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山东十大财经事件(下)

  中国重汽48亿出清地产板块

  82户省属企业退出非主业

  ●关键词:深改

  ●事件:2020年4月29日下午,中国重汽集团与碧桂园集团在济南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前者以48亿元的价格将地产业务出售给后者,同时,双方将全面开启多领域战略合作。

  至此,中国重汽集团彻底剥离了房地产业务,并保证了退出后的房地产业务有序健康发展和人员妥善安置。在重汽地产转让条件中明确规定,股东变更后的房地产公司,接收安置原企业在册员工,确保第一年工资收入不低于原工资收入水平,保持不少于3年的劳动关系。通过这次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中国重汽集团进一步精干了主业,打造全球高端品牌。

  目前,山东国企正在通过挂牌转让股权等模式,逐步剥离地产业务、聚焦主业。2020年初,山东省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省属企业主业管理工作的意见》提到,“积极利用资本市场和产权市场进行开放式重组,逐步剥离、有序退出不具备发展优势的非主业资产和业务。”

  ●点评:在国有化企业改革方面,山东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有效激发了国有企业活力动力。

  加大国有企业重组整合力度,先后组建山东港口集团、山东机场管理集团和山东铁路投资集团。港口集团组建后年货物吞吐量跃居全球首位,2020年上半年吞吐量、集装箱量、效益三大指标逆势增长。同时,完成山东重工与中国重汽重组,重卡产销量跃居国内第一、全球第三。启动实施山东能源与兖矿集团、山东高速与齐鲁交通联合重组,组建完成国欣文旅和国欣颐养集团,加快组建综合性要素交易集团。推动资源向主业集聚,出台《省属企业投资监督管理办法》,实施非主业资产清理整合三年行动,有82户企业清理退出非主业板块。中国重汽48亿元出清地产业务,便是非主业资产清理整合之举。(经济导报记者 杜海)

  中泰证券登陆上交所

  35家鲁企闯关IPO圆梦

  ●关键词:上市

  ●事件:2020年山东迎来IPO“大年”,35家鲁企在A股顺利过会(截至12月29日)。企业上市也迎来“最好年份”,年内全省新增A股上市企业17家。Wind信息显示,目前山东A股上市公司共有227家,鲁企在港股上市43家(年内港股上市4家)。

  这一年,资本市场有了首家山东籍券商。2020年6月3日,中泰证券登陆上交所主板。12月10日召开的证监会发审委会议审核结果显示,齐鲁银行(首发)获得通过,这家新三板“盈利王”企业成为山东第三家A股上市银行。

  受过会数量以及科创板、创业板注册制利好鼓舞,鲁企上市热情高涨。2020年前11个月,山东证监局辖区正在接受IPO辅导的企业数量达76家,仅年内就有43家接受辅导;青岛证监局辖区年内有11家企业接受辅导。

  ●点评:引流资本“活水”贯通实体“血脉”,山东资本市场正全速“扩军”。2020年含科创板在内全国过会企业超595家,山东过会数量占到总份额的5.88%。山东上市企业在“质量”上也在不断提升。截至目前,包括中泰证券在内的7家上市公司均突破千亿元市值。

  曾经的山东上市企业以“粗老笨重”的传统产业居多,如今有更多山东企业架起创新+资本的发展“双轮”,医药生物、工业互联网等科创型企业集聚资本市场。如年内过会的森麒麟是国内最早投建4.0智能轮胎工厂的轮胎企业,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高测股份产品则覆盖了全球光伏硅片产能的前十名客户。(经济导报记者 王雅洁)

  潍莱高铁通车5G覆盖城区

  山东竞速“新基建”赛道

  ●关键词:升级

  ●事件:2020年山东“新基建”风头正劲,11月26日,山东首条完全意义上由地方控股并投资建设的高铁——潍莱高铁正式开通运营。这条通5G的高铁线路,沿线建设了53处基站,列车自带免密WiFi,在高速中给旅客带来全新的“冲浪”体验。

  山东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0年加快布局“新基建”,年内新开通5G基站4万个,建设省级区块链产业园区,在金融科技、电子政务、社会治理等领域,加速场景应用。近一年过去,山东“新基建”递交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前3季度,山东新建5G基站4万个、累计超过5万个,16市城区实现5G网络全覆盖。

  ●点评:各省市纷纷布局“新基建”,山东亦“蓄势已久”。综观重大项目榜单,总投资2.9万亿元的1021个省级重点项目,不乏人工智能、5G、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身影,其中,高铁、机场、高速公路等交通枢纽向5G基站、管线、机房等开放。

  根据山东新基建行动方案,在融合基础设施升级行动上,山东将大力发展城际高铁和城市轨道交通,构建省会经济圈、胶东半岛经济圈、鲁南经济圈环形高速铁路网。5G网络广泛覆盖,已经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一场巨变,不久的将来,“新基建”还将衍生形成50个以上新兴产业集聚区、200个新旧动能转换重点领域的典型应用场景。山东,正在朝着全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先行区和示范区大步行进。(经济导报记者 初磊)

