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白如雪。
少年白如雪
读雪小禅《少年雪白》
作者:青儿格格
晨露更浓了。树下秋虫长短声此起彼伏,像一首好听的交响曲。雾起河畔,一丛丛的芦苇掩映在白雾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再也没有比这更美的句子了,此情此景,欲诉竟无言。
露已成霜,日子一天比一天更凉。秋色连波,月上枝头,星子也似乎比以往更亮了。光阴里清清爽爽地透着疏离,像波心里的月光,披散着,遥远。
一些在秋天盛开的花儿愈发精神了,阳台上的一丛紫色菊花一蓬蓬小骨朵挨挨挤挤,努力向上的样子让人心生欢喜。蓝色大瓷盆里盛着晒透了的水,一瓢瓢浇下去,总觉得花儿咕咚咕咚能喝饱的样子。随意地扔了枇杷种子在花盆里,竟水灵灵长出好几片叶子,毛茸茸的,透着憨。直起腰身望向河岸,大柳树懒洋洋地摇着树枝,几只花喜鹊忽上忽下。
不知他们是否能知道,就是因为这一排柳树,还有柳树上的喜鹊窝才买的这个房子。能够毫无遮拦地看到河水流淌,见月亮漂浮在河面上,这有多好。
已近中秋,月亮一天比一天好看。不自觉地念出那句: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湖中赏月,月下对酌。还是古人清雅,总有慢时光可以一小步一小步慢慢去踱,一小朵一小朵的花儿,慢慢等着开。
因为雪小禅,喜欢雪。因了雪这一个字,喜欢她的一切。《少年雪白》橙红色的封面,黑色的小字,几朵远山,一朵花。像少年热烈而澄明的心,不掩饰不做作,看一眼,便再难放下。喜欢小禅的笑,永远牵着嘴角,眉眼弯弯,温润而美好。她的文字,自有一种妥帖和乖张,不流俗不阿谀,清雅雅的地开在山涧小溪旁,美得不成样子。
在这本手帖志里,小禅是怀着一颗恭敬虔诚的心与古人说话,是用自己的一颗心与那些书法大家促膝详谈,她写颜真卿用了“凛凛”这个词。开头就说,“我是运足了气,拿了铁锤铜鼓来写颜真卿的,仿佛铆足劲儿的角儿,运够了三天的气,但一上场仍然觉得气力不足——上场的锣鼓点还有,上了场,蔫了。”小禅的字已经很好,却仍然这样说,只能说明她把这些大家研究得透了。她说:“很多女书家写颜体。我写不了,只能起敬意——颜体里全是家国情怀赤子之心铁骨铮铮,是隔了一千多年,骨头上还开着钢筋裂骨的字,是不屈的意志和灵魂,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所以,她怀着前年敬意坐着,嗅蔷薇。
因自幼与音乐为伴,长大上学亦做了音乐老师。对于音乐戏曲虽没有小禅那么精通,但终究是一说就懂。每当得闲,还真是写小楷。开始临帖柳体,从小习书法的蜜友却说,柳体太硬,不像你。那就临《灵飞经》吧!多巧。小禅在写《灵飞经》的第一句就是“春夜荡漾,春夜荡漾,简直睡不着了。”读到这一句,心就激灵一下,是的呀,就是这样的感觉。想屏心静气的时候,就写写小楷。我亦是燃起一支香,煮一壶老白茶,一边闻着茶香墨香一边写着。小禅是迂回婉转又写小楷,我只是初学,却只能也只爱写小楷。真爱她那句话:“越来越迷恋小楷。像迷恋一个精神整洁的人。每天把自己梳理得精致妥帖才示人,不能一丝将就。也不肯将就。放纵中有收敛,收敛中有飘逸,飘逸中又有规矩。”
她写王羲之的《奉橘帖》,懂得他的情趣。写他的《兰亭序》,开合有度,气象万千,不可说的禅意。也只有这样一个兰亭了!写他的《快雪时晴帖》,快雪时晴,美得神魂颠倒,美得危险而陡峭。写王献之的《薄冷帖》,像是一场秋雨似的,一阵紧似一阵的凉。她写《衰老帖》说,看得一身暮气和凉意,窗外蝉在疯鸣,煮了红枣羹,又包了茴香鸡蛋的饺子。吃了饺子,又泡了一壶老茶,糯米香的普洱熟茶,这才觉得时光有了一丝丝的暖意。
原以为,她是天上的仙子,却也爱着烟火生活。想起她的那句:在薄情的人间,深情地活着。就充满爱意。这样的一本书,是可以日日放在床头,随手翻开,一遍又一遍地读着的。是对书法最美的诠释,是笑着拈花,品酒,不古板着一张脸说横竖撇捺,是最接近古人清雅的一本书。是深爱清墨人的一本最美小记,美则美矣。
此生,若能得见,心生欢喜。若不能,与文字相约,亦无憾。
此时,取瓦罐装了水,熟透的莲蓬一束。再读《少年雪白》。
作者简介:青儿格格,原籍辽宁大连,居住地大连,中学音乐老师,大连市十大金牌节目主持人,学科带头人。喜音乐煮酒,于文字里游走。中华文学签约作家、中国现代文化报责编,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