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荣革命”为什么光荣?(上)

按:本文是一篇书评,讲的是英国历史学家屈威廉所著的《英国革命:1688-1689》(宋晓东 译)。本文有助于我们理解英国的“光荣革命”,值得郑重推荐,全文约7400字,分两次发布。敬请关注。

…………………………

今天,我们要讲的这本书是《英国革命:1688-1689》,作者是英国大历史学家乔治·屈威廉。该书篇幅不多,中文译本只有一百三十几页。笔者打算讲述一下这本书的精髓:为什么发生在1688至1689年的英国革命,会被称作“光荣革命”?

本书的标题只涉及1688年到1689年,但作者采取了更广阔的视野来回顾这段历史,他从内战和查理二世的上台讲起。众所周知,英格兰的17世纪是一个内乱频仍的世纪,1688年革命算是这一系列革命的高潮和结束。国内的教科书受传统马克思主义史观的影响,将这一系列革命统称为资产阶级革命,并将“光荣革命”视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确实,直到今天,西方史学界也把“光荣革命”看作是英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一个分水岭事件。早在18世纪,就有大量文献讨论这一事件,英国当时很多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比如大卫·休谟和埃德蒙·柏克、19世纪的英国历史学家托马斯·麦考莱,都高度肯定“光荣革命”对英国政治文明成长的关键意义,并留下了诸多经典论著。我们今天要介绍的这本书,正是这个叙事传统里的另一部经典之作。

屈威廉的全名叫乔治·麦考莱·屈威廉,出生于1876年英格兰一个贵族世家,他的祖父、父亲和长兄,祖孙三代世袭从男爵爵位,都曾在大英帝国担任过重要公职。他们不仅是官宦之家,还是书香门第。屈威廉的父亲和妻子都是历史学家和学者,他的舅祖父,也就是我们刚提到的托马斯·麦考莱,是19世纪英国的一代史学大师。屈威廉接受的贵族教育,让他从小就有着强烈的公共关怀和爱国精神。

他毕业于剑桥圣三一学院,一战爆发后,他作为英国红十字组织的成员,在意大利服役了三年半。这段经历让他看到战争的残酷,使他变得更加保守,更加看重法治和秩序的重要性,并促使他下定决心研究英国史。他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麦考莱的史学事业,以修史的方式捍卫英国古老的宪政制度和贵族传统。1938年,当时欧洲的传统制度和伦理,正遭受纳粹政治的破坏,英国也受到纳粹德国的威胁,而这一年恰好是“光荣革命”250周年,屈威廉出版了我们今天要讲的这本书。

注:托马斯·麦考莱(Thomas Babington Macaulay,1800-1859),英国历史学家、辉格党政治家。他的代表作《英国史》,既是史学经典,也被公认为文学巨著。

本书几乎可以看做是250年后的英国人给“光荣革命”送去的一份致谢辞。作者试图向现代英国人和当时正在遭受纳粹政治煎熬的欧洲人,解释一个问题:英国的“光荣革命”为什么是光荣的?

在我看来,屈威廉至少从三方面回答“光荣革命”为什么光荣:首先是“光荣革命”的过程,其次是“光荣革命”的特征;最后是“光荣革命”的影响。

我们先看第一个方面。

17世纪的英国,当时主要受一个王朝的统治,即斯图亚特王朝,整个17世纪英国政治变来变去,其实只是斯图亚特家族内部的事。斯图亚特家族在英格兰的第一个国王,是从苏格兰来的詹姆斯一世,詹姆斯一世去世后,他的儿子查理一世即位,查理一世因为筹集战争经费问题跟议会闹翻,引发了内战,查理一世战败后,他的对手也就是议会派军事首领克伦威尔将他处决。在王室复辟后,查理一世的两个儿子,也就是这本书涉及的两个国王——查理二世和詹姆斯二世——相继即位,詹姆斯二世统治时爆发“光荣革命”,他主动放弃王位,最终王权落到自己的女儿和女婿——也就是玛丽二世和威廉三世——手中。

