并加强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的观察,并采取适当的措施防止眩晕及直立性低血压引起的跌倒和损伤。
1岁以下的婴幼儿禁用该药。该药常用于抗感冒药组方中,在此也提醒有这些病情的特殊人群患者应禁用该药包括复方制剂。
用药注意事项:
1.该药有抗胆碱能作用,有癫痫病史者禁用。心力衰竭、肢端水、肝肾疾病、直立性低血压患者慎用:口服一般耐受性好,无严重肝、肾和造血系统毒性;饮用含乙醇饮料可增加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如眩晕、头重脚轻、直立性低血压等;药物可引起直立性低血压,日常起居不要快速直立或突然改变;药物可引起头晕、视觉障碍、情绪改变等,服药期间应避免驾驶或从事其他复工作。
2.金刚乙胺:适用于预防(成人和儿童)和治疗(成人)A型流感病毒感染。其余和金刚烷胺大体相同。
金刚乙胺和金刚烷胺二者对甲型流感病毒均有抑制作用且疗效相似,且都在发病前24~48小时内服药,否则疗效差或无。金刚烷胺还可用于帕金森病。
2
抑制病毒核酸复制的药物:利巴韦林、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更昔洛韦等
1.阿昔洛韦:HSV(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治疗的首选药物,特异性抑制疱疹类病毒。用于HSV引起的角膜溃疡、皮肤、黏膜等感染及带状疱疹、乙型肝炎的治疗,也可用于治疗水痘。
用法用量:(1)口服成人常用量:①生殖器疱疹初治和免疫缺陷者皮肤、黏膜单纯疱疹,一次200mg,一日5次,共10日;或一次400mg,一日3次,共5日。再发性感染,一次200mg,一日5次,共5日。反复发作性感染的慢性抑制疗法,一次200mg,一日3次,共6个月;必要时剂量可加至一次200mg,一日5次,共6~12个月。②带状疱,一次800mg,一日5次,共7~10日。③水痘,一次20mg/kg,一日4次,共5日,出现症状立即开始治疗。
剂型规格:片剂:0.1g,0.2g。粉针剂:0.25g。膏剂:3%。霜剂5%。
不良反应:局部反应静脉滴注后部分患者发生静脉炎,局部疼痛,应选择较大血管并注意更换注射部位,并避免外渗。外涂后皮肤可有轻微灼痛、刺激、皮疹、痛痒,发生在初次感染,复发感染外涂后少见,一般可以耐受;胃肠道反应多见于口服患者,主要是恶心、呕吐、腹泻等,停药后迅速消失;肾毒性偶见,但大剂量静脉滴注(>5mg/kg)可发生尿路结晶而致肾小管阻塞,尿素氮和肌酐升高,偶可发生肾衰竭并引起死亡,也可出现神经系统症状,该药静脉给药时,不宜过快,用量不宜过大。
静脉给药后出现激动、谵安、昏迷、抽等,尤其是老年患者及肝、肾功能减退者要注意,肾功能障碍者用药要减量,并多喝水(每克药要饮水400mL以上,也不要和对肾脏有毒性的药物联用,如氨基糖甙类、环孢菌素A等,以免加重肾损害。
特殊人群用药:妊娠及哺乳期妇女禁用。老年患者肾功能不全时慎用,并监测肾功能。
2.伐昔洛韦:阿昔洛韦的前体药,是与L-缬氨酸形成的酯,口服吸收后转化为阿洛洛韦,能改善阿洛洛韦口服给药吸收不良的缺点,生物利用度提高3~5倍,用量少、起效快,毒性小,可以提高患者者的依从性。
3.更昔洛韦:为阿昔洛韦衍生物,化学结构在侧链上多一羟基。伐更昔洛韦为更昔洛韦的前体药物,为口服抗疱疹病毒药物。
更昔洛韦对HSV、VZV病毒的抑制作用与阿昔洛韦相似,特点是对巨细胞病毒(CMV)的抑制作用优于阿昔洛韦。其作用机制为:更昔洛韦三磷酸盐在受CMV感染的细胞内浓度较未感染细胞高10倍以上,比阿昔洛韦在受CMV感染的细胞内浓度也高10倍以上;更昔洛韦三磷酸盐在细胞内T1/2为24小时。
更昔洛韦和伐更昔洛韦主要用于防治免疫缺陷和免疫抑制患者的CMV视网膜炎、CMV肺炎和肠道感染,还可用于预防和治疗器官移植者和艾滋病患者的CMV感染。
更昔洛韦初始剂量为5mg/(kg・12h),疗程10~21天,但易复发,需长期治疗。对更昔洛韦耐药者可联合应用磷甲酸盐。因有潜在的致癌作用使用受到了限制,认为该药仅限于治疗危及生命或视觉的CMV(巨细胞病毒)感染并伴有免疫缺陷或低下的患者(艾滋病患者或器官及骨髓抑制患者)。还作为艾滋病口服维持治疗的药物。
不良反应:更昔洛韦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表现为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发生率约5%~40%,反应严重时必须停药。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也较常见,包括:神经痛、头痛、行为改变和昏迷。其他如皮疹、肝功能异常、药热、恶心、呕吐等。
注意事项:患者应根据其肾功能适当调整剂量;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故易引起感染和出血,用药期间应注意口腔卫生,疗程中应定期监测周围血象。如中性粒细胞计数在0.5*10/L以下或血小板计数低于25×10^9/L时应暂予停药,直至中性粒细胞计数增加至0.75×10^9/L以上方可重新给药,少数患者同时采用 GM-CSF治疗粒细胞减少有效。本品只可缓慢静滴,并宜选择较粗静脉滴入。采用注射剂时患者应摄入充足水分。
