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让你的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

某无知红「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说法,认为起跑线关键不是孩子在婴幼儿时就训练他们的竞争力,而是父母自身,特别是父母的人格。

中国绝大多数学艺不精的心理咨询师有一个常见的错误,总喜欢把世界上的万物全部归罪于父母。

大家想想,如果全中国的家庭,全中国孩子的父母都会焦虑于“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难道全中国的父母人格都有问题吗?

“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真正该归罪的其实是弥散于社会的焦虑。

这种弥散性的焦虑不仅国内有,韩国、日本、新加坡同样严重。

在韩国甚至有这种说法,如果你的孩子每天睡5个小时,他会是普通的学生,如果每天睡三小时,他会成为优秀的学生。

这种弥散于社会的焦虑和压力,并不是父母造成的,而是全社会的,各种外界、社会因素,共同叠加的结果。

精神分析流派的霍妮,曾经写过一本书叫做《我们这个时代的神经症》。

霍妮对传统精神分析学的修正,主要表现在以文化决定论取代了弗洛伊德的生物决定论

同时也是对把一切都归结为父母的传统精神分析的一种修正。

当前大众的焦虑、敌意、冷落、逃避等一系列神经症表征,以及神经症病人对爱、财富、权力等病态追求后的文化基础和根本动力,其背后的最重要的驱动力并不是来源于父母,而是来源于社会文化的各种冲突。

当下这个时代,人们工作生活压力过大,人们或多或少会有焦虑、自卑、压抑、嫉妒、社交恐惧、爱慕虚荣、贪图权利金钱等各种负面情绪或不良心态。

作为一个真正专业的心理工作者,不能把凡事都推向父母,应该找到这些病症的根源。

还要看到把一切都推向父母,其实是某些心理咨询师个人病态的心理需要,会给自己和他人的生活带来严重后果。

全中国的心理咨询师都应该深刻反省,避免把凡事都推向父母,导致付出巨大家庭关系的代价。

当前东西方文明的冲突愈演愈烈,任何一种顶层冲突,其实都需要整个社会去消化。

作为一名专业的心理工作者,一定要修正自己的归因偏差,要重视社会压力对孩子、对父母、对社会生活、对每一个人所带来的困扰。而不要把所有的一切都让父母去承担,让父母成为这个时代和社会最大的背锅侠。

赵小明导师

【专业成长经历】

心理学、管理学双硕士

12年临床精神分析受训经历

【学会任职】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文化心理组委员

【专业著作】

《聚英国》

《拆掉心里的墙》

《互联网心理学》

《文化艺术符号治疗技术》

《本土化音乐治疗与技术实操》

心理小说《寻宝图~南红教父》

《第三代儿童心理教育》

《和妈妈一起学逻辑学》

《心理安全员》

【业界头衔】

今日头条2017年度心理自媒体金处方奖

今日头条2018年全国科普类自媒体排名11

2016-2018连续3年今日头条心理类自媒体10强

央视财经频道《职场健康课》栏目嘉宾

央视少儿频道《极速少年》栏目心理专家

央视旗下网络媒体央视频,疫情期间特约连线心理专家

作者:赵小明

图文编辑:段艳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