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那月那些人(上):人间多少事,道不尽这扑朔迷离

本文作者:张贵堂


终还是爱着那方热土,但又做不了什么,唯有用文字记录一下那些无论生活多么艰难,多么沉重却始终热爱着生活的平凡到尘埃里的人。

也许,大家早已忘记,也许本来就不需要记得,他们只是演完自己在人间的角色,在另外一个世界真正重逢。

有些人,有些爱,天生不凡。

有些事,有些恨,此生无解。

你来过,他来过,人间值得。

“二柱叔,大中午的也不歇一会儿?”一个热情的声音从隔壁田里麦堆后边传来。

“我说翠女,你今天带了什么干粮?”二柱头也没有回,继续挥舞着镰刀。

北方的秋天,天空蓝汪汪的,一望无际的麦田像金色的海洋,秋风拂过,一浪一浪地翻涌着,南归的大雁在天空中一会儿排成“人”字型队列,一会儿排成“一”字型队列,像是被翻滚的麦浪惊吓到了,叫得撕心裂肺。它们来来回回地盘旋着,前进一段,又折回一段。

“二柱叔,我今天带的干粮多,来吃点哇。”

“那行了哇!”爽朗的笑声传了过来,随着镰刀落地的声音,二柱已经坐在了翠女的身边。

“你这烙焙子真好吃哇!”二柱摸了摸嘴巴上的赔子渣渣,喝了口翠女递过来的水。

整个后晌两人在凉爽的秋风里挥舞着镰刀,没有丰收的喜悦,只是盼着尽快把这麦浪逐平。

“二柱叔,你不累哇?”

“不累。”

“我说翠女,庄稼地里营生忙不过来,就和叔说一声。”

翠女有那么一瞬间头晕了一下,没有吱声。

秋天,对于庄稼人来说就是他们的命,全家人的希望,渴望着风调雨顺,粮仓丰满;秋天,也是累掉庄稼人半条命的季节,要和老天爷抢,抢在天气变冷前,甚至抢在一场冰雹前收割完庄稼;秋天,对于翠女来说差点要累掉她的一条命!

庄稼地里的营生,有些是女人们干不了的。你比如说犁地。看着天一天天的变冷了,翠女急的走东家求西家:“能不能帮我家把地犁犁,就犁10亩。”翠女家没有养大牲口,只能等别人家犁完来帮自己家犁,往往是赶在土地上冻前才能犁完。翠女回家短不了一顿疯骂:“我这是什么命啊,锁柱,你说你一个庄户人,种不会播,场不会扬,地不会犁,有什么用了哇!”

二柱和翠女家有两块田地是挨着的,翠女发现从去年开始,她家种麦子,二柱家也种麦子,她家种油菜籽,二柱家也种油菜籽。翠女说:“二柱叔,你咋个和我家尽种一样的了?”

“种甚不是个种哇!”二柱嘿嘿地笑着说。

秋天被忙碌给拉的很短,一下子就过去了。

“妈,妈,”8岁的军娃疯玩了一天,刚进院子就大声吆喝着。

翠女提着扫把就出来了:“一天不着家,不知道给我做点营生哇!”

“妈,妈,你看看我抓了一只黄鼠。”说着在翠女面前晃了晃绳子,黄鼠眼珠子滴溜溜直转。

翠女丢掉扫把就跑回家:“锁柱,快管管,反了天了!”

“妈,今天看见二柱爷爷犁地了,我说你咋个犁了我们家的哩?”

