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 197 齐国沦陷——燕国终于雪耻当年的仇恨

齐闵王死了是否意味着齐国的故事到此为止呢?当然不是。齐国的故事好戏还在后头呢。按照我们的惯例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死了多少对他有些评价。齐闵王这个人是一个很复杂的人,单纯说的是一个昏庸无能的傻大个儿那是不客观的,换一个角度来看问题,齐闵王这个人也算得上曾经有雄心大志的。

有一个最显著的例子就是他刚刚即位没多久的时候他老爸给他留下的管乐团,其中有一个东郭先生很喜欢滥竽充数,齐闵王就不干了,他要求这些人一个一个吹的,最后赶走了那个混吃混喝的东郭先生。这也说明,齐闵王在上任之初,他是有改革大志想振奋有为的。在他一生的业绩当中也曾经有打败燕军十万大军、吞并宋国、包了12个小国、向西攻击三晋之国;还几次领导联合国部队远征秦国,这一切也算得上是赫赫战功。

可惜的是路子越走越偏,一味的好大喜功,最后被人打成了落水狗;身死人手、被天下所笑。有个小故事,可以很好地说明齐闵王晚期的心态。

我们曾经为您提到一个叫公玉丹的人,是齐闵王的手下,齐闵王到了晚期的时候不懂得控制战争的幅度,除了苏秦大忽悠之外还有自己臣下的阿谀奉承,忽悠得他满脑子浆糊,晕菜了,忘记自己姓甚名谁了。公玉丹这个人是齐闵王曾经派往赵国的使臣,是去忽悠赵国的权臣李兑的,根据《吕氏春秋》这个史料的记载说:齐国被乐毅打败之后,齐闵王逃亡了,有那么一次在散步的时候问自己身边的公玉丹:“哎呀我已经流亡国外了,但到现在我还不知道我为什么流亡?你给我说说,我之所以流亡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公玉丹就说了:“大王,您之所以流亡国外,不为别的,就是因为你太过贤明啦!”齐闵王一听一愣,这逻辑好像从来没听说过!我太贤明了反而会流亡?于是就问:“爱卿,此话怎讲?”公玉丹一看马屁上道了,于是就接着说:“大王,放眼当今天下各个诸侯国的君主那都不乖,是不孝之子,因为他们自己不行,所以才憎恨您的贤明,所以他们才暗地里互相勾结,合兵进攻大王您,这才是您流亡的真正原因呐!”齐闵王听了很感慨地叹了一声说:“真主贤明原来要受这样的苦!”这个故事很短很简单但您也听出来了,公玉丹就是这么蒙骗忽悠他的,而且可以想象的就是在齐闵王身边这样的小人绝对不少!看起来齐闵王的身边,除了卧底间谍就是谗言小人,一个人的眼睛看不到耳、朵听不清,不灭亡都没天理了!

齐闵王的灭亡都是以吞掉宋国作为转折点,那么该如何看待齐国吞掉宋国这事呢?难道就不应该吞掉宋国齐国发奋图强不断进取,难道不好吗?我们引用后世德国人克劳塞维茨在著名的《战争论》当中的一句话:进攻,要适可而止。

他的理论观点是认为占领区扩大了,交通线延长,战斗伤亡和疾病减员增多,都会削弱进攻的力量,所以组织进攻的人必须掌握时机量力而行适可而止,在自己的进攻力量被消耗完之前立刻转入防御,这就是进攻的顶点。而齐闵王的问题就在于没有把握好这个顶点,在他的脑子里只有一味的进攻,勉强而为,把所有的老板都用上了,超出了自己的防御能力,所以当战国的维和部队前来攻击的时候他已经没有能力防御,不但宋国守不住,连齐国本土也被敲得七零八落,总是战胜却忽视了防御,把自己的老本都贴上,这是相当危险的。

