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这个做法,让育肥猪的成活率提高了三个百分点
育肥猪的饲养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定时定量饲喂,一种是自由采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再加上设施条件的改进,人们更多的愿意采用自由采食的方法。
但在大面积实施自由采食方法后,却出现了原来定时定量饲喂没有的问题,那就育肥猪的成活率降低了;定时定量饲喂时,成活率达到99%是很容易的事;而实行了自由采食后,许多猪场育肥猪的成活率降到了95-96%,也就是说比定时定量饲喂降低了三个百分点。
但对于稍大些的猪场,定时定量饲喂很难推行,因为不但需要改进饲喂设施,而且员工也不乐意,饲养员饲养的猪数也会大大减少。
怎么样让自由采食的猪也有定时定量饲喂时的成活率呢?
经过长时间的调查了解,发现自由采食成活率低的最主要原因是有了病猪不能及时发现,而到发现的时候,往往已经是疾病晚期;猪场兽医的治疗水平一般,再加上没有足够的猪舍和好的条件,这些病猪往往很难救过来。
而定时定量饲喂,猪是集中吃料,哪头猪不吃料,饲养员很快就能发现,然后采取相应措施,即使有病,也容易治好。
问题的原因发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就出来了。
当时我正在一个大型猪场负责生产管理,正好将这一办法亲自实施。
我当时制定的方案是这样的,每个星期选一天或半天时间,由场长、主管、技术员、兽医一起到各个育肥猪舍检查,各猪舍饲养员配合;我们仔细查看每个猪圈,发现哪头猪与正常猪有差别,就让饲养员挑出来,送到专门的隔离圈中;挑出来的猪,不一定是有病,也可能是体格小,也可能是皮毛颜色不好看;集中到隔离圈中以后,给这些猪提供更好的饲料,并对这些猪进行注射治疗;猪吃料正常后,在饲料中加药巩固;经过一周左右时间,这些猪往往都会转为正常。
经过一阶段的努力,育肥猪的死亡数明显减少,总的成活率也上来了,达到了正常的99%,也就是相当于在原来的基础上提高了三个百分点。
有人会问,这么简单的操作就使成活率提高了,诀窍在哪里呢?其实很简单,因为猪场大,技术员和兽医都很忙,他们把精力都放到了其它阶段,育肥段成了被遗忘的角落;而饲养人员技术水平差,而且工作量大,顾不上仔细检查猪群;所以每次发现的病猪都到了晚期,治疗效果很差;而这次由场长带队,而且时间固定,人们都会尽心去检查猪群,稍有些症状的猪也能挑出来,及时治疗就活下来了。
这事成功后,我们在每次转群时就做了安排,每栋猪舍都预留一部分空猪舍;比如一栋猪舍有二十个圈,总存栏四百头的话,平均是20头一个圈;我们转群时,先将这400头猪放到16个圈中,每个圈放25头猪;因为刚开始时猪个体小,多放几头猪也不会拥挤;如果以后没有那么多病弱猪,可以在猪大了以后再次分栏并栏;有了足够多的空栏,这项工作也就能顺利进行下去了。
这件事是在大型猪场发明的,但对小型猪场也同样适用;只要在猪入舍时留有足够的隔离间,然后每周进行一次挑选,病弱猪能及时被挑出来并给以更好的照顾,这些猪往往都能顺利活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