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自己的从众变成盲从——读《社会心理学》

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

说到从众,我们就会想到市场摊位前、小吃部门前,以及路边等排起长队的地方,人多的地方往往更吸引人。我们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哪个小饭馆人多,就愿意去哪家吃,哪怕是排队,因为心里想这么多人,肯定好吃。

或者还会遇到这样的场面:当一场音乐会或辩论赛结束时,前排的观众起立鼓掌。接着,近邻的观众也起立鼓掌。现在,起立鼓掌的浪潮影响了后面比较冷静的观众,他们也从舒适的椅子上站起来,给予了礼节性的喝彩。如果,你也在场(如果表演者根本不代表我的观点),当起立鼓掌的浪潮扫过时,你还会独自坐着吗?

成为少数与众不同者,真的很不容易。

以上,说的是从众。那么,什么是从众呢?

从众不仅仅是与其他人一样地行动,还指个人受他人行动的影响。从众不同于你独自一人时的行动和思维。因此,从众是指根据他人而做出的行为或信念的改变。

作为人群中的一分子,当你为一个赢得比赛胜利的漂亮进球而起立欢呼时,你是否受到从众的影响?当你和其他人都认为,女生留长发要比留短发好看时,你是否受到从众的影响?答案并不确定。

个人是否从众的关键是,当你脱离群体时,你的行为和信念是否仍然保持不变。如果球场上只有你一个球迷,你会起立欢呼吗?

关于从众有两个经典研究,我们有必要了解下。

1.谢里夫的规范形成研究

谢里夫想知道,在实验室情境下是否能够观察到社会规范的形成过程。

谢里夫实验的参与者坐在一个非常黑暗的屋子里,在对面4.5米处出现了一个小光点。几秒钟后,这个小光点不规则地动了起来,最后消失了。现在,要求你猜测光点移动了多长的距离。你因屋子太黑不确定,猜测“15厘米”。当实验者重复程序后,你又猜“20厘米”。随着次数的增加,你的估计接近平均值“20厘米”。

第二天,有两个人加入进来。他们对此分别猜“2.5厘米”和“5厘米”,这时轮到你了,你有些犹豫了。当不断重复这个实验时,参加实验的学生明显改变了他们对光电移动距离的估计。

实质上,光点根本没动,谢里夫只是利用一种视错觉,即似动现象。这个研究表明,当对光点移动距离反复进行估计是,三个参与者的估计值会接近一致。

这表明,我们对现实的看法未必就仅仅是自己的观点,因为我们易受暗示性。

在日常生活中,人的这种易受暗示性有时很有趣。例如,某人咳嗽、微笑或打哈欠后,周围人也会表现出类似的行为,这也是一种传染。

还有一种社会传染效应是“变色龙效应”,即我们会无意识地模仿他人的动作、表情、口音乃至呼吸频率和情绪。

现实生活中,易受暗示性或模仿行为并非总是这样有趣。例如,当年富士康的连跳事件,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分析,就是模仿行为。还有劫机、自杀等现象层出不穷。1962年8月6日玛丽莲·梦露自杀后,美国8月份的自杀事件比往年同期多了200多起。

2.阿施的群体压力研究

实验参与者要判断3条线段中哪一条与标准线段一样长。

实验初,你很容易看出“线段2”和标准线段一样长。但后面的判断中,第一个人答错了。在第二个人也给出同样错误的答案时,你会大吃一惊。当后面第四、第五个人也同意前面两个人的答案时,你开始怀疑,谁才是正确的呢?

阿施想知道:如果其他几个人(当然是研究者训练的研究助手)给出一致的错误答案,那么受其影响的人是否会给出违心的错误答案呢?总的来看,37%的回答是从众的,也就是相信他人的。可见,我们容易受到群体压力的影响。

在日常生活的情境中,也会有从众行为。例如观众的喧闹声会影响足球裁判的决定。或当一项产品推出后,被告知已经有很多人采用了,那么,采用的人会增加。

以上是研究从众的经典实验,我们看到,从众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其实,从众对人有利的一面,例如,你的模仿行为能使他人喜欢你,有益于你和他人的交往,模仿促进喜欢。

当然,从众也有不利的一面,如前面提到的模仿自杀、接受误导等。

更重要的是,对于个人而言,不要让自己的从众变成盲从。

当别人辞职创业,你也觉得创业不错。殊不知,人家已经做了很长时间的前期准备,你准备了吗?