二战时期有两个国家一个是德国,一个是日本就是最好的现代说明了,两个国家在二战开始的时候屡屡战胜,但最后被全世界人民打成残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如果把这样的战略思想放在现代生活当中也是有用的,比如炒股票:一个人不断的赚钱那是非常危险的,因为他已经丧失了理智不知道什么时候该抛出,不知道什么时候是这一支股票的顶点,当他疯狂到失去理智的地步,把所有的资本甚至是自己的老本都贴上的时候,他就抵御不住这只股票的下跌,而且这种下跌往往是一跌到底,不但让你赚来的钱通通亏掉连老本也赢不回来了。

我们经常在一些古典建筑的房檐上看到有一个小仙人儿和九个动物排列着,据说那个排在最前面的骑着凤凰的小仙人儿:就是齐闵王的化身,他的位置已经非常领先了。已经无路可走了,再往前跨一步就会掉下房顶摔得粉身碎骨,但是这个小仙人好象并不懂得及时止步,非得向前冲向前跑,这寓意不可谓不深刻。这正是齐闵王一生的写照。当然话是这么说,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反省一下我们自己和我们自己身边的人,又有几个人真的能当着春天迷醉的时候想起及时地挪走梯子把春风留在人生的房顶呢!

联合五国的力量一起攻齐,燕国大将乐毅孤注一掷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现在他要考虑的是如何把那些还没有臣服的城市一一击破全部拿下,这和战役初期已经不一样。乐毅现在考虑的不是孤军深入吃掉大城市中心开花,现在应该做的是对地方小股的抵抗力量给予足够的重视,否则搞不好被反包抄切断了退路后果就不堪设想了,所以攻下临淄以后他调集一部分兵力回防千乘这个地方作为自己的后路军,中路军坐镇齐国首都临淄,目的是控制齐国的中枢神经,镇住它,使它无法兴风作浪,然后三路大军分头行动,扫荡残余。左路军度过了胶水,直逼东莱,前路打到黄海海边,占领的琅琊;而右路军顺着济水、黄河进据了阿城与魏国的部队取得联系。仅仅六个月的时间,乐毅一举将齐国70多座城市纳入了燕国的版图,只剩下莒城和即墨两座城市。

齐国名存实亡了,为什么留下这两座城市呢?乐毅有自己的考虑,想当初齐国打燕国没有最后灭掉燕国,原因就是武力只能征服一时征服不了一世,所以剩下这两座城市,乐毅不打算强攻了,想通过感化人心来收服这两座城市。在这个过程当中还出现了几个有趣的小插曲。齐闵王被楚国大将淖齿杀了以后,他的太子法章一看不妥,老爸被吊死了,自己在不溜下一个被抽筋扒皮的就是自己了。赶紧的,脚底抹油溜了。

在逃亡的路上慌不择路钻进了一家大户人家花园的假山里这才躲过了楚国军队的搜索。问题老是躲躲藏藏也不是长久之计,于是太子法章化名王丽,恳求这一家大户人家的老管家收留自己做了个家丁,我们就给他编个号叫嘉宾9527。以后就在这大户人家里面做下人了。后来他才知道这一家大户人家是太史敫的家,也就是说这个太史他的名字叫敫(jiǎo)。

有那么一天,太史敫的大小姐去逛花园偶遇了这个正在干活的家丁9527,两个人一看就对上眼了一见钟情那是必须的,随后就有了一夜情,从此就开始偷偷摸摸的约会。就像所有我们看过的狗血的偶像剧一样,他们这一段偷偷摸摸的地下恋情最后还是被大小姐的老爸太史敫发现了。太史敫勃然大怒,堂堂一个千金大小姐怎么可以下嫁一个家丁9527呢,我接受不了哇!可是你接不接受,已经不是问题了,自己的女儿愿意和这个9527在一起,况且生米已经变成熟饭很久了,再怎么反对它也回不到米的状态,太史敫也只好打落门牙吞下肚。

这个家丁9527忙着在别人家里泡妞的时候,莒城的人因为乐毅围而不打的怀柔的政策有了喘息的时间,知道齐国的复兴必须有个精神支柱,齐闵王死了他的儿子当然是最好的人选了,他们派出的人四处打探太子法章的下落,鬼使神差的就找到了太史敫的家,太子法章看看时机成熟了,不用藏着掖着,干脆就公布了自己真实的身份。太史敫一听,哦!原来这个和自己女儿有一腿的坏小子原来是个潜力股。在经过了一番深刻的自我反省之后,太史敫宣布把自己的女儿正式许配给家丁9527,现在应该是太子法章,而且张罗着当天就成婚。洞房花烛之后太子法章带着新娘潜回了齐国,做了新齐王。