秋天的晚霞映红了村庄,一缕缕炊烟聚在村子的上空,交换着主人家晚饭的味道。

二柱牵着牛,抗着犁,唱着山曲回到了村里,“灯瓜瓜点灯半炕炕明,烧酒盅盅搲米不嫌哥哥穷……拉手手亲口口,咱们两个圪凹凹里走……”二柱有把好嗓子,每年正月十五扭秧歌,挨家挨户唱到头。二柱的大也有一把好嗓子,但脾气暴躁。二柱有点老顽童,全村老老少少都说的上话。

翠女家和二柱家不足百米。

“二柱叔,我家今天面煮多了,正好给你送过来。”二柱刚安顿下来前脚进屋,翠女后脚就跟进来了。

“还热着昵,快洗把脸吃了吧,二柱叔,那个犁地的钱,我会给你的。”

“翠女,你也不容易,这不正好挨着就一起犁了,钱你宽裕了再说。”

“二柱叔呀,天凉了,你这炕还是要烧点柴火哇。”翠女边说边燃着了火,坐在灶边拉起了风箱。刚拉没几下,灶口一团浓烟裹着火焰喷出来,翠女冷不丁吓了一跳,一屁股跌倒在地上,整个人笼罩在烟雾里。

“翠女,没烫着哇?”二柱慌忙丢了手里脏兮兮的洗脸巾,伸手去抱起地上的翠女。你说偏巧不巧的,翠女是扶起来了,二柱发现自己的手扶的不是地方,感觉软软绵绵的。

此刻的翠女边呛地咳嗽着,边嚷嚷着:“二柱叔,你这炕几天没过火了,要不也不会倒扑火出来哇,一个人的日子还真唏荒。”说完翠女慌慌张张地离开了二柱家,心里砰砰直跳。

二柱家有点老神在在的,反正村里的大人都会嘱咐自己的娃娃:“不要到二柱他们院子里去玩,记住了,要不打断你的腿!”其实二柱他们院子里什么也没有,一般人家高高低低总归会有个院墙,把屋子围起来,二柱他们家没有。一溜土窑洞一字排开,对面是一条沟,沟对面还点缀着几户人家。夏天山洪爆发,站在院子里就能看见褐色的洪水咆哮着,打着漩涡翻滚着,气势汹汹地急驰而过。窑洞顶上是村里的一条路,路就傍着一座山,山不高也不矮,夏天淡淡的绿色,冬天穿着白色的小棉袄,像一个知晓岁月甜苦的老妇人一样安安静静地看守着村庄,调皮的北风坏笑着时不时扒拉扒拉,就露出一截枯黄色的肌肤。半山上还有几户人家,翠女家就在半山的一个平缓处,就是老妇人伸出的胳膊肘的地方。

老话说的好呀,胳膊肘往外拐,翠女就应了这句话,要是给那讲风水的先生来说,殊不知要编出多少古经。这是后话先不说。

二柱家的故事有点玄幻,村里的老人讲了一遍又一遍。

“那天晌午,开始还是大太阳,亮晃晃的,一点风也没哇,谁知道了,刚睡晌午觉,就狂风大作,老天爷的屁股就黑黝黝的。”李家大娘故意停顿了一下。

“后来咋了?”围了一圈的小伙伴们急急地问。

“我活了这么大岁数,没见过那天的雨,妈呀!”李家大娘说着话,露出一脸惊恐,刷地站起来。

围了一圈的小伙伴们也是惊得呼啦啦后退了一圈:“李孃孃你到是快说呀!”

此时的李家大娘慢悠悠地重新坐在小板凳上:“雨落的实在是稠,比田里的麦子还稠,地面上立马就起水了,突然那天空就像裂了一样哇,半边天都红了呀,比那年存旺家小麦垛起火了还红!”李家大娘嗖地一下又站起来,像是要去堵住那个裂口,挥舞着布满老茧的双手:“就那么大,那么长的一条闪电,在炸的头皮发麻的雷声中蹿了下来,我的个妈呀!”

“啊,闪电?”小伙伴们惊叫着。

李家大娘深深吸了一口气:“闪电一下子就冲进了二柱他妈的屋子里,窗户都碎了,着火了,闪电覆在了二柱妈身上。”李家大娘惊叹不已,双手抱住了自己的身体,生怕她也被闪电附体。

“闪电要做甚了?”一个小男孩战战兢兢地问。

“二柱妈被雷抓走了,死了,让雷抓了!”