屈威廉试图讨论“光荣革命”之前,查理二世的复辟给后来的詹姆斯二世和“光荣革命”带来了什么。屈威廉最关心的是宪政体制的平衡,这是他反思这段历史的核心视角。这里的平衡主要是指议会和国王之间的权力平衡,在屈威廉看来,这个平衡问题是“光荣革命”之前英国内乱频仍的根源所在。克伦威尔处死查理一世之后,英国没了国王,议会也被解散,宪政和法治都被军事独裁体制取代;查理二世的复辟结束了军事独裁,恢复了国王、议会和法治,又让英国宪政趋向平衡。屈威廉认为这是查理二世复辟的“最大的优点”。但他并没有解决国王和议会之间的最终平衡,国王和议会都可以当家,但各自只能当一半的家。所以一旦出现争议,英国又可能陷入内乱。

而其中最有争议的问题,是宗教问题。17世纪和18世纪的英国,宗教在国王和议会的政治争论中占有绝对主导地位,宗教是最大的政治。英格兰有国教信仰,国王和政府人员都必须信仰国教,国教排斥其他宗教信仰。克伦威尔时期废除国教制度,采取宗教宽容政策,接受所有宗教。查理二世的复辟,也复辟了国教制度。拥立查理二世复辟的议员大都是国教徒,他们通过了一系列法案,统称为《克拉伦敦法典》,将非国教徒排斥在公职之外,让国教徒垄断地方和国家行政机构的职位。而查理二世的宗教立场跟议会不同。

按照有些历史学家包括屈威廉的解释,查理二世表面上向议会妥协,信仰国教,但他内心其实信仰天主教。在当时,由于拥立他复辟的议会弥漫在狂热的国教信仰氛围中,所以他只好妥协。《克拉伦敦法典》的出现,让查理二世感觉到一些危机,他为了加强自己的王权,就采取策略保护非国教徒并把他们培植成自己的势力以抗衡议会。为此,他发布了一个“宽容宣言”,但被议会否决。按照屈威廉的解释,“查理二世因为需要议会的拨款,也不想惹出麻烦,最终对议会让步”,取消了这个宣言。

但此时,查理二世已在宫廷培植起强有力的天主教势力。他的心腹大臣、他的兄弟、他的王后以及他的大多数情妇,都是天主教徒。议会察觉到天主教的威胁,又通过了一个《宣誓条例》法案,进一步将天主教徒排斥在英国政治事务之外,这其中尤其针对查理二世的弟弟约克公爵,也就是后来的詹姆斯二世,因为他是天主教徒,《宣誓条例》出台后,詹姆斯二世失去担任公职的资格,但他还有继承王位的资格。接下来出现了一个著名的排斥法案危机,简单地说,就是当时的英格兰人越来越相信天主教就要统治这个国家,因为查理二世的王位继承者詹姆斯是天主教徒,所以议会出台了几个法案试图排斥詹姆斯,议会内的辉格党不仅排斥詹姆斯,还准备剥夺詹姆斯的两个信奉新教的女儿——包括后来在“光荣革命”中登基的玛丽——的王位继承权。

辉格党的主要成员是新教徒,他们主张宗教宽容,而他们的对手托利党则主要是国教徒。辉格党希望未来的国王是新教徒,托利党希望未来的国王是国教徒。两个党派都视彼此为敌人,但两个党派有共同的敌人,即天主教徒,他们都不希望未来的国王是天主教徒。所以他们在一定程度上都排斥詹姆斯二世,只是程度不同,辉格党更强烈,托利党因为信奉严格的王位世袭制,所以即使詹姆斯是天主教徒,只要他答应托利党的部分条件,托利党就会暂时支持他继承王位。这个时候,辉格党出于宗教狂热制造了一些激进事件,让人们更加偏向托利党和国王,托利党借此机会大肆打压辉格党,削弱他们的势力,这个时候真正掌握议会的就只是托利党。由于优先考虑王位世袭原则,在1685年查理二世病逝之后,托利党就将詹姆斯二世送上王位。

