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马话西游(60):佛教东进第一波——迦叶传经

前文书说到,东汉永平皇帝刘庄夜梦金人,请群臣解梦。太史傅毅为他解梦,介绍了西方天竺国的佛教。永平帝听闻修行佛法竟有悟道成佛之功,不由大感兴味,便决定遣人西行求法,傅毅推荐了郎中蔡愔和博士秦景、王遵为正副使,带队穿越大漠,远赴天竺求经。

一日辰时,如来做完早课,略用了些斋饭,缓步行至灵山南坡散心,阿傩、迦叶随侍在后。如来远望云舒半山,溪流幽谷,山腰苍柏修竹,玄猿白鹿隐现其中,坡下一片碧草,金狮玉象悠然漫步,似是看得出神,又似心不在焉。阿傩、迦叶不敢惊扰,只默默侍立身后。

忽听佛祖悠悠叹了口气道:“流水下滩非有意,白云出岫本无心。佛法之传,本应顺其自然方好,只是众生浮沉于苦海,我辈岂忍袖手,任其自生自灭?庶非我佛门普度众生之愿。”

阿傩、迦叶不知佛祖为何感慨,不敢出声。却听佛祖问道:“迦叶,你的事情办得如何了?”

迦叶躬身道:“正要向佛祖禀告。南赡部洲大汉天子已差了使团前来西天求经,不日便将启程。”

如来回头笑道:“好个摩柯迦叶,你这个高屋建瓴的计策果然使得!此次若能传经成功,便是你的首功!”

迦叶谦让道:“弟子怎敢居功?弟子擅化佛祖之相感悟皇帝,甚觉惶恐,还请佛祖恕罪。”

如来笑道:“这个身体本就只是具臭皮囊,又有何金贵?莫说只是幻化外形,为了光大佛法,便是要我亲自去一遭,又有何不可?”说着便呵呵笑了起来。

迦叶大喜,又问:“弟子欲遣迦叶摩腾和竺法兰前往送经,佛祖以为何如?”

如来点头道:“你这两个弟子都是有些根基的,佛法精熟,为人也都老成。很好,就是他们吧!”

迦叶拜谢道:“多谢佛祖准他二人东行。只是不知佛祖欲传哪些经书与东土皇帝?”

如来略一沉吟道:“南赡部洲我曾传法,知那里民众甚是浅薄固执,心性之法恐怕他们难以领悟,不如先以持戒为要,也不必拘泥于大乘、小乘,只选一些解说佛门主旨的、忍恶无嗔的、断欲修身的经书,凑齐四十二部,传于东土皇帝便了。”

阿傩奇道:“为何便要四十二部?”

如来微笑不语,目视迦叶。迦叶想了一想便笑道:“四十二部,想来是要用‘四’、‘十’、‘二’三个数字的暗喻了。”

阿傩恍然大悟道:“我也知道了!‘四’乃是人、我、众生、寿者四相;‘十’定是十善、十恶之意;‘二’自然是真假、你我、善恶、生死、心性等意了。”

如来大笑道:“阿傩精进了!只是让你精进者,乃是迦叶。今后迦叶可称你的启蒙师了!”

迦叶忙道:“弟子岂敢!”

如来笑道:“休得啰嗦!我佛门只求悟道,什么长幼尊卑之序,岂能束缚我等佛门弟子?你们看莲花佛尊者,辈分尊崇,然而亦要拜我求道。再看观音大士,入门虽晚于你们,但悟性极高,法力广大,如今已是卓然自立。入门虽有先后,悟道不分早晚,此身本是虚幻,名分更是飘渺。此是我佛门大幸也,所以人才辈出,总有青出于蓝者。今日阿傩因你一言而悟,他日阿傩得道,你却依旧执迷,他来度你,却不又是你的师父了?”

阿傩、迦叶听了佛祖高论,犹如醍醐灌顶一般,心悦诚服地合十赞叹道:“佛祖此论绝妙!师父弟子,本非辈分之别,实乃传授之分。弟子谨记在心!”

如来点头微笑,又对迦叶道:“你选好了经书,再去马厩牵一匹白马驮了,让你两个弟子先行到半路上开始就地传法,等着取经人来,闻名拜取方好。”

迦叶大悟道:“如此最好!如此最好!多谢佛祖指点!”

如来再不答话,自行走到崖边,赏玩景物。迦叶和阿傩对视一眼,知道此事已了,也不再多说,对佛祖躬身行了一礼,便退下自去做事不提。

数月后,一支十二人的队伍从大汉都城洛阳出发,一路西行,穿过河西走廊,过敦煌,出阳关,越葱岭,跨天山,历经龟兹、乌孙、康居、大宛等三十六国,终于在一年多后横穿大漠,来到了天竺的邻国大月氏国。

这队人马正是大汉永平天子刘庄派遣的西行求法团队,为首的三人正是文质彬彬的郎中蔡愔,博学多闻的博士秦景和精明强干的博士王遵。这十二人虽然都是文士,但也都是弓马娴熟、身体强健,尽管长途跋涉了一年有余,个个黝黑精瘦,满面风尘,却不掩其昂扬之气和豪壮之色。

领队蔡愔一挥马鞭,朗声笑道:“兄弟们看见那个界碑吗?咱们此时已在大月氏境内了。当年博望侯便是到了这里,虽然联兵之策未果,却开辟了丝绸之路,二百余年来互通东西商货之有无,惠民无数。我自幼仰慕博望侯壮举,不意今日竟行其故道,至其旧址,奉命互通东西佛法之有无,有此功业,也算是大慰平生了!”