“雷能抓人?”小伙伴们齐齐发出了疑问。

李家大娘颓废地坐到小板凳上,好像雷劈死二柱妈的事就是刚刚发生的。

这个故事在村里口口相传了几十年。

那年月雷抓人的事也就几年听说一件吧。二柱家两分钟不到经历了两件。

当天空第二次裂开口子,比第一次更响的一个雷在村子上空炸响,又一条闪电蹿进了二柱妈窑洞旁边的二柱媳妇的窑洞里。

雷抓走了第二个人。

沟对岸的人家只看到了两团火冲进了二柱他们家。村子里的人只是觉得今天的雷声把自己家窗户都震得哗啦啦响,天上还掉下两团火球,不知道掉哪里了。

那天的雨来得急,也去得急。二柱院里响彻全村的哭喊声代替了雷声,一瞬间全村的人把一溜窑洞围了个水泄不通,帮二柱家垒成了人肉院墙。

木制的窗棂还在冒着青烟,左边二柱大用一截木头敲着窑洞的窗户框,炕上一动不动地躺着二柱妈;右边窑洞里传来小孩子惊天动地的哭声,二柱看着自己媳妇安详地倚在窑洞窗台和铺盖卷儿的交接处,就像睡着了一样。

两条鲜活的生命就这样不可思议地没有了。二柱脸色苍白,比倚靠在角落里媳妇的脸色还难看。

簸箕大的字不识一个的二柱给两岁的儿子正式起了一个和村里孩子不一样的名字:活平。

活着,平平安安!

二柱家也是穷了一辈子的人家。

新旧交替的时代,并没有马上改变这片土地的贫瘠。二柱在家排行老二,他老娘肚子争气啊,一溜烟儿生到五娃还是男丁。老话说“半大小子吃死老子”。结果老子倒是没有被吃死,家里最受稀罕的两个女人就不明不白地走了。


(0)

相关推荐

  • 马明高 :凝视故乡

    作者:马明高 01 坐在了老家窑洞里暖暖的土炕上,我的心就踏实了. 今年,我决定在我老家的老院子里陪我的父母过一个春节. 我的父亲已经八十三岁了,我的母亲也已经七十二岁了.他们一直舍不得离开我家的老院 ...

  • 【小小说】鞠迎春/大黄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 用文字温暖世界 大 黄 鞠迎春 大黄是头牛.它在春生家待了十五年,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家里的成员之一,他爹他妈他弟,它是第五口人. 大黄自然是头黄色的牛,据春生观察,村 ...

  • 农村86岁老人独居土窑,两儿一女家都不愿去:他们的门锁是新式的

    "我住在这个窑洞20年了,一直不舍得搬走,就因为住习惯了,加上这里离路近,村里人出门上地都从这经过.我年纪大了,眼睛也不好,人们路过的时候,能跟我说说话."5月11日,在晋南中条山 ...

  • 陪着你们

    今早,天还不亮,听见悉悉索索的动静.睁开眼一看,厨房关着门,门上方的玻璃窗里透出来亮光,还有轻微的擀皮子声.不用去看也知道,老妈又在折腾面食了. 果不其然,听着我叫她,颠颠地跑过来,跟我汇报又做了什么 ...

  • 【长篇传奇小说】路远连着天(大结局) 作者:亚宁​

    总第1432期 图|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 第 六 章 黄 土 路 11 三天后,耿光祖一行回到了阔别近七十年的家乡.人生父母给的血地就在前方,他远远的下了轿车,步走着渐行渐近.站在山腰上,爬到树梢上 ...

  • 【金小说】刘春生 | 菊花

    文学 作家新干线 主编寄语 且读书,你就是活了两世: 且写作,你就是活了三世. 作家新干线 作者简介 刘春生,1948年生于山西省浮山县响水河镇,18岁到侯马市参加工作,现为退休职工.爱好文学,笔耕不 ...

  • 【小小说】 四嘎达的车 河北 十一里

    四嘎达的车 河北 十一里 四嘎达,是个老实人. 四嘎达行四,上面有四个姐.在那个计划生育最严格的年代,四嘎达爹妈为了他,东躲西藏的,终于,就生了他. 叫四嘎达吧!他爷爷说,这个名字好养,长大就成金嘎达 ...

