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笛子丨终日无事弄一管,月下披云笑一声【阳关三叠】赏析

我们总是太匆忙,不能选择并肩走在朝雨过后的阳关道上,去折柳送别一个人;不能选择一间青青的客舍,两人对坐,倒上浊酒半卮,一杯杯劝君进酒,不提未来,只谈今日酒味之厚薄,只从对方的眼神里,便读到一切欲言不言的汲汲关切。的确,古代的离别是更为悲伤的,长途越渡,关津重重——感谢如今便利的交通,我们不再因一次分别而很可能终生不复见,却也因为这,离别失去了情感浓烈的美丽。

果然,拍毕业照的那一天,就是最后一次全班同学到齐的一天。

此曲用在毕业季的尾巴。栀子花快要开过了,送给多年未见的那几位老友吧~

古琴演奏:阚兰艳 周仟

笛子: 于东波

古渡津头,阳关三叠。

一叠,怨关山路长,劝君自珍。

二叠,念明朝晓月,无君共赏。

三叠,恨千寻有尽,盼君早归。

产生于唐代的《阳关曲》,千百年来传唱着离情——这当然不是偶然,其旺盛的艺术生命力生长于一场场别离,生长于那些真实的伤口。作为诗人与音乐家,王维始作《送元二使安西》,这便是最早的《阳关三叠》,它开始于一场离别,也为“渭城”、“阳关”这些元素贴上了永久的离别标签。这首诗在唐代就曾以歌曲形式广为流传,并收入《伊州大曲》,作为第三段,所谓“歌是《伊州》第三遍,唱着右丞征戍词。”即指此。因诗中有“渭城”、“阳关”等地名,所以,又有《渭城曲》、《阳关三叠》之称。及至宋代,《阳关三叠》曲谱已佚,如今我们听见的古曲《阳关三叠》为古琴歌改编。“红绽樱桃含白雪,断肠声里唱阳关”——这首乐曲在千百年来一次次作为离歌唱响,不仅因为歌词饱满深沉的惜别情绪,更因其曲调情意绵绵、真切动人。

清《钦定词谱·卷一·阳关曲》:“按,此亦七言绝句,唐人为送行之歌”,这首“送行之歌”共分三大段,用一个基本曲调将原诗反复咏唱三遍。故称“三叠”。分别渲染了“宜自珍”的惜别之情,“泪沾巾”的忧伤情感和“尺素申”的期待情绪。旋律以五声商调式为基础,音调纯朴而富于激情,后段有八度跳进及连续反复呈述,情真意切,激动而沉郁,充分表达出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的那种无限关怀、留恋的诚挚情感。歌曲结尾处渐慢、渐弱,抒发了一种感叹的情绪。《阳关曲》原诗已饱含深沉的惜别之情,谱入琴曲后又增加了一些词句,加强了惜别的感觉,表达了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无限留恋的诚挚情感。

笛曲中透着深深的凄凉,有箫的萧瑟感,埙的孤独感,如果作为一首怀念惜别之情的曲子,意境应该是相当之高。如果纯粹的作文一首作品去赏析的话,我想也不用再多说了。来自杜老师 - - - - 阳关三叠。

杜先生是个很有思想的人,他对笛子的探索早已超出技术范围,而是在探索艺术的发展。他说,要“浙派笛艺”进行到底,从赵松庭先生到杜如松先生,是浙派笛子艺术的传承和延续过程。赵先生曾深情地引用了古诗词中的“气力己无心尚在,时时一曲梦中吹”一句来概括自己的“笛艺春秋”,令人动容。杜先生也决定把下半生交给传播“浙派笛艺”的事业。这让我们深思——在国乐面前,我们在体验,在学习,也在担当。

( 简介: 1964年出生于浙江东阳。著名笛子演奏家,国家一级演奏员。现任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竹笛教授,大陆国家一级演奏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

杜先生说,从他的作品集“笛声吹向云水间”到“溪花禅意”再到“吹绿一江烟”,在生命蜕变过程中,笛声记录和见证了自己与笛艺的成长。在笛子艺术里,他无悔而自由地直抒着生命的真性情!杜先生曾作诗云:

幽居钱塘惬野情,观山听泉海潮音。

终日无事弄一管,月下披云笑一声。

在物欲横流,生活节奏快速的今日,我们也不妨学会保有一亩自己的林泉之地,可以惬意山野,可以观山听潮,静下来,认真地喜欢一件事,慢慢地相遇,真挚地告别——抱一抱拳,在月下,披云弄笛,在笛声里,相互思念。

渭城朝雨邑轻尘。邑轻尘,朝雨再有,故人难见。

客舍青青柳色新。柳色新,客舍独栖,莫忧前程。

劝君更尽一杯酒。一杯酒,君须饮尽,满卮深情。

西出阳关无故人。无故人,西去千里,望君自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