当别人每天刷美剧,你也跟着一起刷。殊不知,人家是在学外语为了以后做准备,你是为了什么?

当别人靠写作为生,你看着眼红,觉得他/她行我也行。殊不知,人家已经走过了很多路,你能一下写成吗?

不要让自己的从众变成盲从,可以从下面两方面着手:

目标:一定要知道自己行为的意义,也就是你为什么要做这件事,经过深思熟虑的结论。如你想开始写作,那么,你就要想明白写作的意义在哪里?为什么要写作?有一点一定要知道,这件事一定对自己的成长有益。

实践:当决定开始做这件事后,就要为之付出,把注意力放在上面,这是你自己的选择,并为之负责。如你开始写作,你就要知道读些什么书、写些什么,并时常总结差距在哪里,如何改进,等等。总之,你要把注意力发在写作上,经常思考,琢磨它,你才能有收获和提高。

当然,从众一定要有是非观,不能接受错误导向。就像阿施的研究中,从众有不良后果:看上去聪明而善良的年轻人却愿意颠倒黑白,这的确令人担忧。不盲从更需要智慧!

本文完

感谢您的阅读

(0)

相关推荐

  • 不怪人多,只因我们想得太多:旁观者效应新解 | 社会心理学

    不怪人多,只因我们想得太多:旁观者效应新解 文 | 叶进凯 [导读]旁观者效应指的是:潜在的帮助者越多,单个行动者提供帮助的可能性越小."三个和尚没水喝"是对旁观者效应的恰当形容. ...

  • 米尔格拉姆实验:一个实验哲学的案例

    从2000年以来,一场新的哲学运动开始在欧美兴起并逐渐波及于中国,这就是一种新的哲学研究范式--实验哲学.这场运动吸引了越来越多哲学研究者的注意,不断改写着人们在语言.认知.直觉.道德.自由意志等哲学 ...

  • 《三国演义》最顶级的智慧,你若读懂,受益终身

    知行知止唯贤者,能屈能伸是丈夫. 作者:洞见·麟郎 在评论家的笔下,<三国演义>是一部经世治国之书,更是一部有情有义之书. 它讲述着家国大事,更蕴含着世道人心. 鬼谷子曾言:天地之化,在高 ...

  • 【豆芽荐读】贾平凹:远瞻

    远瞻 贾平凹 这是一位老者,满脸沧桑,望着远方.他或许看着那条路,他是从路上一步步走过来的:或许看着那条河,逝去的岁月像河水一样流过去了:或许看着那一片家园,家园里花红草绿,炊烟直长,鸡鸣狗叫,孩子们 ...

  • 《天道》原著作者作品的几点感悟,读过不信你没有收获!

    <天幕红尘> 1:无论出于什么目的与感情帮人,一定要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把握,否则在这个浮躁的年代,即使你有再大的能力,别人也未必信.就比如全部人把希望落在了叶子农身上,他也是在考虑一晚上觉 ...

  • 一文读懂王清任的五逐瘀汤

    至道汇 今天 瘀血 王清任三步辨瘀血法及其临床应用 一.首辨瘀血典型症状的有无 无论瘀血为病,证候有多么复杂多变,其外在表现总会有一定规律可循.其中表现突出且有别于他证的特异性症状,便可视为瘀血的典型 ...

  • 读懂十二时辰,就懂了我们的一生

    十二时辰是古人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古人把一昼夜划分成十二个时段,每一个时段叫一个时辰.十二时辰既 ...

  • 【 100个容易读错的 中国地名… 】

    【 100个容易读错的 中国地名… 】

  • 读 《父母课堂》的感想

    <父母课堂>对我来说受益匪浅,我发现以前做错了很多事,感觉很对不起自己的孩子,我儿子很活泼.开朗,我从小一直忙着自己的事业,没有教导好他,对他约速得太严了,反而适得其反.现读这本杂志对提高 ...

  • 一文读懂硬度试验

    硬度,硬度测量,硬度公式,硬度换算,材料硬度,钢材硬度,布氏硬度,硬度试验 来源:北京赛亿科技有限公司

  • 读《智慧全集-上智-深谋远虑-吕端》41

    读<智慧全集-上智-深谋远虑-吕端>41 李继迁,西夏王朝的奠基者.在他聚集众多党项人部落有一定势力后,仗着一两次对宋作战的胜利,傍着辽国的支持,他无数次地骚扰宋朝的西部边界,扰得边界少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