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高考试题谈教学备考
【首说明】
1 . 草根教师,一线团队,做有温度的教育。
2 . 本公众号纯属公益,她的诞生与坚持,源于地理人对地理的热爱与执着,欢迎投稿qdwycyz@126.com。
重庆高考地理试题分析及教学备考建议有感
一、试卷总体评价
重庆高考地理试题是实行新课标以来第三次高考(11年课改,13年自主命题的第一届),仔细研读2015年文综地理试题,强烈感觉:该卷依据地理新课标,坚持地理学的一般原理,以图形为载体,重点考核了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重视基础,考察能力,兼顾地理学科素养考查,引导学生从地理学科的视角关注时代和生活,引导学生运用地理学科的基本知识、原理和技能,独立思考和探究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全卷结构合理,题目设置具有开放性,难度适中。仅客观性试题12题(地球运动部分的时间、正午太阳高度计算)较难,主观性试题13题难度较大。
二、试卷结构
试卷知识点分布合理,基本上体现了高考试题稳定中有所创新和突破的发展思路
试卷中自然地理部分分值为46分,人文地理部分分值为50分,基本上是1:1。自然地理中强化了往年必考的气候和宇宙中的地球,人文地理中一如既往强调区位和人口(区域定位显得至关重要)。
三、试题特点
(一)平时稳定
经过几年的新课改后,整个新课标的试卷出的相对来说是比较成熟的。试卷的平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整个试题的结构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第二是考察的内容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人文地理仍注重区位,区域地理仍考虑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问题,第三是考察能力——提取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凸显主干知识,体现学科素养
本试卷中,主干知识突出,区位分析、人口、等值线、气候、地形、地球运动等均为中学地理教学中重点内容(其中区位、人口考察的内容非常广,大气、水是地理环境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支撑地理学科的重要方面,这次水直接考察的少),这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强调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知识,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增强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关注人、资、环和发展的地理学科重大课题,进而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三)重在能力考查
试题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要求考生回归地理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强调基本技能和方法的灵活运用。试题或多或少或明或暗注重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原理与规律的能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四)试题关注地理学的核心命题--人地关系
试题清晰表达天、地、人和谐统一的理念,如:“二十四节气的寒露”中的三个试题将这一时段的天(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地球上的大气环流)、人(人类活动)三者有机结合;在“加拿大局部区域农业地域类型”考查中,分析湖泊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人类大规模农业活动对原始自然条件的改变;在“中国江南园林”的考查中,揭示了中华民族以天造地设的自然环境为依托,通过人类的恰当改造形成了江南园林这种世界遗产。
(五)以区域为载体
该高考试卷中一共5附图,4附图是以区域地理为背景的,所以学好区域地理成为重中之重。这为今后的复习备考指明了分向。图形是地理学的灵魂,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图形读懂了,才能提取信息,信息提取准确,地理学中规律和原理只有与一定的区域结合,才能体现其区域性,也让规律和原理变得鲜活和生动。
(六)试题设问契合创新的时代要求,通过开放性试题的设置,选拔具有创新能力、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如:中国江南园林保护措施的考查,为拓宽学生思维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四、教学建议
通过分析高考试题,对我今后的教学具有很大的启示。在以前的教学中,通常都会将必修1、必修2、必修3的内容孤立起来,原因在于每本教材的侧重点不同,必修1重视自然规律,必修2重视人文规律,必修3注重案例教学,其实在每一个案例中都会要求我们分析自然状况和人文状况,这样看必修3可以与必修1、2联系起来。必修3的特殊性在于从时间这个轴线告诉我们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处在一种动态的非平衡中,如何建立起两者的动态平衡关系,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呢?这让我对必修1、2进行反思,其实人类就是在破坏了大自然本身的自然规律或一些人文规律的基础上才产生了这么多的问题,正所谓“解铃还需系铃人”,我们必须在尊崇自然规律和人文规律的情况下才能更好的实现人地关系的和谐以及可持续发展。
学习无捷径可以走,但方法是决定效益的关键。我想以后在教学中逐步实做到:
(一)狠抓基础,狠抓落实
1.把每课知识点罗列出来,让学生记忆和理解
检查记忆应多听写或找同学背诵;检查理解的方法为让学生讲题目,在讲题的过程中看学生能否将知识点渗透进去。
2.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抓严、抓细、抓深入、抓过关
像知识点一样,概念、原理和规律也需要背诵和理解,具体的做法为规定时间,让学生做题、讲题、纠错,在做题的过程中体会原理的应用。
3.建知识结构
建立节与节、章节间的知识结构、问题知识间的结构。通过建构,让学生建立知识点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是学生地理思维的基础,掌握了知识结构,就掌握了知识能力。
(二)狠抓能力
能力和基础应同步,在平时的教学中,重在训练学生读图、画图和描述图的能力,逢图必读,逢图必讲,达到看到一张图,学生心里满是基础知识和原理的效果,显然,图形在这里体现了一定的载体作用。
(三)关注热点区域和热点问题
该试题有点去热点化的感觉,但不代表重庆的明年、我们的今后不考热点,热点是考试的一个背景,热点是考试的一个切入点,在热点问题上我们既要进得去,还要拔得出,注重的不是材料本身而是隐含其间的地理知识、地理原理、地理思维和用地理角度审视之后的能力考查、培养与提升。
小可不才,不当之处,望大家姑妄听之,希冀各位专家、同仁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