  • 路遇身背编织袋的大娘,跟随她走到一户人家,打开袋子让人心动

    霜降之后,绿树葱茏的晋南中条山变得姹紫嫣红.秋意浓郁,吸引笔者和几位朋友决定去山中赏秋.下午,在赏秋归来的路途中,我们一行偶遇了一位老人,她手拄着拐杖肩背一个编织袋,正弯着腰走在山路上.经询问得知,老 ...

  • 120人的山村仅剩5户,下雪后女人们聚在一起闲谝,看她们谝啥

    一场春雪过后,笔者和朋友相约着到晋南中条山采风,汽车沿着一条铺着水泥的山路前行,大约一个多小时后,我们来到了一个位于半山坡上的村庄.村子不大,一座座农家院沿着一条山沟的两侧而建.站在沟的一侧向对面望去 ...

  • 散文天下|那年那月那人

    □   杨辉峰 人生,常常如一首<风筝误>一样摇曳春天的天空,尘封久远的故事,常常在时光逼仄匆忙的甬道里挤进来,又无声无息地溜走-- 我常常记不清哪些日子是自己的,哪些是别人的.梦想一天天 ...

  • 相恋三年没舍得碰初恋前女友,但在分手前,她和认识两个月的人上床发生了关系,我心态崩了,为什么会这样?

    "性"是关系当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通过"性"我们和爱人进行链接,而这种链接又是深入的交流和沟通. 题主的前女友不同意婚前性行为,可能是在那个时候她并不懂得性意味着 ...

  • 赵逢利:那年·那月·那人——回忆我的启蒙老师

    我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期,1977年八岁时开始在本村的小学上一年级.我们那个年龄段的农村孩子从小基本上都是"放养"而不是"圈养"长大的,一直玩到八九岁才开始上 ...

  • 【三秦文学】马玉霞:【那年 那月 那个人 那些事】(散文)

      征文启事 三秦文学"冬韵"同题作品有奖征稿启事 (点击链接查看详情) 那年 那月 那个人 那些事 文/马玉霞 95年经别人介绍,结识了现在的儿子他爸,那年的他,帅气阳光,幼稚可 ...

  • 那年那月那些人(下):世事悲欢喜,终抵不过一抔黄土

    本文作者:张贵堂 那年那月那些人(上):人间多少事,道不尽这扑朔迷离 那年那月那些人(中):春风十里佛,哪管了这绿肥红瘦 "你说你,这么多年咋个不找个老伴呢?"翠女一边帮二柱收拾着 ...

  • 那年那月那些人(中):春风十里佛,哪管了这绿肥红瘦

    本文作者:张贵堂 那年那月那些人(上):人间多少事,道不尽这扑朔迷离 秋天在一场夜雪中结束了,也宣告忙碌了大半年的庄稼人可以歇口气,舒展一下劳累过度的身子骨.北方的冬天就像是为了补偿人们前面日子的辛苦 ...

  • 那年那月那人

    作者 赖永强 1 "梨花开,春带雨--此生只为一人去--我盼相逢--我那无法倾诉的恋人". 江雪轻盈袅娜的秀步,随着<梨花颂>深情宛转,如怨如诉的乐曲刚刚结束,正准备重 ...

  • 【故乡:那年那月那人-专栏】远去的老宅 / 文:谢 言

    远去的老宅 文 / 谢 言 姥爷姥姥家的老屋在湾子中间最好最高的位置.板打的墙,厚厚的毛草黑黑的,一看就有些年头了.走廊老沿很高,用石块磊起来的,踏步七八层用条石和石块磊起. 进入堂屋最显眼的是身着灰 ...

  • 那年那月那人那事

    (236) 那年那月那人那事 我是一个喜欢看历史的人,那年那月那人那事总能给人启迪-- 朱元璋,朱重八,他生活在元朝末年,说实话我对元朝印象不深,只知这个在马背上生活的民族,在建立政权之后,并没有把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