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藏作品](7108)创新是他们爱国的方式
创新是他们爱国的方式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时刻,又一年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来了。至高荣誉,给予两位院士——顾诵芬和王大中。顾诵芬,歼8总设计师。这款双发高空高速歼击机,是中国航空人自主研制的一代传奇,捍卫中国领空长达半个世纪。顾诵芬曾说,回想这一生,谈不上什么丰功伟绩,只能说没有虚度光阴,为国家做了些事情。王大中,国际著名核能科学家,在先进核能技术研发领域耕耘数十年,主持研究、设计、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5兆瓦壳式一体化低温核供热堆和世界上第一座具有固有安全特征的10兆瓦模块式球床高温气冷实验堆,并大力推动以上两种先进反应堆技术的应用。王大中说:“科技创新是我们主要的爱国方式。”从当时国家的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顾诵芬和王大中,怀着赤子之心、报国之志,为国分忧、为国解难、为国尽责,写就历史。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都在这份名单中熠熠发光。他们以各自擅长的方式,为科技创新的巨轮,再添动力。今年,三大奖授奖率降至14.9%,奖励要给到真正有分量的贡献。今年,依然持续激励基础研究,应用类项目成果则强调积淀——奖励那些真正产生实效、经过真刀真枪检验的科技进步。看这份名单。他们在微观世界玩转魔法;他们在“0”和“1”构筑的世界中拨开迷雾;他们找到了污染物协同治理的方法;他们破解了高产优质农作物的密码;他们为保卫人民健康打造了“铠甲”……科研人员,在前沿求突破,为人民谋福祉。有的项目,获得国际同行认可,将人类认知的疆域向外拓展;有的项目,在国民经济主战场大展拳脚,甚至已悄然进入普通人的生活。被褒奖的科学成就,离我们并不远。那些新发现和新突破,常常改变我们的生活。它们推着我们、拉着我们,向更幸福处而去。听这些成果背后的故事。我们感叹“十年磨一剑”的艰辛与坚定,也感叹科研人员提起自己研究时发自内心的激情与热爱。普通人未必有科研经历,但科研人员爬过的坎、摔过的跤,有过的痛苦与彷徨,你我常能共情。他们实事求是,严谨细致;他们为了目标矢志不渝,为了梦想迎难而上。那不懈攀登科学高峰的身影,给你我同样的激励。是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已经开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号角也已经吹响。在这个强调信任人才、尊重人才、善待人才、包容人才的时代,愿千万科研人员用与时俱进的精神、革故鼎新的勇气,为建成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科技日报》2021年11月4日第 5 版。)