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可军 | 好好先生(外二篇)
好好先生
文/应可军
宁海老话魅力大
文/应可军
我是一个基督徒,经常读《圣经》。《圣经》里有段话说“门徒问耶稣,末世何时能到来。耶稣告诉他们说:你们可以从无花果树学个比方:当树枝发嫩长叶的时候,你们就知道夏天近了。这样,你们看见这一切的事,也该知道人子近了。”(马福太音书 24:32-33)当树枝发嫩长叶的时候,你们就知道夏天近了,人们一般会根据天象、植物、动物异常变化,来推断气象变化。
春雨
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床大棉被,严严实实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宁海许多老话也有类似的气象谚语。最近有几位老人告诉我,宁海人一年里有四个廿日“廿日春水好洗面”,“雨打秋头廿日旱”,“廿日秋老虎”,“ 霜降无霜,廿日无霜。”
秋叶
第一个时至春分,春江水暖鸭先知,过了20天,冷水可以洗面了。第二个,如果雨在立秋日下雨,就要20天不下雨。到立秋,不要以为秋天已近,还要20天争秋热。如果霜降那天没有霜。至少20天不见霜。这些老话看上去没有诗词哲理名言等那么高大上,可是谚语俗语总有一种特殊的魅力,接地气,通俗有趣,内涵丰富,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其中一些有关天气的谚语,流传下来又被不断深化丰富,具有了另一层含义。
宁海草鞋的故事
◎应可军
宁海西门原有一座登台门,本来只是居民口中普通地名而已。幸亏徐霞客才扬名天下。出城有一路廊叫西门路廊,路廊是故事播散地,我经常去,因为有自留地在前面洋畈,高中毕业在黄坛水库做仓库保管员,也经常过西门路廊,这里可学到许多东西,记得那里有木炭写的谜语,有一则是这样的:“少时青青老来黄,鸳鸯巧打结成双,送君千里终须别,功成圆满弃路旁。”
谜底是什么?草鞋。草鞋是中国人发明的一种鞋,它最早的名字叫“扉”,相传为黄帝的臣子不则所创造。草鞋的编织材料各种各样,有稻草,有麦秸,小米秸,宁海就用稻草打的,有时会加点布条。鞋有系绳的,也有拖鞋。西门路廊有许多故事,下面我记些短小的有草鞋的故事。
一天,溪南有个老汉,赶市回来坐在路廊里,乡邻问他,很精神的回答:“做人一点没有花头,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你看我,做人就要吃点”。一边从手里拿起几粒海蛳拼命吮,又指着肩上挎的一双草鞋,大声地说:“做人要着点、吃点。不要做人家。”两样总价不到二文钱。
这时,有两人吵架,脑得很凶。不可开交相持不下。有个人过来,把老汉肩上的草鞋取下,分给他俩一人一只,两人一呆,就和好如初。众人感到奇怪,那人解释说:“我不过叫他俩草鞋浦鞋着只价人而已。”真是草鞋里面乾坤大。宁海人有句俗语“只给乖人挈草鞋,莫给呆人做军师。”不信的话你来试试看。
记得有次陪宁波日报记者到龙宫采访。在十王殿,看见一双新草鞋,他好奇地取来挂在自己的头颈上,我说,不可以,这是附近丧家贿赂无常兄的,恐怕有灾祸。他哈哈大笑,不怕。果然不几天他叫我再去一趟十王殿拿草鞋。因为那双草鞋被人抢走了。知道不,这就是鸿沟,城乡差别。我带他去买了20双才了事。
应可均 ,笔名筱瑛,曾用名应可军,浙江宁海人。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近代史史料学会会员;浙江省、宁波市民间文艺家协会、诗词楹联学会会员;宁海县诗词楹联协会常务副会长、地名协会副秘书长等。酷爱收藏宁海地方文献,被评为“宁波市十佳藏书家庭”;走遍全县村落,考查风土人情,庋藏大量原始材料,又被评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普查先进个人”、首批“浙江省民间文艺优秀人才”、“宁波市十佳业余文保员”;其间,曾在《宁波日报》《宁波晚报》《宁海报》等刊物上发表过不少的史论作品,参与策划多种文化活动,编著多种有关宁海综合文献等。著有《宁海历史上今天》《宁海姓氏溯源》《宁海之最》《宁海古戏台》《宁海民政志》等著作。
□编辑:叶寒
□ 图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