  13只“独角兽”加速跑

  新经济力量快速成长

  ●关键词:转换

  ●事件:2020年12月16日,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地方金融监管局、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联合公布了2020年度山东省独角兽企业名单,山东天岳先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海尔卡奥斯物联生态科技有限公司、青岛中加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恒辉节能技术集团有限公司、烟台显华化工科技有限公司5家企业上榜,再加上此前两批已经认定的8家企业,山东的独角兽企业数量达到13家。

  公开信息显示,成为独角兽企业,成长性指标、创新能力指标、企业信用指标均要达到相关规定的标准,还要同时具备三个特征:创办不超过10年,获得过私募投资但未上市,估值超过10亿美元。

  山东还计划实施新一轮专精特新、瞪羚、独角兽企业培育计划。根据《山东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山东力争每年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00家左右、瞪羚企业150家左右、独角兽企业5家左右。

  ●点评:更多独角兽企业加快成长,也意味着经济增长多了新动力,对山东经济发展、结构调整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山东经济此前有“大象经济”之称,传统产业占比相对较重,而迈入新的发展阶段,山东正发力通过新动能撬动经济的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在新旧动能转换期,山东企业的创新动力也随之提速,各类创新型企业不断涌现,代表新经济与高成长性的独角兽企业在加速聚集。山东新晋的独角兽企业分布在多个领域,也树立了优质创新企业发展的标杆。

  独角兽企业的成长,同样需要良好的环境支撑。山东仍在着力引导中小企业走创新化发展之路,持续优化政策环境,强化动态管理、精准服务和全链条培育。 (经济导报记者 孙罗南)

  三文鱼“游”进黄海冷水团

  现代海洋牧场领跑全国

  ●关键词:牧海

  ●事件:2018年12月,国家批复《山东省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综合试点方案》。作为全国唯一试点省份,山东坚持将海洋牧场绿色发展放在首位,提出力争用3年时间,探索形成近浅海和深远海协调发展的新格局。黄海冷水团位于黄海中部洼地,面积接近山东省的陆域面积,有5000亿立方米的水体,是世界罕见的浅水层冷水团。其温度、溶氧量等水质指标,非常符合冷水鱼养殖标准,可支撑千亿产值的深远海冷水养殖产业集群。

  全球第一座全潜式深海渔业养殖装备“深蓝1号”是深远海养殖领域山东引领全国的旗帜,在近浅海养殖领域,山东探索的海洋渔业提质升级的路子也在悄然改变现代渔业发展的格局。令人欣喜的是,更加智能化的“深蓝2号”已完成设计,容量扩大3倍,预计能投放100万尾鱼苗。

  ●点评:山东海洋牧场正在绿色、智慧、多元融合的近浅海和深远海协调发展中阔步前进。越来越多的海洋牧场从单纯养鱼延伸到放鱼、钓鱼、赏鱼、品鱼、识鱼、加工鱼、售卖鱼一条龙,“一条鱼”产生了“多条鱼”的价值。

  得益于和科研机构联合探索出的浅海多营养层次生态立体养殖模式,山东的海洋牧场实现了完整的生物链构建和海域生态自我修复。通过推广这种模式,现在整个桑沟湾海域立体养殖所产生的固碳效应相当于12万公顷森林,综合养殖收益较之前增加了20%以上。在黄海冷水团建海洋牧场养三文鱼,是全球温暖海域养殖三文鱼的创举,也是我国在开放海域规模化养殖三文鱼的崭新探索。 (经济导报记者 王伟)

  连接黄渤海“大油龙”贯通

  世界级炼化集群“面朝大海”

  ●关键词:贯通

  ●事件:2020年1月9日,年输送能力超3000万吨的青岛港董家口港区-潍坊-鲁中、鲁北输油管道(三期)工程顺利投运,标志着从黄海之滨到渤海之畔的原油产业链“黄金通道”全线贯通。预计年输送能力将达到3000万吨以上,每年为山东炼化企业降低原油运输成本近15亿元。

  三期管道建成投产,接续一、二期管道,与其他7条支线及日照港、烟台港3条投运管线,形成贯穿齐鲁大地的输油管网,把山东港口65个油品泊位和5000多万方油罐群与山东地炼企业集群连为一体,真正形成覆盖山东,延伸江苏、河南的“大码头、大罐区、大管线”格局。

  ●点评:作为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山东的炼化能力一直很强,但原材料的运输问题一直困扰着山东地炼。最近几年,山东发力建设原油和成品油运输管道。董家口港区-潍坊-鲁中、鲁北输油管道(三期)工程的建设,历史性穿越了黄河,直接‘端’到‘端’通过管道运输将原油输送到了企业家门口。

  未来山东港口将集结世界级港口群与世界级贸易商、炼厂,合力打造集航运、贸易、金融、装卸、储存、运输等各要素于一体的油品全产业链生态体系,持续增加油气配套设施,扩大油气联动能力,打造青岛国际油品航运贸易金融中心港、日照进口油接卸中心港、烟台进口油中转和液化品集散中心港、渤海湾内贸油接卸和成品油出口中心港。(经济导报记者 刘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