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铁匠的故事
本文作者:郑书喜
今天我写的是察右中旗巴音乡蒙独脑包村,张大官授艺儿子张水泉铁匠手艺的生活过往。
铁匠张大官走西口,从山西浑源来到后大滩定居在这方热土上。张铁匠膝下有三个儿子三个姑娘,加上老两口共计八口人。家庭生活来源全靠张铁匠耍手艺维持,糊度穷光景。张铁匠白脸膛黄皮肤,尖嘴猴腮,低个子罗圈腿,相貌平平。满口浑源话,一副穷人相。因为爱话说几句《水浒传》里的小旋风柴进柴大官人,人送外号“大官人”。大官人春夏秋季都是光头不戴帽子,穿的大裆裤,对门门小布衫,家做鞋常常是趿拉板不提后跟。只有到了三九天,冷得实在不能干了,才把小布衫换成对襟大棉袄,戴上毡帽壳换上烂棉鞋。春夏秋冬就是这种穿戴装束,老虎下山一张皮。由于他的职业,白脸膛从来都是黑眉画脸,脸不擦手不洗。常常和人们开玩笑说笑话,一不留神被旁人顶咽回去,大官人就习惯性地,吧嗒吧嗒抽几口旱烟。别看大官人这副模样,穿得烂走得慢,貌不惊人,口无遮拦,他却有一身好手艺,铁匠的活绝了。
五十到八十年代,农村铁匠的手艺非常火热,是生产队挣工分最高的职业。当时农村有这样的俗语,铁匠翻了手,养活十八口,可见那个年代铁匠手艺吃香程度和影响力有多大!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铁匠大官人十几岁学艺,饱受师傅的严厉教训。受大人指点,一进师傅门,就生硬学着献殷勤,给师傅提茶倒水,搬凳递烟,想讨师傅喜欢,免遭皮肉之苦,学得一身好手艺,将来娶妻生子,养家糊口。尽管大官人勤快做事学艺,但严厉的师傅结实的拳头,还是经常落在他身上。俗话说严师出高徒,大官人有一定的悟性,勤快好学,再加师傳的严格教诲,使他德尚艺精,成为了十里八乡有名的铁匠艺人。
一间大房,屋顶开个天窗,上面再搭个小房(防止漏雨),盘一大泥台,上面架上炉条,来回推拉的二股风匣一稳,就是生产队必备的铁匠炉,大一点的生产队几乎都有这样的铁匠炉。而手艺精湛的艺人却是凤毛麟角,大官人的铁匠手艺在当时是远近闻名。邻近的生产队社员经常找他做营生,生意特别火热。慕名而来的人络绎不绝,铁匠炉开的有模有样,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天阴下雨没做的,铁匠炉圪蹴的。我有幸观看到了大官人与两个儿子锻打熟铁的热火场面。生炉点火拉匣,浓烟滚滚从上面天窗冒出去,等大烟冒完炉火通红;师父大官人用火钳把铁插在红炭火上,上面盖一耐火瓮瓦片;徒弟使劲拉匣烧火,等到铁烧得通红,大官人赤臂上阵,上身不挂一根线,下身系一条烂围巾,身手敏捷地用火钳把铁夹出来放在铁砧上,一只手握小锤叮当一敲,指挥俩徒弟开始锻打;他的小锤指哪,两个徒弟打哪。
俩徒弟——十五岁的大儿子水泉、十四岁的二儿子全旺跟随父亲学起了铁匠手艺,父授子艺,子承父业。铁匠打铁有讲究有规律,烧红的铁师父掌钳,小锤叮当一响,抡大锤的徒弟开始跟着师父的小锤锻打。师傅的小锤叮当叮当打两下,徒弟抡起大锤慢慢地一锤一锤地锻打,大锤砸下去火星四溅,铁渐渐变形。师父的小锤不停地敲打,徒弟的大锤也就不停歇地使劲砸下去,叮叮当当叮叮当当一口气锻打。师父的小锤在铁砧上轻轻地空敲打,徒弟立马暂停,这是停的信号。师父掌握着烧红铁的火候,铁黑了再烧,烧红了再打。一阵热火朝天的激烈锤打,几个回合下来,铁渐渐地成形了。马掌、门铧、转纽、菜刀、锄片、镰刀、大型的铡草刀等等,一些初具造型的铁艺,在张铁匠两个铁手上来回扭扭捏捏转来转去,立马变成各种造型的生产生活用品。看着张铁匠的手艺,就像女人和面团一样,揉来揉去,制作出各种造型的生产生活用品。再把成品往水盆里一沾,哧溜一声,一件铁艺品就算完工,美观实用。
张氏父子的铁匠炉是人们消闲的好去处,尤其是上了岁数的人,更是不失这种机会,坐在铁匠炉边,一边观赏张铁匠父子的打铁场面,一边与张铁匠父子讲笑话、抬杠、开玩笑。东沟一犁,西沟一洼,扯起啥说啥,有时话说的荤了,大伙哄堂大笑。张铁匠说的没词了,就吧嗒吧嗒抽几口旱烟,又挑起新的话题,新词喷涌而出:“烧红的铁,不敢捏,一捏就是四五十天半个月,不信你捏。”这腔调从张铁匠浑源人口中说出来,还别有一番风味,把大伙都逗乐了,欢笑之余还挺佩服张铁匠这老掉牙的经典语言。
三年五载,张铁匠的大儿子水泉也到了娶媳妇的年龄,张铁匠为给儿子娶媳妇,省吃俭用,逢年过节也不抽纸烟,只抽一锅小兰花旱烟。为了多挣工分年底分红,张铁匠父子招揽的生意更多了,本村的外村的全揽。张铁匠钉马掌那是一绝,别看他人个小体瘦,动作非常麻利,身手不凡,一扳马蹄,两手往膝盖上一放,几铲就把马蹄铲平,三八两下一副马掌,四个蹄就全部武装完毕。看得人眼花缭乱,拍手叫好。同龄的人故意问张铁匠,你这起早贪黑,不顾危险拼命干活,究竟为了啥?张铁匠冲着大伙神秘地说:“为了儿子屁股眼朝天,就得拼命干,多挣工分,娶媳妇早生贵子。”对于张铁匠这个大字不识一个的大老粗,你既想笑,又得赞美他的幽默风趣。
而今铁匠张大官,人去屋没,他的儿子张水泉、张全旺继承了铁匠手艺,也在本村继续着他们的生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铁匠这门手艺也开始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取而代之的是电焊机和各种机器的轰鸣声。昔日铁匠炉火热的场面,也渐渐失去往日的热闹。张氏父子的铁匠炉也逐日暗淡无光,一套铁艺工具也冷清地静卧在张铁匠儿子张水泉的库房里,积满了灰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