在乐毅围困即墨和莒城的期间,另外还有一个小故事。说是齐国首都临淄靠西北30里有一个小地方,名字很好听叫画意,就是美的如诗如画的地方。在那里住着一位民间的高人叫王蠋。这位老先生学问好,而且名望很高,也曾经做过齐国的高官,只可惜齐闵王患有严重的白内障,能人不用坏人当宝,所以这位高人王蠋,只能退隐故里。墙内开花墙外香,王蠋的名声那是流传得很远的,乐毅也是久闻其名。

燕国军队抵达临淄的时候,他专门拿出地图在地图上画了一个圈:“这里画意,方圆30里范围之内,军队不得入内,更不得碰那里的一草一木,否则军法处置。”乐毅给足了王蠋面子,不过王蠋好像并不买账。燕国的士兵虽然奉命没有动画意的一草一木,但不管怎么说他们是占领军,趾高气扬那是肯定的。

见了王蠋,燕国士兵很不客气:“老先生,我家大将军对您是仰慕已久,所以想请您老人家,移御步和他会上一会,如何?”对于王蠋来说山河虽在国已破,本来就没有什么活下去的理由了,现在又要去见占领军的手领,这岂不是贻笑大方。燕国的士兵看王蠋不肯就威胁说:“你若不去,我们现在就踏平画意,杀你个鸡犬不留!”王蠋听了长叹一声:“国破君亡,我王蠋不能力挽。现在又被你等协以暴力与其生而不义,不若死。”说完,向齐国首都临淄方向深深作了一个揖,起身整理好衣服也不理那些燕国士兵,转身进了后院,史料记载:“遂经其颈于树枝,自奋绝脰而死。”什么意思呢?脰指的是脖子,意思就是这位老人家,连绳子都省了直接把头挂在了树枝上,把自己给吊死了。王蠋是战国时代第一个死于民族大义的人、一个不畏权势杀身成仁的人、一个可歌可泣可敬的人。后来宋朝人刘克庄有一首诗是歌颂他的:稷下空多士,谁为国重轻。列城七十二,死者一书生。

战国江湖尽管混蛋,但不见得人人都混,所谓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他们的生可能并不伟大,但死一定是光荣的,光荣之处是用他们的死告诉世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刘克庄的诗里不是说:稷下空多士。齐国这么多的士人,到最后只有一个书生王蠋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大义自杀身亡。相比于这一位书生,齐国其他士人的表现是何等令人失望。

这是一群被抽去脊梁骨的人,或者可以这么说,曾经昌盛一时,以多士而自诩的稷下学工,经过了这么多年的风雨沧桑,见惯了人鬼情未了,终于无可挽回地沉沦下去,是集体的沦陷,这是一个让人无法接受的现实,稷下多士的美名,在危难关头谁也不愿意出头露面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非但不愿还心甘情愿地沦为汉奸买办,这里应该说是齐奸了,这些在平时道貌岸然的士人,最后却成为燕国人统治齐国的工具,或许这才是齐国最终崩溃,并且崩溃的如此之快的原因。

正如他当初崛起是仰仗这些士人是一样的。根据史料记载:“齐人食邑于燕者二十余君,有爵位蓟者百有余。”什么意思呢?就是说齐国沦陷以后,有20多个人到燕国拿了封地,有100多人到燕国的都城去当官了。不可否认,从燕国人的角度来讲这是一个分化瓦解齐国人斗志的好办法。这个办法是不是乐毅的首创不好说,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这一招毒辣得很。到了后世这也成为占领军统治占领区的有力武器,它的历史后患是相当巨大的,因为它直接与国破家亡挂钩了,齐国经此大难,元气大伤,从此一蹶不振。

文案校正:刘小刘

音频剪辑: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