特殊人群用药:哺乳期妇女用药期间应停止哺乳;12岁以下儿童及婴儿患者应充分权衡利弊后再央定是否用药。
4.利巴韦林:广谱抗病毒药,对多种RNA病毒和DNA病毒具有抑制作用。
临床应用:静脉滴注用于治疗流感、副流感病毒肺炎、小儿病毒肺炎和流行性出血热;口服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合并应用干扰素a-2b)、带状疱疹及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气雾吸入治疗婴幼儿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所致细支气管炎及肺炎的严重住院病例,还可减少流感的合并症和死亡;滴眼用于流行性结炎、单病毒结膜炎;软膏用于治疗皮肤和黏膜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生殖器疱疹;滴鼻可用于甲型及乙型流感病毒感染以及减轻症状和缩短病程;也能改善流行性出血热的症状和缩短疗程。
药物剂量:①静脉给药,治疗流行性出血热,首剂2g,继以1g,每6h1次,共4d,再每8h给药05g,共6d。其他病感染,成年人,500~100mg/d,分2次给药,疗程3~7d。②口服,用于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成年人600mg,2次/d,疗程24周。其他病毒感染,1次150~200mg,3~4次/d。③气溶吸入,儿童剂量给药浓度为20mg/ml,1d给药12~8h,疗程3~7d。
剂型规格:片剂:20mg,50mg,100mg。口服液:5ml:10mg。气雾剂:75mg。滴眼液:0.1%。滴鼻剂:10ml:500mg。注射液:1ml:100mg,2ml:250mg。
不良反应:利巴韦林主要的毒性是溶血性贫血,在口服治疗后最初1~2周出现血红蛋白、红细胞及白细胞下降,但停药后可恢复血象正常;其中约10%的患者可能伴随心肺方面不良反应;心血管系统可出现低血压,有报道伴随有贫血的者服用本品,可引起致命或非致命的心肌损害,贫血反应也加重;长期大量使用可致可逆性免疫抑制;精神系少数者可有头痛、乏力、失眠、情绪改变等,多见长期或大剂量用药后,长期或大量用药会响肝功能。
约25%的患者可出现血胆红素升高;吸入给药可出现可逆性肺功能减,对原有呼吸道疾病患者。可致支气管痉挛,呼吸困难、胸痛。
特殊人群用药:利巴韦林有致畸作用,孕妇禁用。使用该药4周后,不宜受孕(因该药在体内消除很慢,停药后的4周尚不能从身体内清除)。有心脏病史或心脏病患者禁用。
3
抑制病毒的释放
1.磷酸奥司他韦:在体内转化为对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具有抑制作用的代谢产物,有效地抑制病毒颗粒释放,阻止甲、乙型病毒的传播。用于甲、乙型病毒感染的流行性感冒治疗,对甲、乙型病毒以外的病毒无治疗效果。
用法用量:成年人常用量口服75mg,2次/d,共5d。1岁以上的儿童患者应根据体重给药,体重不足15kg者,1次30mg,2次/d;体重15~23kg者,1次45mg,2次/d;体重23~40kg者,1次60mg,2次/d。
剂型规格:片剂75mg。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0%。恶心、呕吐是本药主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约11%;少数患者可引起失眠、头痛、腹痛,尚有腹泻、头晕、疲乏、鼻塞、咽痛、咳嗽、支气管炎、支气管痉挛、哮喘加重等。
用药注意事项:对需要使用奥司他韦治疗的患者,应尽可能在发病48h内用药,疗效最佳。1岁以下婴幼儿不宜采用该药治疗。
特殊人群用药:孕妇禁用。
2.扎那米韦:该药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与奥司他韦相同,抑制A型或B型流感病毒的复制,包括对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耐药的病毒株,以及严重耐奥司他韦的变种。
不良反应包括咳嗽、哮喘、肺功能下降,另有头痛、腹泻、恶心、呕吐、眩晕等。
4
抗肝炎病毒药
肝炎病毒感染是当今国际公认的治疗学难题,在肝炎病毒中,乙型(HBV)、丙型(HCV)和丁型(HDV)在急性感染后有80%以上会转为慢性,其中一部分患上慢性肝炎,进而发展成肝硬化,甚至肝癌。乙型肝炎病毒为嗜肝病毒,全世界超过3亿人受到HBV的感染。
目前抗乙型肝炎药物主要有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替诺福韦和替比夫定等。
抗肝炎病毒药属于专科用药,这里就不介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