蔡愔所说的博望侯,乃是汉武帝朝的张骞,奉命出使西域,意欲联盟大月氏,东西夹攻强敌匈奴。张骞横穿匈奴国境时被擒,受困十载,智勇逃脱,不负使命,继续西行,终至大月氏。然而至此方知,大月氏不堪匈奴暴横,西迁避难,在新址立国,水草丰美,人民富足,不愿兵连祸结,遂弃旧恨而专务司民,故厚赠张骞而遣之,上书武帝刘彻,愿结友邦,不动刀兵。

张骞绕南道东归,不幸又被匈奴擒获拘押,一年多后,乘其内乱逃归。武帝大悦,授其太中大夫职,封博望侯。张骞来回所经路线,便是丝绸之路,东西商人由此互通,史称“凿空”。

秦景和王遵等人熟读经史,自然熟稔此事,听蔡愔如此说来,也都不禁豪情万丈。王遵笑道:“当年大月氏王不念先王被杀之世仇,一味退让,我曾以为懦弱,甚是不齿。如今一路走来,看见沿途三十余国,竟有半数以佛为国教,虽则貌似软弱,却是国运绵长,而匈奴、东胡,虽强悍一时,今日却早已烟消云散。以此观之,佛教退让,颇与我中华道教‘柔弱胜刚强’之理暗合。”

蔡愔一拍大腿,笑道:“秦兄弟果然了得,如此一解,大是有理,这大月氏或是当年已然皈依佛门,方才有此超脱之举,也未可知。只是果然如此,月氏国当有高僧名刹,却怎么不见?想来较之于佛国天竺,仍是不及。看来我等还须再接再厉,多赶一程到天竺,自然能请到高僧。”

众人正说笑着,忽然王遵起身立在马鞍上,左手搭着凉棚遥望远方,右手马鞭一指,叫道:“那边出什么事了?怎地聚了这么多人?”

众人见王遵说得蹊跷,都起身远望,果见道旁空地上黑压压聚集着四五十人,还有人在陆续赶去,似乎在看什么表演。众人好奇之心大起,都看着蔡愔示下。蔡愔自然知道众人心意,且自己也欲一睹为快,便挥鞭笑道:“想是有什么社戏之类,咱们也去开开眼界!”说着便纵马先行,众人大喜,又叫又笑地纵马跟了上去。

行至近前,蔡愔见众人团团围坐,井然有序,脸色肃然,知道并非社戏等聚会取乐之事,便回头交代秦景等人莫要喧哗,提前下了马,随着新加入的人们步行走过去看,却见原来空地上首盘膝坐着两个中年僧人,都是高鼻深目,满头极短的卷发,只是一个细目长眉,颌下留着一丛短须,一个粗眉大眼,长着一脸虬髯,正在讲经说法。

蔡愔心中一动,忙对众人摆摆手,使了个眼色,也随着听众席地而坐,听二僧讲经。

只听二僧你说一段,我说一段,叽里咕噜的似乎在念诵经文。蔡愔等对佛教经典所知甚少,一个个只听得面面相觑。却见那些听众,尽皆肃然端坐,双手合十胸前,随着二僧念念有词,显然极是虔诚。

众人诵完了经,便有信徒依次提问,请二僧答疑解惑。二僧往往并不正面回答,却只是讲个故事,或似真实,或为寓言,闻者皆如醍醐灌顶,无不欢喜赞叹。

蔡愔等人大有别开生面之感,看得兴趣盎然。秦景对蔡愔低声道:“这应当便是佛教所说的外相包皮的偈语了,果然些门道!”

王遵插嘴道:“这两个和尚看来像是得道的高人,莫非就是天竺高僧?”

不料王遵说话声音大了点,被前排的一名男子听到,转头道:“这位客人好眼力,猜得不错,这二位高僧正是从佛国天竺来的,否则怎么会有如许法力!”

蔡愔大喜,抢着问道:“我们从东方大汉国而来,特地寻访得道高僧赴中华传经讲佛,千里跋涉,总算在此地得遇二位高僧,还请先生介绍引见,我等不胜感激!”说着连连拱手。

那人忙谦让道:“原来是大汉使者,失敬失敬!不瞒先生说,我对二位高僧所知甚少,只知道他们二位一个名叫迦叶摩腾,一个名叫竺法兰,两人一马,驮着经书佛像,半年多前从天竺国来到大月氏,说是专为弘扬佛法而来。我国尽是佛祖信徒,见他们来自佛国,便向其请教佛法,二位高僧见识高远,不分高低贵贱,为大家讲经解惑,不过数月,便已举国闻名。只是二位高僧一心只要苦行,不肯在庙里住持,于是便多有信徒一路追随东行。今日的法会便是本地民众听闻高僧前来,特地苦求苦留,方得有此佛缘的。”

蔡愔惊喜道:“如此说来,我们请二位高僧东行,正合了高僧传法的本意。待会法会结束时,我们便去拜请高僧赴华传经!”

(本文节选自《大圣心猿》第三十回:迦叶托梦永平帝,佛祖传经四十二)


***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

【作者简介】

史马广彧,加拿大BC省中文协会会员,温哥华大华笔会会员,温哥华至善中文学校教师;微信自媒体“国学微讲堂”公众平台主讲人;著有《史马老师讲国学》系列丛书,获著名作家二月河先生作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