詹姆斯二世的天主教信仰主导了英国政治的走向。为了保护国教,托利党让詹姆斯承诺保护英格兰国教。但屈威廉说,詹姆斯自负地以为信仰王位世袭制的托利党会无原则地支持他,所以他表面上迎合托利党的要求,实际上是在利用托利党巩固自己的势力,以此实施他的天主教计划,也就是把英格兰变成天主教国家。詹姆斯二世的承诺欺骗了由托利党组成的下院,下院答应给他终生的关税收入。这样,没有经济上的后顾之忧,詹姆斯就可以不需要议会也能统治了。

接下来,詹姆斯二世就开始不断地要求废除之前迫害非国教徒的法律,一开始,他还和议会商量,后来议会不答应,他就把议会解散,然后利用国王自身享有的人事任免权,一步步将天主教徒安插到各个权力部门。结果就是,詹姆斯二世的天主教政策,让英国除天主教徒之外的所有阶层都成了他的反对者。他让英国各个阶层的人都开始意识到,一个不受议会控制的国王是何等可怕,即使詹姆斯二世最坚定的支持者——信仰国教的托利党,也意识到詹姆斯的政策是违法的,因而也公开反对国王。

到1688年6月,有两件事最终促使英国人秘密策划“光荣革命”。其一是“七主教事件”,其二是詹姆斯三世的诞生。七主教事件,简单地说,就是詹姆斯命令英国的国教牧师在教堂宣读《宽忍宣言》,这个宣言本来是国教用来限制非国教徒担任公职的,所以让国教牧师在教堂宣读这个宣言,就等于打脸。此时,国教的七个主教号召国教牧师拒绝,詹姆斯就把这七个主教逮捕起来。这件事让广大国民大受触动,屈威廉写道,“这件事证明:在这个国家,即使是最受尊敬、最衷心的臣民,如果他们拒绝积极参与国王的违法行为,也将受到惩罚。主教们尚且如此,其他人还怎么能幻想逃脱国王的报复呢?”此时,詹姆斯的王后为他生了一个儿子,根据继承权,他将继承詹姆斯二世的王位,英格兰人看到,即使詹姆斯二世死了,未来还会有另一个天主教徒做他们的国王。所以,此时,绝望的英格兰人秘密联系了詹姆斯二世的女儿玛丽和女婿威廉,邀请他们带兵前往英格兰赶走詹姆斯二世,保护英国的宪政和法治。

那么,威廉和玛丽为什么会答应这一请求呢,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玛丽有王位继承权,名正言顺;二,玛丽热爱自己的祖国英格兰;三,就玛丽的丈夫威廉而言,作为荷兰执政,他本身对英格兰没有兴趣,但他出于荷兰的利益,认为一旦做了英格兰的国王,就可以联合英格兰和荷兰一起对抗法国,此外,他是新教徒,他的宗教使命感也驱使他将英格兰从一个天主教国王的统治下解救出来,所以对他来说,冒险前往英格兰是值得的。

1688年11月15日,威廉的军队在英格兰登陆,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抵抗,“没有发生流血事件”。詹姆斯众叛亲离,他的议会、女儿和军队将领,都投靠了威廉,他自己此时也显得懦弱,没有主见,既然大势已去,他就抛弃一切,逃亡法国。对此,屈威廉说,詹姆斯的逃亡,实质上是“自己将自己废黜了”。就这样,英格兰实现了王位的更替,这就是“光荣革命”。

我们可以发现,这完全不是法国大革命和俄国革命那种意义上的社会革命,它没有发生任何激进的流血冲突,整个过程都很和平,没有给整个社会造成大的冲击和伤害,所以英国人以此为荣,称其为“光荣革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